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7-12-27 00:16吴国梁
考试周刊 2017年4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实践高中数学

吴国梁

摘要:数学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主要学科之一,对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有巨大的影响,同时高中数学的学习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把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数学上,得到的成绩却很不理想。随着高中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数学教学更加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能力,将“导研式教学”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研究了“导研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

一、 引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数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开阔,社会对人才的数学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数学内容抽象性强,在课堂中使用“导研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特点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辅助作用,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求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是学生高中阶段课程中的学习重点,也是高中的基础课程和学生的必修课,数学成绩对所有课程总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高中数学较强的逻辑性特点,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感到困难,因此也影响到了总体成绩。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研究课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傳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目前,虽然我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有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的脚步。

1. 忽视了高一过渡阶段的重要性

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无论从学习内容的广度还是内容的深度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深化。高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对教师而言是教学任务最繁重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初中时期学习的数学知识可能掌握不够牢固,甚至忘记某些数学知识,同时每个学生的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成绩不相同,高一刚接触高中数学时可能会有点不知所措,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些教师会忽略学生参差不齐的数学基础,仍然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样只会导致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不能有效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会不断降低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成绩也会随之下滑,形成恶性循环的情况。

2. 数学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单一

高中数学作为最主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灌输课程内容,学生听课记笔记,然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都有相同的疑问:课也听了,笔记也记了,但是数学成绩不见提高。最后这样只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偏科的现象,对学生提高整体成绩是十分不利的。目前大多数教师喜爱的教学方式还包括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用大量数学习题巩固数学知识,这样的方法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做大量习题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对于学生不懂的内容,再多习题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3. 忽视了数学的教学目的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教师都会认为高中数学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教学,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忽视了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使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反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的效率。

4.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在高中教学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习题时,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题目的解决方法,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给他们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下次碰到类似的题时,学生仍然不会懂。同时,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是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学习的同时却忽略了课堂学习气氛的烘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小组学习时,自觉性差的学生很可能利用讨论时间来聊天,这样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会越来越差。

三、 “导研式教学”定义与特征

学生才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锻炼,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导研式教学”强调,在教学中教师仅担任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对数学习题讲解也采用让学生自主思考解答的方法。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导研式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数学研究的内容,在探索中主动提出自己的相关疑问,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更加全面和牢固,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导研式教学”的特征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1. “导研式教学”强调课程设计,要求明确教学研究问题的提出、解决和延伸。

2. 要求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具有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3. 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老师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数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4. 为学生搭建和谐以及科学有效的学习平台,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endprint

四、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研究价值

1. 研究“导研式教学”符合社会信息科技发展的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的信息量巨大,需要懂得掌握和处理信息的应用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阶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他们未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有巨大的帮助。因此,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培养高中生,要加强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

2. “导研式教学”满足了课改的需要。课程不断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使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导研式教学”有效配合了课改的需要,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提出并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教师更加应当注重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高中数学的“导研式教学”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导研式教学”加以更新,这样能够深入了解当前高中学生的数学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主要问题改善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五、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意义与实践

“导研式教学”是灵活的、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导研式教学,教师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1.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中数学的内容原理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经常感到枯燥乏味。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大部分学生不具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积极主动学习数学,“导研式教学”是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从被动灌输转变成主动学习,真正的喜欢上学习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探究中。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数列一章,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等差数列基本公式,可以先给出简单数列“2、4、6、…”讓学生自己寻找数列的规律并总结出等差数列公式。

2. 培养学生自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研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力,例如在学习函数及其性质时,教师在引入函数概念前可以给学生讲关于函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某天,一个人对一位富翁说道:‘我想和你签订一份合同,合同内容为一个月,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只需第一天给我一分钱,此后每天给我前一天两倍的钱。富翁未经考虑便答应了,结果却破产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通过思考学生会产生数学模型的思想,也就是函数的产生,这样不仅引出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导研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函数及其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就自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定的引导,提出学生初中阶段学过的“五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发现函数的基本性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导学式教学”设计课题要能够解释和反应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扎实学习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y=x和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对所绘制的函数图像中存在的特点进行观察,然后让小组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教师再对知识重点进行总结:一次函数y=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y=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

六、 总结

将导研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采用导研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学生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冰.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10(5):54-55.

[2]耿广祥.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模式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09(25):17-35.

[3]段利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9(1):624-625.

[4]李昌官.数学优秀课成长的基础、过程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8):58-59.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实践高中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