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7-12-24 01:30陈希琳,许亚岚,于佳乐
经济 2017年23期
关键词:技术移民制造业现代化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并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具体部署。

路径:从五个方面发力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打造、构造、构建,最核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如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把整个现代化创新体系构建起来,与我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关键的支撑;另一方面是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中国仍然是一个产业结构比较滞后,产业的先进性还不够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要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尤其是要把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提高,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从具体的操作手段上,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告诉《经济》记者,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推动制造业、基础设施产业升级。

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要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的现代产业优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注重投资的整体收益、长期回报与外部效益结合。

王辉耀说,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中国制造业日益发展壮大,自2010年起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制造业的“大而不强”仍是亟须突破的瓶颈。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研发投入和人才供给不足是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转型难的主要原因。由此,不仅企业要加速抢占新技术蓝海、创新投资模式、打造“世界品牌”战略;政府方面也要引导境外合作、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教育结构引进高端人才。

第二,要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东西部、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

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方面,东部地区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使我国产业发展展现全面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王辉耀表示,在城乡一体化方面,重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进一步放开农村宅基地流转限制,实现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集约利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双向流动,扩大内需,激发下一个十年人口红利的释放,形成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格局。

第三,要加快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机制建设。

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重要领域的全方位战略支撑。

王辉耀特别提出,要加强人才机制创新建设。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从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

同时,重视移民和华人华侨的作用。全球化的人才流动,同时也带动了日益显著的大规模国际人才流动现象。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需要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探索技术移民事业,要认真规划技术移民工作格局,健全技术移民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技术移民治理的法治化和服务化,尽快推进技术移民立法工作。此外,应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

最后,重视留学生群体,挖掘“走出去”和“来华”留学生红利。随着“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留学人员发挥的“红利”也正在凸显。应加强对海外留学学生的服务,统筹整合外事部门力量,加快建设并整合出国留学数据库,加强与留学生的联络;优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提高我国护照的含金量和国内的认可度。

第四,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质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CCG《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位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连续两年进入资本净输出国行列。据CCG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156起,投资总金额达850.16亿美元,再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

此外,中国财政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补充道,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的建设有赖于更加优化的体制环境。

第五,建设更优的体制环境,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石英华说,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政府权力边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部门“瘦身”,政府要注重从宏观角度为企业创造健康运行的良性环境和合理机制,通过制度来引导企业的行为,发挥好政府的市场维护、市场引导、市场培育等方面的作用,真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破除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的障碍,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发展与创新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稳定市场主体投资和创新的预期。

注意:三对关系五种平衡

通过专家的阐述不难发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决胜“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也要厘清三对关系,实现五种平衡。

“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了六个方面,实际包含着三对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表示,第一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过去在市场经济时,从十四大到十八大连续几次讨论效益与质量的关系,但现在质量与效益问题已经超越了,此时不是这个变量关系的问题,而是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就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升级传统动能要靠创新驱动;第二是点和面的关系。过去总追求高速发展,靠经济增长点来带动,但现在既要有高速发展的点,同时这个点还要扩散成面,比如区域平衡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第三是内和外的关系,国内还是继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外要打造全方位新格局,这个格局目前已经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全球化的引领者了。

在认清这三对关系的同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五个方面的平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向《经济》记者表示,第一要讲究经济和生态的平衡,解决GDP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真正实现所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效果。同时也要保证必要的就业率、增长量和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增长。保持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总体要求。

第二,要保持所谓的效率和质量平衡,一方面我们要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追求经济的质量。

第三,要追求结构和速度的平衡,一方面我们要保持一定增长的前进步伐,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结构的均衡,解决城乡、地区、城市里面的贫富结构性问题。同时要保持三个产业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平衡,也要保持投资消费之间的平衡。

第四,要保持国内和国外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我们要解决国内的很多问题,第二方面也要解决为全世界作出贡献之间的平衡。

第五,要保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金融财政的杠杆推进实体经济的继续发展,保证金融和财政的杠杆服务于实体经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推进金融强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猜你喜欢
技术移民制造业现代化
雄安新区国际技术移民人社服务管理创新研究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澳大利亚:年长随行配偶将不再获加分
加拿大华人技术移民的悲剧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澳大利亚人才战略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