当今中学生孝悌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21 09:39薛亚静梁子晨邹鲁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学生影响因素

薛亚静+梁子晨+邹鲁莹

【摘 要】孝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念之一,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孝悌观念关乎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多样化、复杂化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孝悌观,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中学生孝悌观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提出教育策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孝悌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孝悌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127-02

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青少年基本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精神。青少年的孝悌观念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分析影响中学生孝悌观念的因素,探索中学生孝悌教育对策,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精神,积极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传播社会正能量。本文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中学生孝悌观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

一、来自学校的影响

学校是中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对于中学生孝悌观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步入中学阶段之前,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到学校的孝悌教育,但中学多以学科知识教学为重点,对学生的孝悌思想教育关注较少。学校孝悌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的青春期叛逆明显,纵容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此外,中学生在校与同学的交往也是影响孝悌观的因素之一,学生之间的不同观念相互影响,从而对孝悌观念、行为产生影响。

1. 学校的孝悌教育

中学生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意味着需要学校加强教育与管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多数中学的孝悌教育隐含于校本课程或德育课程中,而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此类课程兴致不高,抱着随意的心态学习,必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学校甚至直接将此类课程以学科教学取而代之,直接造成孝悌教育的缺失。许多学生因为孝悌教育的缺失,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迷失了方向,誤入歧途,遗憾终生。

学生对孝悌课程态度冷漠的原因之一就是课程本身枯燥无味,若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必然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如此才能达到孝悌教育的良好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不应将目光仅落在孝悌课程的开设和创新上,还应在相关课堂中渗透孝悌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和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比刻意说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价值成长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以物质为利益的错误观念,增强学生的孝悌道德意识,促进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 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

“悌”本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互相敬爱,也包括了朋友之间的友爱。中学生与同学、朋友的和谐友好相处,即是悌的一种表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对彼此的孝悌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学生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也在对周围的一切进行观察。同学之间的孝悌观念与行为能够相互影响,如有学生做出有悖于孝悌的行为,其他学生会对此行为的后续结果进行持续关注。例如,一名同学打骂另一名同学,而学校未对打骂者做出相应的惩罚或批评,就会使其他学生产生可以通过打架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对学生的孝悌观念与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学生之间孝悌观的相互影响仍然需要学校的监督与引导,以此来保证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方面应坚持倡导性要求与禁止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有利于增进学生关系的团队合作活动,禁止学生有打架斗殴等有悖于孝悌的行为,并完善相关惩戒制度,使孝悌的履行具有鼓励性与约束性。

二、来自家庭的影响

孝悌观体现着完整的家庭伦理观念的形成和理想的家庭伦理秩序的建立。在现代,它的内涵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延展至与父母、朋友的和谐关系。家庭是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对中学生孝悌观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无论孩子走到哪里,在思想意识和表现行为上都会显示出其家庭成员关于孝悌的观念与行为。

1. 家庭成员的无意识影响

家庭教育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家长的言行举止最容易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这便是家庭成员带给孩子的无意识影响。如果家庭成员拥有良好的孝悌观念,懂得互相尊重与礼让,使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环境中,那么孩子日后定会成为拥有良好孝悌观念与行为的人;相反,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不知何为孝悌、粗鲁、无教养之人。家庭成员的孝悌意识与行为对孩子孝悌观的形成产生持续影响,这种无意识影响从孩子的幼时持续到青少年时期,影响着孩子孝悌观形成的整个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当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成员要注意自身的孝悌观念与行为,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家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个拥有优良家风的家庭,才能够培养出知孝悌、守孝悌的优秀中学生。

2. 家庭成员的有意识教育

在一些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较高、家风良好的家庭,家庭成员中的长辈一般会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孝悌教育,主要以与孝悌有关的启蒙故事为教材,或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根据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幼年时期接受过孝悌教育的中学生往往较未接受过此方面教育的中学生表现出更高的道德素养,这说明幼年时期的孝悌教育对中学生的孝悌行为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家庭成员的有意识教育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孝悌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家庭成员自身拥有良好的孝悌观念与孝悌行为,如果家庭成员自身都没有孝悌意识,不能够做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必然难以培养孩子的孝悌意识,更不用说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孝悌教育了。因此,家长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孝悌素质和道德修养,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引起对孩子的有效教育。同时,要适当学习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忌过分强调孝悌,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产生消极效果。endprint

三、来自社会的影响

孝悌是使社会形成仁爱氛围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实现“孝治天下”的为政策略的前提。在当今社会,随着传播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环境中也出现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孝悌观念与行为,对中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影响着中学生固有的孝悌观念,对中学生孝悌行为产生影响。

1. 新闻媒体的影响

新闻媒体中关于孝悌的相關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内容,如以“感动中国”为代表的主流价值观倡导类节目和传统文化类宣传短片;另一类是反面内容,如对各地发生的不赡养老人、校园暴力等事件的曝光,小到家庭矛盾,大到违法犯罪。这两类节目对中学生孝悌观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响。据调查,有约27%的中学生表示经常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与孝悌教育相关的宣传纪录片,还有14%的中学生表示从未看到孝悌类宣传纪录片。这意味着新闻媒体对孝悌教育的公益广告投放力度有待加强,以影视宣传片进行孝悌教育的方式也较易为中学生所接受。

2. 社交软件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社交软件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使得网络信息飞速传播。每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传播,加剧了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度。信息的迅速传播可以让正直的声音放大,亦能将恶意的影响放大。例如,一些中学生之间打架斗殴的视频常见于各类社交软件平台上,引起大量的转发、评论,各种声音褒贬不一,对中学生的孝悌心理产生巨大冲击,造成不良影响。孝悌精神倡导和谐友善,而明显有悖于此的打架斗殴事件如若不能得到公平处置,容易引起中学生的广泛模仿,就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方面,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管理与过滤,减少不良信息对中学生孝悌观的冲击,发挥网络的放大正义声音的作用,积极倡导孝悌文化,加强中学生的孝悌观念,引导中学生积极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拢;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对此类恶性事件严肃公正处理,对广大中学生产生警示作用,惩恶扬善,积极倡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悌观。

孝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念,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加强孝悌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具有人性光辉的爱、建立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通过对三大不同来源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中学生孝悌观培养的相关建议:学校加强对孝悌教育的重视,开设相关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孝悌文化生活;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采用恰当的孝悌教育方式;社会各界积极发挥正面作用,及时清理不良信息的传播,避免对中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孝悌观念,树立健全的人格精神,以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的稳健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红霞.试述孝悌理念的形成及现代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2] 王少华.中原“孝悌观”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J].中州学刊,2008,(4).

[3] 孙拥军.加强感恩理念教育推进和谐院校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09,(20).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影响因素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