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2017-12-26 03:05钱顺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村干部村级村民

■钱顺明/文

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钱顺明/文

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消除贫困的决胜阶段,乡村治理不仅仅是农村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发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党在乡村的群众基础是否坚实和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关系到我国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能否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目前乡村治理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才能保证各项事业取得成功。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在村这一层级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这一层级各个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必须发挥好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乡村治理的形势和任务

(一)乡村治理形势复杂

首先,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乡村的社会结构、经济成分、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乡村治理变得更为复杂。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些农村居民已不再是单纯地从事农业生产,也许是民营企业的业主,也许是股份公司的股东,也许是乡村旅游景点的老总,也许是个打工仔。不论是哪一种身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一些思想意识的变化。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农村居民们就有了新的要求,他们要求平等地参与村级发展进程,他们要求共同享受村级发展成果,他们要求更多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这是可喜可贺之处,村民公共意识的觉醒,有助于乡村治理真正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自治法》所要求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够真正实现村干部民主选举、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真正实现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带来的并非都是正向效应。农村变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以及村民变居民的户籍身份的改变,在政府的主导和强力推动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年轻的受过较好教育的人是能够比较自然地适应城市化的,而那些受教育不多或年龄较大的人,则因为缺乏企业生产技术只能从事劳动保酬不高的工作而变得不自在,还有一些年事已高与外界接触不多的人就有可能完全不能适应城市化。至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原先只能保障原住民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会面临较大的承受压力,另外,由于外来人员区域文化、社会身份、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冲击。

而在经济欠发达及偏远地区的村庄,青壮年的大量外出打工,致使“三留守”群体日益扩大,“空心村”现象持续漫延,也使乡村治理显得举步维艰。青壮年精英分子外流,导致乡村治理人才缺乏,乡村治理难以有效开展。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承担起了主要的生产劳动任务,而这些劳力显然无法满足村庄的生产劳动需要。长久以往,这样的村庄,必然是村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村级治理也只能纸上谈兵。

其次,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变得更加重要了。

多年以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强。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是经济欠发达及偏远地区的农村,村级的事权、产权、财权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极大地顺应了村民群众的期盼,持续地满足了村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也给村民群众享受优美环境、过上美好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强,村干部手中的资源也变多,“含金量”也变高了,有些村干部由于自身政治定力不够、法律意识缺乏,再加上外部监督的不到位,就抵挡不住金钱、物质的诱惑,贪欲膨胀,或套取侵吞国家专项资金,或截留惠农补贴,或收受贿赂,成为村民群众身边的“苍蝇”。因而,村级腐败的预防和治理成了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乡村治理任务繁重

形势决定任务,有什么样的乡村治理形势就有什么样的乡村治理任务。严峻而复杂的乡村治理形势决定着乡村治理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我们必须理清治理思路,分解相关任务,落实具体责任,实现乡村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要发展村级经济。乡村治理属于上层建筑,这一上层建筑的高度和坚实度,是由乡村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要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村级治理的现代化,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村民安居乐业;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充足的乡村民生保障。一句话,要发展和改善乡村治理,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发展村级经济,说说容易做做难。但只要立足村级实际,着眼村子长远持久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穷村也能变小康。重症用猛药和输血救命式的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这只能用于一时的救急救难。发展村级经济必须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防止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必须激活村民的积极性,以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例如,处于大山深处的新昌县外婆坑村,依靠茶叶的“圆”改“扁”,从市级贫困村进入省级小康村行列;处在平原与丘陵结合部的柯桥区棠棣村,依靠从事花木园艺成为浙江最美乡村。

二要完善治理结构。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是不可能实现村级治理的,村级治理要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社会治理总体格局下进行。村级党组织既是村级治理的领导核心,也是村级治理主体责任者,村民委员会、其他村级组织和村民群众是村级治理的参与者。在这个结构中,村党组织是“纲”,各参与治理的组织和个人是这个治理网络上的“节点和目”,纲举目张,从而组成一个完整有用的治理网络。如目前浙江省实施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一种很好的乡村治理模式。

