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2017-12-27 14:55李昱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能源

文/李昱

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文/李昱

身份证号:4105031986021305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分析。本文对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已经成熟,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只有充分考虑城市与生态的结合,满足大自然规律,才能分设出高品位的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实力,推进城市未来发展。

1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1.1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是由联合国提出的。它要求人们应该站在植物、动物、资源等自然角度上,以整个生物圈的分化为中心,将其合理的融入到自然当中。这样既不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也不会太过突兀。在规划过程中,要体现生态基础设施的实用性,将城市功能的开拓放在首位,突出建筑下方的自然景观,并最大程度上使自然融入到社会当中。

1.2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不外乎设计布局、人口控制、土地控制等三个方面。首先,在城市选址阶段,要尽量避免农林耕地部分,并打造完善的利用空间。从生态学部分来看,每块土地的承接性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体现出对日常居住环境、工业发展区位、农林设施的优化。其次,从人口控制的角度来说,由于近几年来许多农民都向一线城市聚集,使环境的利用效率不佳,分配不均衡。因此,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第三,从城镇体系布局的角度,设计者要在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执行级别的分化,形成由中心向两端集散的职能分化系统。

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策略

2.1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编制

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是加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时,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发展海绵城市建设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中,加强了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像海绵一样挤出水分吸收水分。当城市经历了暴雨后,城市中不会严重的给水,可以充分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为环境带来需要的水分,储存一定水量,可以极大地改善环境。一些城市通过治理河道,将之前难治理的臭水沟重新改造成湿地公园,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2.3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

在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方面,设计者主要以农、工、生活区三部分为主,进行合理的调整。首先,在规划初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要尽可能的不占用农业耕地,将比例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第二,城市规划要将居民区位设定作为重点,远离工业区,以防止有害气体的污染扩散。第三,土地开发与设计的时间应该尽量缩短,在体现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空间的有效配置。例如:可以在生活区和生产区设置隔离带,并打造污水排放管道,以由点及面的方式形成一条特殊的生态系统。系统中可以设立污水的过滤和二次排放功能,工业污水会通过智能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成分分解,达到市政污水排放标准后进入到市政污水管道系统中。如未经预处理的工业污水混杂到市政污水中时,系统会自动开启二次净化的功能,以保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性。

2.4加快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的质量也能够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第一,要以旧城市作为主要控制方向,提升其更新速度。首先,利用智能交通管理方式对尾气排放量大的车型进行分类,并加以一定的限制。其次,从一些工业中心城市入手,对违章的施工建筑进行约束,以能源消耗量为控制节点,以燃料结构的分析为辅助,禁止高污染物的排放。第二,将生态城市规划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在用水方面,通过价格的调整来控制过度消耗的行为。同时,以污水资源化回收为导向,根据城市的功能进行方案设定。尤其是从居民区的规划中来看,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自动调节系统对垃圾和排泄物进行消化,并在建筑的四周种植一些花草,增加其中的文体设施。

2.5城市产业设计

在具体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必须重视其城市能源的利用率,对于低碳能源的利用必须予以扶持,对已有的低碳能源实现高效优化利用,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浪费。考虑到我国目前的能源形式和基本结构,若要提升已有能源的利用率,必须从能源间的优势互补入手,提高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尽量降低或直接废除高污染、低质量的石化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率。另外,还需要对工业和生态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两者的和谐发展。通过在城市加大教育行业、旅游行业,医疗产业以及文化领域的规模,实现现代生态城市的规范化。

2.6加强城市居住区的生态规划

做好城市居住区设计首先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水、供电以及信息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规划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本保证。并且城市居住区的生态规划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生态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设计时,要以城市实际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为立足点,进行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住区设计。加强居住区绿化,在居住区设置集中绿地,提高居民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对于一些城市来说,要在加强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带动其他城市、城镇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另外还要重视生态保障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节能减排,加强排污处理,修复重要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使周边山岭、河流和湖泊的生态功能得以保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热的和谐发展,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水平才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1]徐亦人.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2]马彩霞.浅谈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

[3]李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住宅小区总平面规划设计要点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