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外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7-12-23 21:49吴薇
北方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贸岗位电商

吴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广州510300)

现代学徒制在外贸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吴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广州510300)

结合外贸行业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特点,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探索外贸职业教育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以企业用人需求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塑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的手段要突破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限制;构建以学校、企业双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均参与的四方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和招工一体化等六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现代学徒制;外贸人才培养;跨境电商

2010年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提出,政府教育部门与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教育之间完全可以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西方国家实施的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的新发展。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代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1]其特征是建立信息共享、具有共同语言和进行持续对话的合作机制,弱化了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的学科、专业及组织界线,形成了一个职业教育的信息和新知网络,促进机构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合作,提高职业教育体系的交互、资源利用、共享知识和决策能力。[2]我们将现代学徒制概括为:“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外贸人才培养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国际贸易和贸易服务行业适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层次的外贸人才在管理素质能力和经营能力方面需要更长时间的磨练,经营形势判断需要模糊决策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步积累,师带徒培养方法可以缩短时程,可以判断现代学徒制适合对外贸专业人才(尤其是跨境电商人才)的业务能力培养。另外,外贸企业招工用人都希望有经验、上手快、知识全面、可以混(合)岗(位)使用的,能独当一面、有独立盈利能力的经营者。高职院校传统的外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外贸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与实际社会需求发生错位,外贸职业教学亟待改革,在经营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制定与经营实践零差别的教学培训方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将企业的真实工作引入教学,将学生的课堂纳入企业,大部分时间在企业真实的进出口业务过程中学习实践,运用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解决国贸人才从知识型、技能型向独立经营型、盈利型转变的必由之路。

从时下外贸行业发展的新特点看,现代网络支付安全技术大大提高,国际物流网络异常发达,使得跨境电商可以便捷而迅猛的发展,外贸公司也出现平台网络化、规模小型化、人员精简化、投资微型化特点,外贸服务行业完成了互联网跨境电商的企业转型。由于外贸业务过程完整明确、有专业门槛,同时可以创业投资小、风险可控,所以非常适合外贸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从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贸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统计分析,一般大专毕业生在工作5~10年后有接近50%的人完成了自主创业,成功转型为跨境电商企业老板,他们主要利用网络平台做进出口生意和国际货运代理生意,产生一批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从创业的角度看,外贸专业学生在跨境电商自主创业方面所需的能力,更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培养,靠的是在具体直观工作中的耳闻目染和即时的决策过程观察,通过手把手的训练才能达成。自主创业者必须有独立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的人才,师带徒容易言传身教的掌握市场的敏感度和赚钱经要。从现实情况看,自主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大多经过5~10年的企业工作实践才慢慢积累并摸索出市场经营的经验,才能独立出来自主创业,现代学徒制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以企业用人需求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内容上打破课程的分割,以过程方法重塑技能的训练程序。以学生(在岗徒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针对职业工作任务提出解决方案,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兼顾学生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确定有独立经营能力,能发现市场机会的经营者为培养规格,掌握业务流程和技能为一般技术手段,学习评价和检验标准是符合企业的经营和业务岗位需求。

(二)重塑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采用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学校教学的课程安排,整合为三个教学模块,分为ⅰ职业素质养成模块、ⅱ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和ⅲ岗位职业技能训练模块。职业素质养成模块包含基础人文素质课程,以在校专职老师集中授课为主。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模块包含多门整合过的专业知识课程,这些课程穿插在企业实习中间按实际需求的顺序安排,以学校导师为主,企业导师(师傅)为辅,校、企双导师共同完成。岗位职业技能模块,根据企业业务开展的需要设计开课时间,课程在企业岗位上由企业导师(师傅)以师带徒方式教授,师傅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学校导师辅助理论知识答疑。教学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摈弃了课程的人为分割,将各个课程按逻辑重组,打破固定学期制,在校的基础教学时间占40%,岗位实习的时间占60%。时间安排上配合企业生意的淡旺季特点。

(三)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评估选用企业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师傅),学校的专职教师要来源于企业,熟悉实际业务过程。胜任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专兼职师资共同设计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训练标准,共同执行教学管理任务,共同制定考核方案,对学生(学徒)专业知识的应用进行考核,对专业技能实践做出评价。实现学生毕业时能够获得岗位资格证书,达到持双证书上岗,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融合,在岗培养、岗位成才。

(四)教学管理的手段要突破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限制

监督远程教学和企业训练的过程,为远离学校的学生提供即时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实习的企业和岗位不同,长时间远离学校,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校内导师与学生的日常联系需要采取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广泛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实时在线的指导。

(五)构建以学校、企业双主体、政府、行业协会均参与的四方共建的协同育人机制

职业院校和用工企业的有效对接,既解决了毕业生就业的瓶颈,又解决了用人企业招工选人难,和大量的岗前培训的问题。地方政府要对参与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对企业导师给予财政薪金补贴,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整体的人才岗位需求的标准制定,加强宣传推动行业企业的认知,为企业与职业院校搭建桥梁。广泛的社会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起来,将会大大提高招工及用工效率,扩大社会就业面,节约社会培训成本,提高社会经济建设的总体效益。

(六)推进招生和招工一体化

预先设定用工岗位和人员名额,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引入订单式培养机制,按照人才市场需求制定招生计划。招收学生时由用人单位早期介入,招生后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地方政府按照企业用工人数相应给予企业导师教育培训补贴,给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深度的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但又与职业院校开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新强校等质量工程的教学改革有所不同。现代学徒制的参与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超越了职业院校范围,是全社会的一项整体工程。现代学徒制体现国家对社会劳动力的培养和就业安排,职业院校作为主体之一,在制定行业企业的岗位培训标准,贯彻实施人才培训方案上,要积极探索各行业的个性化方案,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推进现代学徒制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用人单位是第一教育主体,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供教育内容和经验丰富的师资,企业和行业协会对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人才规格和培养验收的标准,设置岗位证书,制定证书考核范围和发放制度。地方政府劳动部门、职教部门给予相应的制度安排,协调各方的关系,将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就业问题当作长期重要的社会任务,为社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国家提倡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在目前就业形势不乐观,企业吸纳就业不足,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形势下,找到一条便捷、畅通的就业直通车,也是政府、企业、高校和职业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开展现代学徒制也是一条有意义的探索之路,希望帮助毕业生插上专业技术和经营技能两个翅膀,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快速起跑。

[1] 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9).

[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

[责任编辑:王功巧]

G715

A

1005-913X(2017)07-0147-02

2017-06-08

吴 薇(1964-),女,哈尔滨人,副教授,高级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外贸岗位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70年外贸大事记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