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

2017-12-23 15:39江西泽雨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水管管理体制水利工程

蓝 萍/江西泽雨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

蓝 萍/江西泽雨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中,管理体制与模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工程的基本保障,不仅包含很强的技术,还有很多内容。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检测、观察、正常应用、维修养护以及通讯抢险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时代要求,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到管理模式与体制中。本文结合我国工程管理体制中的水利工程,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意义、管理现状以及改进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方法

前言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了良好发展,各地水电站与大中水库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对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三峡工程竣工以来,我国水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宝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改善,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根据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益,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划分与管理意义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意义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作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保障,从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来看,仍然存在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体系不顺畅、运行养护经费不足、经营体制不健全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也让水利工程不能及时得到维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改革体系。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必须努力实行水管单位改革;只有真正保障了改革进度,才能赢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机遇。由于水利事业对市场经常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所以也限制了水利行业改革进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对水管部门进行分类指导,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服务进程。

同时,由于水的特殊性,导致水利单位不能离开政府财政支持,在政府大力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根据水土保持、防洪排涝、挡潮等基础性服务实施,对水管单位正确定位,理顺内部关系,正确区分经营性与公益性。在畅通维护经费的过程中,保障各种经费渠道得到正确支出;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投资力度的过程中,让水利工程市场化,并且跟上市场节拍。

推动水管单位改革体系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要求,在政府机构改革与行政管理体系同时进行的过程中,提出更有时效性的理念、思路;也就是在完善总体布局的过程中,进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并且进行制度总量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管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现行的水利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事业单位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理念,借鉴国外相关行业改革经验,切实保障各个水管单位改革体系切实实施。

2.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传统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当时的经济建设、社会情况具有很大联系,有着很强的历史特殊性,由于政府对水利工程管理介入太多,所以让管理机构相对庞大,却没有实质的管理成效。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公益性活动,对政府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谋取私利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分成以下几种情况,指挥部管理形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资金管理体系不够明确、缺乏监督力度,一旦指挥部解散,工程质量与资金亏损就会严重影响管理体制与工程质量。责任包干的水利工程,为了弥补指挥部造成的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水利工程就开始“谁负责、谁建设”的包工管理模式,同时还对工程质量、资金拨付进行了预算规划,建设者必须对管理范围全权负责,管理人员在这过程中以质量监督为任务。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与上一种模式基本上一致,由于管理、技术完全分开,两者互不干涉,从综合性成效来看,仍然没有达到质量保障与节约的效果。项目法人责任制,这种管理模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虽然它能够克服管理模式造成的弊端,能将进度、资金、质量完全划分到具体人员身上,在监理、业主、施工责任明确的过程中,项目责任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追究责任;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弊端,由于管理人员干预太多,监理人员自身素质有限,对施工合同理解程度有限,从而让质量措施在施工中不能切实得到保障,最终造成安全隐患。由于传统管理单一,缺乏监管约束,导致大部分水利工程只能满足排涝、防洪、农田灌溉与生活用水等。另外,由于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所以让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水利工程完成后使用单位仍然是建设单位。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尽量减小变更、扩建造成的资金损耗,在国家投资预算的范围中,从根本上保障工程管理体制与管理效益。

3.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以及改进方法

3.1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状

为了充分展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深入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必须努力增强制度管理与引导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力推行市场经济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利工程作为影响国际发展的基础行业,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中,水利建设的主题仍然是经济增长。而政府投资作为水利工程资金的主要来源,对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水利工程革新不断深化,水利工程改革逐渐以经济实力为条件,在水费改革的过程中,形成水利工程全面革新的转变形式,让水利工程整体水平与工程效益都得到提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认识存在偏见,在增加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与水利投入的过程中,很多工程都忽略了对现有工程的改造与挖潜,进而也就忽视了运行管理。

由于管理体制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让水管专款不能专项使用,应有补贴不能及时得到享受。在这过程中,综合性单位占了绝大部分,经营性与公益性工程合在一起,公益性管理费用不仅能科学补偿,还能根据现代企业要求保障企业运作。

3.2 推动水利工程管理革新的方法

为了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必须让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它的前提条件是在业主负责制的基础上,进行各个项目分层次、分级别的管理。而项目法人制主要包括组织运行管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做好人员培训、管理体系以及准备工作,通过对资产增值、保质全过程的管理,对项目负责人以及资金进行回收。通过和项目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对项目经济性以及后期效益进行正确的预测,从而正确评价经济合理性与盈利性。

在管理体制中,进一步强化“代建制”,在简化法人组织的过程中,满足经济市场需求,并且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技术陪伴以及技能构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代建制必须和市场挂钩,在尽量减少资金浪费与中间环节的过程中,从根本上保障政府公益事业顺利进行。为了促进代建制发展,在对相关单位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肯定事业单位相关特征,在有效协调管理与建设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业务,让其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4.结语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建造者和管理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必须根据传统管理模式特征、存在问题,不断吸收国外相关行业改革经验,完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一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1]尹艳青.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

[2]王荣昌.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分析[J].才智,2011(28):55.

猜你喜欢
水管管理体制水利工程
“清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马虎的水管工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