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2017-12-23 21:49张海峰
北方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区域

张海峰

(阿坝师范学院管理系,四川汶川623002)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张海峰

(阿坝师范学院管理系,四川汶川623002)

服务区域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区域能够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资金支持和环境保障等诸多外部支撑。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模式的建立可以探索多种实践模式,这些互动模式的成功实践既需要明晰利益相关者在区域发展中的权益和责任,也需要大学在承担起多种功能的同时,肩负起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高等教育;大学;区域发展;利益相关者

高等教育与区域、社区发展互动的次数不断增加,每次互动都包含有对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殊要求,这必然导致高等教育机构(简而言之:大学)与其所在区域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一种新型互动依赖关系的确立。这样的互动联系和相互依赖性与高等教育的外部功能密不可分,这些外部功能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社会进步、各类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和知识生产转移等方面。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发展中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有22项、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标中有19项与教育相关,尤其是与高等教育有关。[1]因此,需要探索建立校企联系长效机制和合作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尝试学科联盟对接促进产业联盟、人才交流、产业交流等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坚定校地合作信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条中也明确指出“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既是国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更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良性互动与发展的现实诉求。

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高等教育不仅能够满足现代知识经济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而且能够通过科研和知识创新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而这些正是区域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或知识)、人力资本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的客观存在是区域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高等教育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新知识生产、科研成果转让能将潜在科研优势转化为区域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崛起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特别是在成熟的区域创新协同系统内,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学术团队以及科研专家等建立起与区域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在区域内发挥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

在区域社会发展层面,大学向不同阶层的民众提供获得各类教育文凭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各种渠道以促进各阶层、各区域人员的有序流动。因此,为了确保大学在现代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各类大学已开始调整其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角色,以适应区域发展及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要求。同时,大学如何识别,优先考虑并参与区域发展,能够反映大学在这方面的进展。许多大学正在采取这一类似的理念而有效分配稀缺的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而数量众多的社区参与型大学仍需要从战略高度更清晰地理解和管理好与区域发展以及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依赖关系。为确保大学———区域利益相关者互动依赖关系的有效运行,需要高等教育机构顶层设计、高层专业化管理和大学商业理念再审视等新的治理方法和问责制,以营造大学创造价值的良好环境,并客观地评价其重要性。目前的一些证据显示许多新成立的功能部门和管理系统已开始处理高校应对区域发展等外部需求等事项,这些功能部门和管理系统在大学与特定区域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当然,一所参与型大学可能是一个创新的旗手,但也可能是一个高等教育商品化的推进者,以至于会将高等教育私人属性完全凌驾于公共需要之上。[2]因此,理解大学复杂的社会角色很是关键,不仅仅是为创建更高效的功能性大学,也是为识别新方法路径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后果和陷阱。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联结的纽带——社区利益相关者

乔治·哈达德研究表明,术语“大学”起源于法定拉丁语系意思是“社区”,在古典拉丁语系“universus”,意思“整体”。[3]大学范围内部的社区,主要是包括学生和员工(学者),行政和管理的社区,而大学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研究社区、校友、企业、社会运动、消费者组织、政府和专业协会。从地理上来说,大学的不同社区往往是在接近其物理校园附近。目前,信息技术的进步使高等教育机构与较偏远甚至分散社区的互动联系成为可能。最早的利益相关者的提法来源于商业科学文献。现代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可以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任何团体或个人”。弗里曼认为,商业组织做出战略选择时应该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在高等教育机构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师生,另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政府。作为高等教育资金的主要资助者,政府不仅希望确保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人才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期望高等教育能够直接参与到区域发展中来。虽然政府是一个很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但这决不意味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表现会有一个界限清楚的、影响明确的要求。尽管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可能被视为负责向年轻一代进行知识传播和知识更新,事实是今天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其他公共政策领域也在发生互动联系。政府不是社区内一个单一的利益相关者。在高等教育培训和研究领域之外,高等教育与健康、工业、文化、国土规划和劳动力市场等领域的利益相关者也有互动联系。对社会而言,可以说,高等教育机构有一个明显的“公共”特征或“公共”责任,为了满足这种“公共”责任,高等教育机构收到大量的政府资助。社会通过法律和政府,界定了高等教育机构的责任,目前,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日益受到密切关注。高等教育机构扮演的基本功能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其教学和研究功能,特别是对改善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贡献被重新评估。高等教育不仅为区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创新的科学研究,它还为区域发展提供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知识型社会塑造有关的多样性服务。高等教育对经济或社会创新的贡献作为一个不同时代的主题可以超过数年之久。

