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海事信息化发展方向

2017-12-23 15:39芜湖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海事时代信息化

吝 鋆/芜湖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

互联网+时代下海事信息化发展方向

吝 鋆/芜湖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

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建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更严格意义来讲,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将重新定义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思路。随着我国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航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下,海事信息化作为航海发展的基础,在建立航海工作机制和航海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互联网+时代下未来海事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互联网+;云计算;管理系统

1.引言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等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政府信息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服务需要随时跟上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滞后的信息和僵化的管理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性和不适时性。通过电子政务服务政府越来越得到各地、各行业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传统海事下水,现代海事上网,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依靠现代高科技手段,构建遍布海事系统的信息网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传统海事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实现从下水到上网的跨越。

通过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海事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海事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海事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事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海事管理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规划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力推进海事信息化,已经成为海事部门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的共同选择,成为引领海事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建立现代海事管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和必由之路。

2.海事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模式落伍

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是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下属各部门根据业务需求而建设信息系统,继而将该信息系统在各级海事机构中推广开来。在当前形势下,传统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海事安全监管、海事执法工作以及内部业务数据的需求,然而却无法满足海事局各业务部门之间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的横向业务需求。此外,当前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多个业务系统从多处重复录入数据的现象。这不仅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增,同时也会导致业务数据不一致,继而致使上报的数据不够准确,最终影响了上层宏观决策的制定。由此可见,传统模式已经难以适用于当前形势,亟需进行改革。

2.2 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我国海事信息化建设采用基建工程式预算管理。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机制起到了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机制己无法适应当下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基建工程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严格按照立项——报批——实施——验收付款的流程来进行。然而信息化建设和基建工程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难以界定和预测的可能性,尤其是软件信息系统,由于软件信息系统没有物理材料,仅仅是借助于人类的智慧和思维方式而制作出的软件。在验收软件信息系统时,不仅要核实该系统是否存在,同时也要根据不同软件的系统特点,制定出衡量软件是否适合的标准。即便制定了此类标准,当产品交付后短时间内也无法完全检验出来,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可以体验信息化产品的不常用功能,同时也可以挖掘出信息化产品隐藏的缺陷。针对于此,信息化建设机制应当逐步加以完善。

2.3 海事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够规范

自从信息化工作开展之初到现在,始终未形成完善的建设体系。各务部门和直属海事局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往往只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来进行满足相应的信息系统。正因如此,经常会出现建设标准不统一或系统功能叠加的情况。针对于此,我国必须要逐步规范息化建设体系。

2.4 海事信息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操作人员,然而当前海事系统各级机构信息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由于信息化属于综合性工作,其中包含着软件、硬件、系统建设、系统运营、系统维护等,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海事机构都是由一个人来负责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如此,多数海事机构都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正因如此,导致信息化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升,同时也无法及时更新信息化知识,最终导致海事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滞后。

3.互联网+时代下海事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响应国家和水上交通运输部的相关要求,挖掘互联网海事中心工作融合发展潜力,总结各地互联网应用探索经验,吸纳各方面的创新技术,未来海事信息化管理应重点推进以下项目。

3.1 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指挥系统

创新海事执法和政务服务模式,建立集约智能、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海陆一体的还是管理现代化指挥体系;建成全面覆盖、保障有力、开放共享、人性智能的现代海事综合指挥管理与服务体系。

3.2 互联网+时代下的政府服务

全面提升政务电子化比例,逐步推行“线上审批”,逐步实现受理业务向电子政务平台的集中,推进“网上服务平台”的应用,强化政务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公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3.3 互联网+时代下的监管系统

加强基层海事处的网格化管理,通过实施科学选船和电子巡航,提高现场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依托综合指挥系统,强化海事处对监管信息的掌控和处置能力;通过应用任务流转系统,实现对现场监管执法人员的有效调动,落实上级指挥中心的监管任务和船舶安全检查任务,提高任务执行效率;提高现场执法人员的移动执法能力,同时将船舶缺陷、滞留及收费等情况通过综合指挥系统反馈指挥中心,形成监管闭环。

3.4 互联网+时代下的船员服务

加强船员管理业务顶层设计,实现船员管理与海事管理、行业管理深度融合,对内协同管理、对外综合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使监管更加严格规范、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使监管更加严格规范、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支撑船员管理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转变,又考试发证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由门槛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

3.5 互联网+时代下的规费征稽系统

对外实现义务缴费人网络备案、信息申报、网上支付等功能,为缴费人提供便利的非现场服务;对内实现用户统一管理、备案信息管理等功能,整合信息系统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协同共享。

3.6 互联网+时代下的诚信管理体系

推进以诚信管理为核心的综合质量管理,建立核心管理对象的信用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与诚信管理联动,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7 互联网+时代下的交通事故处理系统

事故的发现可通过视频监控中心的实时监控来发现或者根据报警的信息来确认。当确认事故发生时,首先确认事故发生地点,然后调配可调配的资源(包括机动大队,海巡艇,人员等)进行现场处理,对发生的交通事故按照等级(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五个等级)进行分类,录入进事故处理数据库。然后进行相应的责任判定,并进行赔偿、诉讼等后续流程,并在数据库中记录整个事故处理过程。

4.结论

近几年,我国的海事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加速发展,尤其是在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思路的引导下,我国的海事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信息产业内部的融合,软硬一体化、软件定义世界、新硬件时代、云存储、网络计算、感知网络等出现不仅使得软件和硬件之间、存储和计算之间、网络和终端之间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我们需要服从党和国家的领导, 听从上级机关的指示,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统筹部署、统筹安排,统筹实施, 并能够做到实时更新我们的海事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以及相关设备,让我们的海事信息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1]《江苏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2]袁颖.网络环境下基于海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水运月刊, 2011(04) :42-43.

[3]徐婷婷, 陈永剑.浙江海事信息化发展及趋势研究[J].水运工程, 2009(8):16-18.

[4]宗术.我国港口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Z1):62-63.

吝鋆(1987-),男,安徽芜湖人,芜湖海事局通信信息中心技术管理员,学士,从事安全通信及信息化管理。

猜你喜欢
海事时代信息化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月“睹”教育信息化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月“睹”教育信息化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