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以及课程设计

2017-12-27 20:03马晓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
数码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应用型定位

马晓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

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以及课程设计

马晓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

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和迫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相应的培养体系,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切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技能人才,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

应用型本科 培养体系 课程设计

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首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要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当前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不论何种专业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势必面临着来自市场的考验,因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体系需以市场导向为指引,面向社会,围绕地方,掌握企业需求,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审定市场所需人才的关键能力、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证标准,商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打造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块,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目标,而应用能力则是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起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这一定位,需面向社会及职业,深入研究社会的人才知识能力要求,行业发及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计划,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在精选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将各行各业产业发展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应用性,使学生获取相关的职业知识、实际技能、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机构,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这就需要树立起正确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准确定位创新及创新人才的涵义,每位学生均有创新的潜能,每个问题都能够创新性地予以解决,因而所有人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报考创新思维、新思路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具体问题的解决新方式方法等。

2 课程设计思考

2.1 基本思路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突出市场导向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定位,其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学校所在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作为导向,建立其合理科学的专业结构体系,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一是要合理定位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从宏观层面分析并思考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从微观层面掌握相关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和运作规范,成为善于思考学习,具有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及后续学习研究提供有益知识及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研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学校实际,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及特色,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体现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三个层次,将教学与科研,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实践环节和企业岗位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同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估评价系统,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

2.2 课程结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是落实并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路径,可以说,课程结构的科学合理性与人才培养的效果及质量呈正比关系。传统大学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应用,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的状况,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多少有所体现,因而应用型本科应根据需要,不断改革并完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由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于面向市场、突出应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其课程结构的设置需做到学用结合,以能力培养作为主线及方向,细化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实践课程,酌情增加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浓缩并精心提炼理论课程,使理论知识实现少而精,并从应用的视角出发,对相关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改造,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的加以验证和灵活应用,在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实践而服务,设计能力的实训,开展实践教学,及早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岗位学习、课外实践等活动,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规定学生所应完成的最低课外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2.3 课程内容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其课程内容也应着重强调应用这一取向,体现出知识性、职业性、技能性、适用性等特点。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内容应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复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秀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复合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则加深学生对专业领域技术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将来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科学的支撑,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属于专业方向课程,为相关技术现象和技术问题提出理论解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技术理论基础,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经济的人才需要;专业实践课程则是检验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关键。从突出应用的视角来看,课程内容可从技术本体、技术活动载体、技术知识传播三个方面进行选择,其中技术本体包括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相关知识,技术活动载体包括技术操作、技术维护和技术发明三个层面的知识,技术知识传播则包括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两个层面。

[1]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李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应用型定位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把握新定位、新要求 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