目前,除了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大学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还被要求承担以下功能:1.在区域实现进一步机会均等的社会综合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2.在个人资格证书、动机、期望和职业理想方面提供多样性的教育选择;3.推进区域民众终身学习的进程;4.承担公共服务功能,即为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做出贡献,并直接参与到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来。这些被要求的大学功能使大学与区域利益相关者进行持续对话、互促发展意义重大,而对话、互动的效果可能会对大学和区域发展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大学与区域发展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相对应的问责机制可能需要重新评估,问责制也将体现在更复杂的形式中。对大学教育和研究任务的评价,尽管大学有义务继续评价其质量、效率和有效性,但这也是行使政府监督职能的部门责任,甚至更广泛的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也有评价责任。为此,众多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管理系统中增加了非专业人员或外部评议者等外部特性。尽管大学的地位、声望和声誉仍主要由内部的价值取向和学术成就所决定,然而,大学与官方职能部门保持密切互动时也需要向区域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简而言之,高等教育的功能属性和学术成就将与区域发展、利益相关者产生越来越多的互动依赖关系。尽管一些人仍坚持认为卓越的教学、学术研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但是他们也承认大学已嵌入到一个区域甚至国家发展的大型链条之中,尤其是在一些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减少社会和空间不平等的目标方面。

二、关于大学治理、责任和区域社会责任

如沃森所述,大学提供优秀的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大学向学生、社区提供创业和关怀,处理好与其他知识提供者的竞争和融洽关系;与此同时,大学还要关注当地和国际的教学和研究热点。[5]政府对大学提供的服务质量和访问服务提出了一些需要遵守的标准,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国家将给与大学较大的自由权以决定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在国家设定的框架内学术专业人员被给与相当大的空间来实现他们的抱负。当政府在融资方面的作用和调节正在减少,大学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将不得不寻求其合法性的方式和程度服务是由其社会各利益相关者接受和重视。当政府在公共机构融资方面的作用和调节趋于减少时,大学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将不得不寻求区域社会各利益相关者接受和重视的合法性服务和方式。大学通过质量保证的方式和对客户负责的机制来获得和维持他们的社会合法性,这样,大学获得了区域社会的信任。在市场化、管制放松和地方分权的背景下,重建信任和社会责任的任务是特别紧迫的。越来越多的大学被要求证明其对区域知识社会的贡献,教学和研究也被要求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以加强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由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事实,大学不仅要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即注重民主和道德价值观),交付物有所值(尽可能提高性能),也对其企业社会责任负责。在高等教育领域,总是会有一个教育议员或教育部长来保证公开支持机构不会忽视访问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公共产品,当然,这还需要其他形式的控制和监督来予以配合。

三、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实践模式

目前,大学更大的责任被认为应致力于向区域发展提供培训和研究、调查和建议等服务,以及咨询、技术转让、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等服务。大学通过设立科技园区,分拆公司和创建合资企业等创业方式与区域产业结构形成更紧密的互动联系。经合组织(OECD)2007年的研究报告表明大学能够通过发挥潜在的作用以驱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建立更紧密互动关系的要求,一部分动力源自大学和科学领域,另一部分来自科学界以外。关于后者,与商业和社会紧密互动的这一趋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寻求区域补偿以应对国家减少财政拨款的努力结果。另一个趋向是知识生产模式向新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大学与区域建立更紧密的互动依赖关系。模式2强调与区域建立更强烈的外部联系,比如跨组织协作创新、高等教育机构和区域发展主体之间更频繁的互动关系。很明显,技术转让的线性模型逐渐被网络模型取代,这意味着学术研究和咨询服务需依托战略联盟框架模式进行协同互动。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已经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更紧密的互动关系,并创新了相应的应用实践路径。

