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

2017-12-23 15:39贵州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8期
关键词:异质性河道水利

岑 英/贵州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

岑 英/贵州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河道治理中,越来越重视河道的亲水性,旅游性、休闲性等,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强化生态水利的地位,需要从多元化的视角着手将生态水利与当代河道治理融会贯通。本文探讨了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

河道治理;生态水利;应用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以及社会迅速发展,针对环境品质要求也越发严格,环保生态绿色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治理河道过程,要向环保与生态的方向进行,在对基本的河道泄洪防汛功能确保基础上,要对河道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合理科学规划设计,让河道恢复保持生态自然功能,使其自然景观功能可以发挥出来。

一、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

生态水利应遵循生态平衡法则,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利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治理的好坏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农田灌溉、城市用水、电场发电、河道航运、鱼类和水生物的生长情况。

1.生态水利在维持原有生态系统基本用水情况下,要有效防止河流断流、河床淤积、坝体渗水、堤坡出现裂缝、水生物锐减和植被退化等严重生态问题。

2.在个别地区,森林大量砍伐、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平衡,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只有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才能为人类身体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3.生态水利将人类和水土作为整体范畴加以考虑,兼顾了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在河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多样化、整体化和自然化原则,进而丰富河道治理工程的内涵。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一) 保证生物多样性,改善河流空间异质性原则

在河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准确的把握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要对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加以改善,这主要是由于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河流流域生物多样性也会大大的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提高空间异质性的方式来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保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是依靠提升河流流域生物异质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科学合理的生存环境,所以,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异质性的提升可以有效的保证河流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其对河道整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保持整体性原则,维护景观状态

在河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体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持景观整体性和状态的原则。因为水利生态建设在河流整体区域内部开展,所以必须要保证其整体形,要着眼大范围区域,充分考虑到河流整体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效果。

三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

(一)河道环境自然状态的恢复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将河道浅滩以及水体多样化生物的生存条件作为基本出发点,保证水利工程以及河道建设功能的基本前提下,对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在对河道环境进行恢复时,必须保证结构的多样化,为全面恢复河道自然环境做铺垫。在河道设计时,可以将河道沿岸位置设计成一些不规则的形状,使河道的地势错落有序,顺应水体的势能,对河道进行冲刷,构成自然河道河岸,提升多样化河道生态系统构建质量。

在对河道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河道周围生态网络构建,保证设计的河道生态系统可以和河道所在地区周围环境相互结合,使其充分拓展食物链范围,对传统的混凝土河岸和混凝土河床进行改造,提升河岸绿植覆盖率,保证河道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科学性。

(二) 生态河堤建设

通过人工护岸的方式保证河岸和河道水体水分与空气相互交换与调节,对河堤进行改造,构建生态化河堤。先对河道中心线进行布置,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形状以及水体的势能等因素会对河道及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比如在对河道形状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过流能力以及河道宽度等,对轴线进行计算,提升河道布置可变空间。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河道进行设计时已经不单单将设计的关键点放在实用性上,更加关注河道的美观性。在河道两侧部分,可以设置一些浅滩来提升河道视觉宽度,扩大浅水区空间,为河道中的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稳固河道食物链。其次,在对河堤进行建设时,需要多加关注护岸材料的选用问题,将河道周围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材料的基础点,减少材料对河道生态产生的影响,提升河堤融合效果。

(三) 新型水工建筑物的使用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建设必须要满足河道生态环境稳定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保证防洪蓄水功能。为了保证各种目标可以和谐共处,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工程建设方式,通过新型水工建筑物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如橡胶坝的使用,与传统的闸门相比,橡胶坝不仅结构简单,同时价格也比较低廉,在防洪性能和操作性方面都比较好。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可以尽量的多使用橡胶坝,在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基础之上来稳定河道生态系统。

(四) 水生植物和动物种群营建

可以在河道当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可以选择沉入式的水生植物,也可以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的植物性睡莲,提升河道水体中的营养物转化速度,在全面增强河道水体自净以及自我调节的基础之上,控制浮游生物,使其正常生长,为河道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河道的情况来看,多了许多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导致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河道中水生动物数量明显减少。所以,可以在河道中多投入一些鱼苗,提升浮游生物的消耗数量,维持河道平衡,提升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传统的水利建设方式来说,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会直接的导致环境带来一定的负担,也将会对水资源的利用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也将会对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最终将会导致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带来影响,所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具有着较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值得大力推广研究。

[1]李强.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06)

[2]姜翠玲,王俊.我国生态水利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5(05)

[3]李迎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

[4]王军.浅析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科技信息.2013(02)

猜你喜欢
异质性河道水利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环保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