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审题:吃透核心点

2017-12-26 18:5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单车审题高铁

制胜策略

一、精准审读材料

要想写好高考作文,必须精准审读材料,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思想内涵。精准的审题就是把材料蕴含的思想内容与寄寓的情感挖掘出来,准确抓住“命题意图”和感情倾向。事实上,不但作文审题要有这种意识,做其他所有试题都应该有此意识,这既是应试能力,又可以转换为日常交往中“善解人意”的能力。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一句话都有其存在的目的。考生弄清楚材料每一句话的设计用意,辨析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是非判断,明确命题者态度的褒与贬。当然,考生必须立意于传递正能量,立足于抑恶扬善。

二、精准提取内涵

考生在立意时须谨慎提取核心内容,对于明显给了关键词的作文材料,就必须用上材料已有的关键词;对于没有说出关键词的作文材料,那就只能靠自己去判断、抉择。

1.推敲关键词句。关键词即材料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评议性的语句,有暗示材料中心思想的作用。

2.善用联想和想象。考生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对材料意思加以引申。比如,材料中含有“路”“脚印”“春风”等词语,实际上它们都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路”代表成长的历程,“脚印”代表人生的足迹,“春风”代表轻言细语的教诲。

3.明辨“任务”。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生必须紧紧围绕作文题指定的“任务”来立意行文。在审题时,考生要根据不同的命题指向,有针对性地选好切入点,确保立意精准,全面完成命题指定的各项“任务”。立意定题时,除了要与任务以及材料暗合神契外,还应尽量选自己头脑中存储丰富的内容来写。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立意,然后再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行文。

【崔翔/供稿】

文题分析

审视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相较于往年,字数变少了,但是信息量却增大了很多,且由原来的相对封闭性转向不绝对化的开放性。首先我们来看题目中有哪些限定性条件:

①“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中给出了12个关键词,这12个关键词出自2017年5月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央视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报道。对于提问的问题“你眼中的中国”,当时留学生分别提到了“一带一路”“大熊猫”等词语。命题者将留学生的回答加以概括,以作文题的形式呈现在了广大考生眼前,而这些关键词恰恰是当代中国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考生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作文的立意则不难把握。命题者在题干中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作文,这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作用具体化。同时命题者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②“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帮助外国青年”强调的是写作对象,考生要根据“外国青年”这一特殊写作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和文体(如书信)。“读懂中国”,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最能体现考生的写作水平。

③“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要求选好关键词”直接决定了作文的立意。所谓“形成有机关联”则是要体现出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关联。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考生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则会出现不同的作文立意,直接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下。

④“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选好角度”,需要考生对关键词进行组合判断;“明确文体”需要考生带着强烈的文体意识写作,不能写成“四不像”的作文。

我们会发现,这四项要求中的关键就在于要求考生从12个关键词中选出两三个词语并分析指出其共同内核,使之形成合乎情理、合乎事理、合乎逻辑的感性关联,从某个侧面呈现自己眼中的中国。这12个关键词有正向有反向,是中国的符号,呈现了中国的不同面貌。接下来我们对它们一一进行解读,看看它们身上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中国面貌。

一带一路:呈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精神、合作共赢精神、开放交融精神、传承创新精神。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名片,体现了中国保护自然遗产的精神和友谊交流的精神。

广场舞:这是中国老百姓的新娱乐方式,是大众文化。它体现出来的是中国人民的健康活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中华美食:作为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它无处不在地体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长城: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共享单车:这是“绿色出行”新风尚下的“共享经济”,它和“高铁、支付宝、网购”并称中国“新四大发明”,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当然,共享经济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文明规范、法治中国的诸多思考。

京剧:既是区域文化,又是国粹艺术,它体现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繼承与发扬。

空气污染:这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阵痛”,它引发了我们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思考。

美丽乡村:这是“新农村建设”“绿色家园”的主题,符合广大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引发了我们对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考。

食品安全:这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注,我们需要的是绿色、健康的饮食环境,食品安全的现状亟待道德和法律的严肃监督与管理。

高铁:“新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中国的新名片,高铁体现的是中国的科技水平、中国的发展速度和中国百姓新的生活方式。endprint

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中的一员,这种“一机在手,轻松拥有”的支付方式,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样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成就。

通过对以上12个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展示中国的发展面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上升一个层次,去展示中国精神、大国风采、大国责任等。

下面就为大家展示几个我们可以轻松驾驭的写作角度。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相同话题进行关联。比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可以选择大熊猫、空气污染、美丽乡村这样的组合方式;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可以选择中华美食、长城、京剧这样的组合方式;以“科技进步”为主题,可以选择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这样的组合方式;以“公民素养”为主题,可以选择广场舞、共享单车、食品安全这样的组合方式;以“科技引领生活”为主题,可以选择中华美食、移动支付、高铁、大熊猫等组合方式;等等。

如果觉得这样的多项组合驾驭不了,我们可以采用更简单的两两组合的方式,比如选择广场舞和京剧,向外国青年说明中国人娱乐活动的多样化——雅俗共赏,古典与时尚并存,代表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可以选择长城和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选择高铁和移动支付,介绍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介绍中国领先的科技水平;可以选择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可以选择一带一路和高铁,从高铁的成就、影响,結合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及美好前景;可以选择广场舞和美丽乡村,介绍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介绍自然环境,也可以介绍人文环境,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样,取得了长足进步。

或者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反面思考问题,比如共享单车和食品安全的组合——共享单车使用者存在着诚信缺失、文明缺失的问题与食品安全中的诚信问题并提,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来未雨绸缪,为精神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也可以将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进行组合,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再或者,还可以这样正反结合思考写作角度,比如将空气污染和美丽乡村组合,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乡村的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民族价值共识;将共享单车和空气污染组合,谈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作出贡献;将长城和一带一路组合,由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民族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相关的组合角度数不胜数,大家可以结合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组合。

【万玲玲/供稿】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车审题高铁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三招”学会审题
高铁会飞吗
七分审题三分做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人地百米建高铁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