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活动的娱乐化倾向及改进策略探究

2017-12-21 15:54张文瑞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中小学对策

张文瑞

【摘 要】德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分析了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如缺乏理想的德育活动氛围、思想观念落后、德育内容单一等,然后从4个方面提出中小学德育活动的提升途径,旨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活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129-02

德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学校及教师不够重视德育工作,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增强德育实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创新德育方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一、德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学氛围不理想,面对中考压力,大部分学校始终将学生成绩排在第一位,德育教学得不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德育知识是教师进行德育的理论基础,但一些教师缺乏系统化的德育理论知识,在面对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时不能全面解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知识的缺乏,不能有效地采取德育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得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时,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理论知识教学占课堂教学时间比重过多,忽视对学生实际道德行为的培养,进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实际生活脱节,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教师德育方法落后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状态,照本宣科,一味地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德育教学效果。

二、造成中小学德育活动娱乐化倾向的原因

1. 缺乏理想的德育活动氛围,教学效果欠佳

学生在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也需要加强道德修养。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引,就会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面对或逃避人生困难。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在这种情形下,都不会将太多精力花费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简单地说教,仅仅为学生讲解一些似懂非懂的大道理,将德育教学表面化,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德育教学失败。此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部分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的自主判断力不强,只好模仿家长,不知不觉地习得了很多陋习;还有一些家长溺爱孩子、与学校沟通较少,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德育效果欠佳。

2. 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理念缺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德育教学,但仍有部分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部分学校虽然重视学生德育,但思想观念落后,致使德育教学效率较低,不能完成德育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停留在知识层面,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脱离实际生活。教师教育理念的缺乏,也影响德育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德育中形成理论知识丰富、道德行为落后的现状。

3. 德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落后

部分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单一,也没有和新课改同步,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德育内容时极易失去学习兴趣。有的学校德育教学方式滞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在开展德育时,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得德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改进中小学德育活动的途径

1. 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作为初中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和负责人,首先要明确德育教学目的。在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空洞的说教,只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选择力和判断力,将来面对复杂情况时依旧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班主任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德育理论知识是教师开展德育的教学基础,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知识讲座或培训,丰富自身的德育知识,从而在面对学生的德育问题时充分考虑其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条件,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在不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学生自律性差,认知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道德行为,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2. 改善教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

在德育过程中,首先学校与教师都应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学校应合理安排德育的教学课时,重视教师在德育中的模范作用,推动德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德育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进一步明确德育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可以利用身边的鲜活事例丰富德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思想道德素质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提升学习效率。

3. 发挥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习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思想道德水平来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接受相应的德育知识,使其对学生的影响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在改变德育教学方法时,还应充分考虑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引入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思想道德观念对自身的帮助。同时,还应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即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增强德育教学效果,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通过明確教学目的、转变思想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发挥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有效改善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乃涛.论中小学德育活动“娱乐化”的原因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6):45-48.

[2] 张军凤,廖其发.我国西部地区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现状的个案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62-68.

[3] 刘刊.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及方法[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07,(12).

[4] 赵玉昌.浅谈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

[5] 卫华林.浅谈中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方法[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1).

[6] 赵云.中青年教师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J].广西教育,2016,(18).

[7] 揭利云.关于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6,(20).

[8] 余建忠.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J].考试与评价,2017,(7).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中小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爱国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