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27 14:55赵桐林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国库额度公务

文/赵桐林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赵桐林

北票市国库收付中心

近年来,为了有效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水平,国家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也是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各种问题,资金管理水平依然低下。

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重要意义;对策

1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总预算支出与单位支出的形成时间也就一致了,使得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得以真实反映出来,这样财政部门就能及时准确把握财政经济动态,适时作出相应地调整。其次,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有效加强预算约束,这对财政部门而言就能对财政资金流向及流量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有效缩短了诸多繁琐的拨款环境,实现了收支直达,使得资金支付效率大大提高。最后,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腐败行为进行有效预防和遏制。

2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问题

2.1部门预算编制水平低,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深化

部门预算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效手段。但就目前各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编制水平较低的问题,每年都是在前一年的基数上增加一定比例来计算得出预算数,更别提使用一些专业的预算编制方法,如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同时还存在预算约束力不足的问题,在实际资金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相互调剂的问题,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

2.2预算单位用款审核精细化水平低,导致国库集中支付控制乏力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对预算单位用款申请支出进行审核时,往往只能通过业务摘要以及预算单位的描述来判断相关手续是否一应俱全,支出与开支标准是否相符,有没有预算指标等,所能把握的内容仅限于此,至于业务是否真实、支出合理与否,往往很难了解清楚。特别是授权支付时,经常存在申请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内容不相符合的情况,造成了预算申请与实际支付存在较大出入。

2.3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申请程序繁杂

一般而言,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的申请都是按季度进行,就目前国库集中支付额度控制的现状来看,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尽管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申请每季度进行一次,但是对预算单位而言,其资金的使用在年度内缺乏均匀性,不少预算单位由于基建等大型项目,可能在年初使用的资金就达到了全年额度的50%以上,很明显,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季度额度不足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支付过程中,往往存在严重的资金调剂使用的情况,混乱了财务核算的有效秩序。

2.4预算资金审核流程复杂化

预算工作是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以有效实行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每年的9月份,行政事业单位就开始着手开展预算工作,到当年年底前完成“二上二下”任务,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金额,到了下一年度的1月1日,就可以启用国库集中支付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资金往往到2月份才能到位。那么对于由国家财政资金保障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每年年底往往都没有预算资金结余,为保证下一年度初期工作的有序开展,各预算单位往往会在上一年度的授权支付额度内提取备用金,导致预算资金处于失控状态。

2.5支付方式亟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在这种情况,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已无法有效适应实际工作要求,其中,授权支付的比例较高。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即根据部门预算以及用款计划,预算单位确定资金的具体用途,然后向财政国库提交支付申请,再由执行机构审核后开出支付令,并转送代理银行,让其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按照支付申请额度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方。

二是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即预算单位在部门预算与用款计划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资金用途,在财政部门授权下自行开具出支付令,并转送银行,再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方账户。

不难看出,相较于财政直接支付而言,授权支付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使得事业单位资金提现更为方便,鉴于此,建议尽量减少授权支付额度,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2.6会计核算管理不到位

第一,事业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的使用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混乱,一般来说,预算单位大都开设有基本账户,主要用于其他资金的收付与提现。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零余额账户也有提现功能,导致财政资金核算制度混乱,对资金管理造成不利影响。第二,在对项目支出进行核算时,预算单位并未根据专项资金用途的不同进行区分核算,往往只根据专项项目进行各项费用的归集工作,很明显,这对各项费用的管控是极其不利的。第三,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没有进行明确界定,以致于经常出现打“擦边球”的情况,即基本支出的不足通过挪用项目支出资金来进行弥补,以维持日常支出,并未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3 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的有效对策

3.1简化国库集中支付额度审核流程

通过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以简化人工审批程序。由于预算制度的逐步改进与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体系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一旦上年度预算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就能上网启用,减少了额度申请与审批的环节。国库集中支付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国库支付,对单位用款和资金划拨进行了有效分离,从而使财政资金支出数额得到真实反映,单位支出和财政总预算支出的发生时间是一致的,那么设置“用款额度申请”就显得有点多余,可考虑省去,以促进工作效率提升。

3.2强化授权支付方式下资金的监管

在推行公务卡制度后,授权支付中有很大部分都是通过公务卡支付来完成,可以说,由于公务卡制度的实行,使得现金支付大大减少,各笔公务卡消费都有迹可循,对我国倡导的廉政建设有利,能够有效避免“套现”行为的发生。为此,应当减少授权支付额度,仅剩较少额度用于支付少量现金开支。同时,可将原本归属于授权支付的公务卡支付纳入到直接支付中,当国库执行机构审核完成后就将报账款支付给收款方。

公务卡不仅能够用于公务消费,也能当作普通银行卡使用,但公务卡的使用能够使每笔公务消费都有迹可循,消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有记录,那么一旦用于个人消费,很可能存在不合适之处。为此,应明确规定公务卡只能用于公务消费,并将公务卡的支付方式改为直接支付方式。既能提高公务卡消费的透明程度,又能使预算单位出纳人员工作更加简化,省去了授权支付方式跑银行的过程。这样一来,除少量现金支付外,预算单位所有资金支付都实现了网上流转,资金去向更加清晰。

3.3加强对部门预算的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赖于部门预算,可以说,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将会对预算执行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必须提高部门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的准确性,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部门经费使用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当前预算单位财力状况以及事业开展实际需要准确核定支出额度、方向及用途,确保预算单位收支与其自身实际更加相符。其次在预算过程中,应以预算指标为准,在资金源头上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以免出现随意超越预算、调整预算范围等行为。

3.4加快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完善

要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财务人员重视并热爱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在软硬件方面,需要配备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应地计算机系统以及财务管理软件,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对预算单位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区分,同时,杜绝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间界线不明的情况,并对其他资金收支状况进行详细登记,避免和财政资金相互混淆,只有准确掌握各项资金的使用状况,才能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提供有效地决策依据。

3.5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完善监督机制

一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那么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就会减小,势必会导致财政直接支付额度的增加,如此一来,国库集中支付效果也会表现的更为明显,为此,有必要抓住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这一有利契机,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使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以及财政部门三方微机实现联网,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随着公务卡和政府采购的不断普及和完善,财政资金的去向也会更加透明化。

4 结束语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支付改革,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管,但在实际支付操作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有必要采取相应地措施,如简化审核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以及部门预算管理,完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以及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避免出现套现、私自挪用等腐败现象。

[1]杜越楠.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 20155.

[2]秦圣强.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J].纳税, 2017.

[3]吕晓青.国库集中支付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效率优化路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

猜你喜欢
国库额度公务
在宋代擅用“公务马”要严惩
浅论县级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用卡临时额度暗藏三大雷区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国库会计分析理论问题探析
新时期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银子去哪了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
公务接待出新规,彰显制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