三要创新村级服务。要更新观念,坚持服务就是治理的理念。村级党组织要组织好每个村级行政组织和村级社会经济组织,动员每个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教育引导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是每一个行政组织和社会经济组织、每一位个人,必须具有服务意识,必须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以我的服务来实现我的价值,以我的服务来改善民生,以我的服务来消弭不稳定因素。

四要落实民主监督。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班子成员,手中握有“含金量”很高的公权力,如果失去监督,是最容易导致腐败的。一旦出现了腐败,那么村级班子人心涣散、村级治理失序是常见的结果。《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在制度上设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村务财务的监督,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设计。监督是预防腐败的最好方法,监督是村民广泛参与村级自治的有效手段。村民的监督让村级公权力的运行在阳光下,让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了然于胸。同时监督让村干部公正廉洁,让村民产生责任感,从而有利于形成治理的合力,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

二、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作用

当前乡村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必须沉着应对;当前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加以解决。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完善的策略,去一一化解。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进行过不少的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察众多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作用。

党和国家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作出了明确的安排,村级党组织在村级组织和村级事务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求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无论农村社会结构怎样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的社会的组织如何发展壮大,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前提。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好班子”建设。加强村级“好班子”建设,是发挥好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的第一选择。乡村治理的重任,不是一个人能够挑得起的,必须有一班人在共同努力。但“好班子”的建设还必须依赖一个核心人物,没有核心人物是无法建成“好班子”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就是这个班子的核心人物,通过他,去组织、去带领一班人,再通过这一班人去组织去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村级治理。一个为民、实干、清廉的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必定能够带出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村级党组织和村级“好班子”,一个优秀的村级党组织可以造就一个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态美丽生活美好的新农村。如上虞区祝温村的杭兰英、柯桥区大山西村的徐志连、越城区尚巷村的骆国庆等就是这样的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人物。他们在乡村治理第一线,以“扑心扑肝”无私奉献感召人,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村级建设和治理的战斗堡垒。

第二,加强凝聚力建设。村级党组织是村级治理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但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在现有的组织框架下,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对村级事务,村级党组织没有行政干预权,也不能命令某个组织某个人去实施某项村级事务,它只能提议或用其影响力去促使村级相关组织去实施。对村级事务,村级党组织要实施领导,就不能袖手旁观,但党组织的领导也不能越俎代庖。村级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只能通过加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来实现。党组织通过自身建设增强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村级组织和村民群众自觉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自觉地跟着党组织走。

村级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风,向群众作示范,从而引领群众一起进行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可以凭借党员自身的良好素质和工作能力,让群众信赖党组织信赖党员,让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村级党组织开展的党员亮身份亮承诺,是加强凝聚力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有效化的好方法。村级党组织是我党在农村最基层的党组织,本来就与群众朝夕相处,党组织成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处在村民群众的关注之下,都在影响着村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知。党员只要在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第三,加强服务力建设。乡村治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来就是党的根本宗旨。村级党组织把服务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有助于正确处理好自身与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关系,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对各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服务需要意识,服务需要实干。如绍兴市柯桥区大山西村党组织就要求村干部做“店小二式”的服务型干部,他们认为,村干部就像在开服务群众的便利店,开店立柜台,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要提供什么服务,努力做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

村级党组织要更新党建理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村民群众、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上。服务,还有一个是否及时和到位的问题。村级党组织服务村民群众是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党组织的感受。党组织的服务及时到位,群众的满意度就高;党组织虽有服务,但如果不及时,服务又是蜻蜓点水式的,群众的满意度肯定高不到哪里。可以说,群众满意度是衡量村级党组织在村级治理中的评价标准。对此,不少村级党组织书记有一个共识:村干部要时刻心理装着群众,做到八小时上班制,二十四小时责任制,要让村民群众遇到困难时能第一个想到找村干部去解决。

(作者单位:中共绍兴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村干部村级村民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