高等教育机构创立了区域协同部门,金融激励机制被引进到区域改革治理和组织结构,以提高区域协同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互动联系。占主要地位的互动模式主要有出版物研究,公共性会议和研讨会,研究人员担任顾问,共享设备,学生社区实习和在职培训。然而,在知识产权可以转化为商业财富的时代,大学对区域发展、知识产权市场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并创建了新的区域协同互动体系。

从20世纪80年代起,基于契约关系的区域协同互动趋于正式化,比如基于股权的合资企业(子公司)、合作(公私)企业像专利一样变得更加普遍。

目前,许多大学和学院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技术许可办公室,以便更好地管理其丰富的知识产权。在增加产学互动等便利机制的同时,大学还设立主要是针对区域商业领域的的校园企业推广服务。一些大学已经设立专门的独立结构以鼓励校地协同研究和学术咨询服务,比如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学术创业公司和大学专利许可等。设施共享是另一个互动机制,公司以缴纳年费的方式得到进入当地先进实验室进行技术研究的机会。最后,大学和产业界也纷纷加入了大学与产业界共同研究中心等新的机构。通过战略联盟和研究协会,大学和产业界致力于协作研发以共同推进非主流型研发产品的商业化。

和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互动模式相比,医学、生命科学和工程领域则显示为不同的互动类型。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需求侧拉动现象,也是一种科学推动问题。不同学科培养下的人才和大学员工仍被视为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在一个特定的公司或产业界分支机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质量和水平决定了大学和研究型公司之间知识高度流动的强度和有效性。[6]

在美国,大学研究商业化开始于20世纪初。据一项大学与企业协作互动关系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与大学积极协作互动主要有以下原因:1.获取新的研究,2.开发新产品,3.保持与大学的关系4.获得新专利,5.解决技术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参与校企协作的首要任务是:1.获得研究基金援助,获取实验室设备和获得个人研究议程,2.能够现场试验理论和进行实证研究。[7]

在英国,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EIF)在资金上支持高等教育机构与区域产业界、公共部门组织以及更广泛的社区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互动,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英国为资金制定相当特殊的规则以保障大学的第三使命活动,绝大多数 (约75%)HEIF资金按配额程序分配到大学,条件是提交供其使用的计划。较少的数量(大约25%)的资金可以通过竞争,特别是创新项目来获取。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资金配额则是依据高等教育事业和社区互动(HE-BCI)联合调查收集的数据所确定。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荷兰)考虑采用类似的规则,但必须努力找到合适的产学互动等指标以客观地支持第三使命活动的资金分配。

[1]帅全锋,高 菲.京津冀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机制探析[J].高教探索,2011(6).

[2] Enders,J,&Jongbloed,B.(Eds.),(2007).Public-private dynamics in higher education:Expectations,developments and outcomes.Bielefeld:Transccipt Verlag.

[3] Neave,G.(2000).The universities’responsibilities to society.Oxford:Pergamon.

[4] Freeman,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Boston,MA:Pitman.

[5] Watson,D.(2003).Universities and civic engagement:A critique and a prospectus.Paper for the 2nd biennial“inside-out”Conference,University ofQueensland.

[6] Cohen,W.M,Nelson,R.R,&Walsh,J.P.(2002). Links and impacts:The influence of public research on industrial R&D.Management Science,48(1),1-23.

[7] Lee,Y.S.(1996).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research university:A search for the boundariesof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on.Research Policy,25,843-863.

[责任编辑:兰欣卉]

F062.5

A

1005-913X(2017)07-0123-03

2017-03-28

张海峰(1980-),男,河南夏邑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区域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分割区域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区域发展篇
利益与西瓜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区域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