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征象

2017-12-28 09:33汤甫秋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胰周胰管征象

汤甫秋

(常宁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湖南 常宁 421500)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征象

汤甫秋

(常宁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湖南 常宁 421500)

目的比较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两者的异同之处。方法对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A组)和50例胰腺癌患者(B组)采用CT检查,比较2组CT的直接征象(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和间接征象(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的差异。结果A组CT直接征象的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所占比例及CT间接征象的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所占比例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征象有显著差异。在临床鉴别诊断时,应根据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CT; 直接征象; 间接征象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为临床上常见的两种胰腺疾病,前者病因有梗阻、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而病理特征为胰腺实质钙化、胰腺纤维化等,有时还会出现假性囊肿和钙化;后者病理特征为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但因为两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临床上对两种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常需要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如CT检查。CT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周围组织病变情况,而且可以清晰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1-2]。本研究旨在比较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征象,探讨CT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常宁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A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5~60岁,平均(44.2±2.6)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11.2±1.9)个月。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腰背痛、厌油腻、恶心等。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B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5~62岁,平均(45.1±1.8)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10.8±2.0)个月。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黄疸。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仪(日本东芝公司)。对2组行CT平扫。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行横轴位或者斜冠位扫描,扫描范围为肝上缘至十二指肠壶腹部下部。扫描参数:电压150 kV,矩阵512×512,电流200 mA,层厚1 mm,间隔1 mm,同时选取软组织窗与骨窗图像。然后,对患者行CT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注射液1.5 mL·kg-1于患者肘静脉注射,扫描速率依据患者年龄及血管等情况而定。注射40 s后,扫描参数和扫描范围与平扫一致,对患者行增强扫描。扫描后,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做多平面重建处理,利用横断面图像来制作患者组织器官的矢状二维图像,分析患者病变处解剖结构。采用最大密度的投影,分析患者组织密度的差异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CT的直接征象(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和间接征象(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CT直接征象的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所占比例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CT直接征象的比较

*P<0.05、#P<0.01与B组比较。

A组CT间接征象的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所占比例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CT间接征象的比较

*P<0.05、#P<0.01与B组比较。

3 讨论

慢性胰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发热与腹痛等,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若患者发病后不能及早接受治疗,将会转为胰腺癌,并出现腹部包块、黄疸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彩虹等[3]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CT检查,其影像表现并不明显。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将逐渐出现胰管扩张、钙化与胰管细变等症状,且这些症状还可以与胰腺癌相鉴别[4]。有研究[5]发现,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各有不同的特点。从CT影像表现上看,胰腺癌以肿瘤病变为主,如病变区边缘模糊、肿大,有低密度胰腺坏死灶,形态较不规则;慢性胰腺炎则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慢性肿大或者局限性肿大,胰腺萎缩,胰腺实质钙化,胰管呈不规则状、串珠状或囊状扩张,胰管内结石等。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CT均显示胆道扩张。但是,两者需要区别的是:慢性胰腺炎的胆总管扩张且无中断,胰腺癌的胆总管扩张且突然中断[6]。出现这样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胰腺炎的病情变化较为缓慢,对胆总管的损害为逐渐性的;而胰腺癌多在胰头肿块处截断,且表现较为突然。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两者均有脂肪受累,但胰腺癌的脂肪受累程度略高于慢性胰腺炎[7]。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CT直接征象的病变区边界清晰、病变区肿大、胰腺钙化、胰管全长不规则扩张、胰管远端扩张均匀、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所占比例及CT间接征象的胆总管扩张逐渐中断、肾前筋膜增厚、腹腔内粘连、胰周血管受累、胰周脂肪受累、转移征象所占比例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可将其作为疾病鉴别诊断的依据。

[1] 刘洪海.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应用CT影像学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3(9):106-107.

[2] 穆峰,王一民,何文进,等.多层CT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浓度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6,38(12):1775-1778.

[3] 杨彩虹,江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及新诊断标准草案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94-96.

[4] 周萍,胡可荣,张翠芳,等.ERCP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5):63-65,86.

[5] 程书榜,李林林,朱量,等.NF-κB介导热休克蛋白70减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2):17-19.

[6] 陈双园.探究慢性胰腺炎CT影像解剖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4):48-49.

[7] 张明,徐晓,杨福东.探讨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J].中国医药指南,2015,8(23):49-50.

2016-08-10

R735.9; R814.42

A

1009-8194(2017)10-0056-02

10.13764/j.cnki.lcsy.2017.10.022

胡炜华)

猜你喜欢
胰周胰管征象
CT评估胰周坏死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仅胰周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MRI平扫结合MR胆胰管造影在胆管壶腹区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