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探讨

2018-01-01 23:31汪卓赟王秀艳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王 静 汪卓赟 朱 雷 王秀艳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医学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文素养的提升。医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已被国内外医学院校列为专业课程,通过开设各式各样的特色课程以及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使得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提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现代医学中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张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将生物、心理、社会三者统一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来诊疗疾病。同时,现代医学模式也要求医务人员,转变自己的诊疗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所以说,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人文精神。在当前众多的医患矛盾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对患者关心不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美国医学院校注重培养锻炼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将其列为医学教育必修课程。同时,美国多数医学院校针对沟通技能,专门设立了一套考核制度。比较成熟的是FHM模式,描述了一系列与医疗效果有关的医师行为和技巧。中国近年来也愈发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锻炼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2 医患沟通教育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一是医患沟通的服务理念有待转变,医务人员往往没有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缺乏奉献意识。二是医患沟通的人文素养不足,知识视野局限,不能很好理解患者的医疗活动相关的人文诉求。三是医患沟通中自身心理素质有待提高,因医患关系不佳导致医学生产生消极应付心理等。因此,医学必须与人文社科相结合,使医务人员具备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医患沟通技能,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诊疗服务过程中,都应当贯彻人文精神,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这项工作必须从医学生的教育做起。

3 医患沟通教育改进策略

3.1 改进医学人文素质基础课教育 医学的对象是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合格医务人员的必修课程。要重视人文素养这一基础的医学教育工作,发挥其引导学生在应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智、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上,应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保证学科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通过科学有序的人文课程设置,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从医的使命感,提高医患沟通的人文知识储备。在医学人文课程组织结构上,学校也应由相关教育委员会(或者设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委员会)聘请专家组织,指导及评估学校及教学医院开展的有关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研究、咨询、服务等工作。在医学人文课程安排上,要注重人文学科的选取,医学人文学科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代表性人文学科的选取,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温暖阳光的审美情感,敏捷条理的思维方式。要注重对人文课程授课方式的选择,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展示人文课程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逻辑能力,内化为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人文素养。医学人文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紧密融合,要将人文课程与医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发挥好医学人文知识在医疗活动中的启发和引导的功能。

3.2 设置医患沟通学专业课教育 医患沟通既是一项日常的人际交流活动,也是一项医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1]。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医患沟通技能。需要通过医患沟通学的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涉及的面很广,既包括一般的诊疗信息,如临床诊疗、治疗方案、风险评估、预后情况等,也包括医疗环境相关的信息,如医保政策、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等,也包括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提供的个性化建议等内容。因此,应开展医患沟通的专业化教育,形成一个医患沟通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应注重对沟通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沟通的基本概念、重要意义、基本过程、主要技巧、共性和个性等要点。应当结合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和医学心理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2],整理改进有关医患沟通技巧的课程,并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从而使医患沟通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应重视和改进上述理论课授课的方式方法,创新教育模式,通过系统的医患沟通知识教育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反复训练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提高医学生尊重和服务患者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掌握医患沟通的一般规律。

3.3 加强医患沟通实战能力的培训和演练 医患沟通归根到底还是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交流。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中,磨炼医学生医患沟通的实战能力和应变技巧。医患沟通的实践环节包括:模拟训练、见习活动、实习活动等。应重视推广标准化病人在医患沟通培训的应用价值[3]。标准化病人(SP)是经过培训的、能够准确模拟某种特定疾病特征的正常人,他们可以向学习者提供总结性反馈及指导[4~5]。从模拟者角度,应深入研究根据特定疾病设计情节、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既能体会扮演患者的就诊过程,同时又能演示医生的处理过程。生动形象,可切实提高沟通技能[6]。从“评估者”角度,也从“患者”的角度对医学生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进行指导,把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灌输给医学生,帮助其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7]。目前SP在医学教育和评估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总结改进,提高应用效果。同时应重视见习、实习活动中医患沟通的实际能力。在实际沟通中,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医患诊疗服务流程,以患者信息收集、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知情同意沟通、治疗进展反馈、应急情况处理等为要点内容,实现医患沟通能力在各个流程的展示。并且对每个流程出现的问题应做好分析总结工作,以便实现医患沟通能力持续化发展。总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真正将沟通作为一种必修课去学习。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如:沟通礼仪、沟通风格、问询技能、表达技能、聆听技能、反应性技能、非语言行为等,通过这些技巧来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医患沟通实际运用效果。

3.4 发展完善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考核体系 规范化的考核体系是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建立科学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考核体系,细化考核内容,明确可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通过完善的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医患沟通教育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并进一步保证医患沟通教育教学有序开展。应基于发展评价的理念建立多维度的医患沟通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应对不同的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具体实施过程可以通过量表作沟通能力自评或其他形式评价。量表评价可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EGUE量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简称OSCE)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8]。从评价阶段角度,在理论课教学阶段应有相关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教育的评价标准,注重考核理论知识、基本要领、基本技能,客观评价医学生课程知识综合掌握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应对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注重考核沟通流程设计、沟通态度、沟通内容、言语技巧、个性化处理,综合评判实际沟通效果。同时,在学生临床实习出科考试中,应增设医患沟通技能考核这一项目。从考核内容的角度,还应分为一般性沟通考核和专业性沟通考核,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客观评价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从考核方法的角度,可以采用专家评价法、360°评价法、问卷测评法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测试医学生实际沟通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还建议把医患沟通能力的实践应用纳入执业医师资格考核以及职称晋升等,使医患沟通能力成为医务人员必备技能之一,将医患沟通由传统的强制性培养层面提升到自发性素质培养层面。

总之,通过了解国内外医学教育现状,分析现存的医学教育模式中的缺点与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建立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医患关系新模式,营造医患和谐氛围,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