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内核

2018-01-01 12:08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红海题材爱国

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故土家园以及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不论是反映清朝末年反抗外侮的《龙之战》还是反映现代中国海军海外撤侨的《红海行动》,从古至今爱国情怀无不扎根在国人心中,坚定为一种忠诚而真挚的民族精神内核。

▲《龙之战》中华儿女,誓死卫国

■剧情介绍

《龙之战》改编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老将冯子材在军备差距悬殊的不利情况下,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谋略顽强抗敌、大败法军,打赢了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从根本上扭转了中法战局,为我国近代反侵略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龙之战》在借助艺术手段聚焦热血历史、展现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之外,还在故事中详尽描述了冯子材高超的軍事指挥艺术,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兼具极高的军事价值。

“镇南关大捷”中,冯子材使用了包括梯次部署、近身肉搏、扬己之长、击敌之短等诸多战略战术,这让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戴旭不禁感叹道:“具有电影艺术观赏性的电影《龙之战》,更是一部军事教科书,让我们在感受人物血性的同时,也从古人的实战中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战争韬略。”

戴旭还表示,这种战争不是武器竞赛的比较,而是具有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在其中。这是一场挽回遗失的民族精神的战争,历史意义深远,对于现在的军队和人民更有极强的启示作用。

思与用

什么是国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所以每个人都要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时评精粹

《龙之战》研讨会获专家盛赞:影片彰显文化自信

电影《龙之战》艺术再现了“镇南关大捷”荡气回肠的历史,这也是这场应该被每个中国人铭记的战役首度被搬上大银幕。除了艺术价值与军事价值外,《龙之战》比其他同类型影片更能体现出深刻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尹鸿形容《龙之战》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揭示了过往历史战争题材作品中不曾凸显过的主题。谭晓明认为本片的故事中包含着与现代社会共同的情感线索,有着超越物化时代的意义,超越了智能时代冰冷的逻辑思维判断。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则认为,《龙之战》的主题高度彰显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龙之战》的故事能够把我们当年的失败与胜利、落后与求进,勇敢地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民族自信达到一定阶段才能呈现的高度。我们不仅可以塑造英雄,我们也会勇于承认不足,《龙之战》找到了这个重要的节点!”

电影《龙之战》聚焦了被遗忘的热血历史,故事情节丰富、画面震撼人心,尤其是影片所传递出的铁血精神,重燃了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专家们认为,《龙之战》展现出的战争场面真实震撼,叙事宏大且气势磅礴,振奋人心。《龙之战》不仅书写了民族英雄的伟大精神,也铸造了一代中国电影人的工匠精神。

研讨会最后,回望过去三年的创作历程,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龙之战》总策划陆红实不禁感慨拍摄的艰辛:“让《龙之战》走进市场对于我们电影频道来说是个挑战,我们付出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努力。难度不仅仅存在于资金的限制,但我们也相信,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创作机会。我们不想走投机取巧的路线,而是希望寻求艺术上的突破。”

▲《红海行动》用行动践行爱国

■剧情介绍

《红海行动》改编自真实的事件。2014年9月也门发生内战,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2015年3月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的任务。在全力救助本国公民的情况下,中国军舰还撤离了不少其他国家在也门的公民。布莱特巴特新闻网在文章中指出,也门撤侨是中国军人首次帮助外国人在国际危机中撤离。

具体到《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电影中出现感人的一幕是中国海军特种兵“蛟龙突击队”不惜冒着更大的危险,不但从恐怖分子手中解救中国公民,而且还解救了其他国家的人质。除了解救人质,电影中的蛟龙突击队还挫败了外国恐怖分子为制造脏弹而获取核原料的阴谋。如果说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是弘扬不丢下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那么《红海行动》则不仅体现出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更体现出中国军人的国际担当,这与当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谋而合。

思与用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样一部超燃的军事动作影片,所表达的是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也是中国海军“带你回家”的庄严承诺。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红海行动》告诉我们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践行着,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岁月静好,保证了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

■精彩影评

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唐 静

情怀取胜,主题鲜明

《红海行动》还原了战场的真实性,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包括镜头里出现的一些血肉横飞的画面,都有着明确的主题表达:呼吁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在《红海行动》和《战狼2》受到市场追捧之前,很多人并不认为军事题材具有商业价值,能够做这类题材的人,一定都是有着某种情怀的,无论是主创团队还是投资人,正因为有了这种情怀,才能用心阐释和挖掘军事题材影视的闪光点,也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坚持原创,才有生机

伴随着《红海行动》和《战狼2》的成功,会有一批军事题材影视作品集中涌现,未来三到五年也将是军事题材的天下。但要想做好军事题材影视剧并非易事,并不是谁都玩得转。影视圈的跟风现象目前还是比较严重的,就好比今年的古装剧翻拍,一下子十几部,这无异于“组团自杀”。同时,我也看到已经有不少影视公司都在搞这个“行动”那个“行动”,甚至请国外的导演来拍。影视创作的“跟风”一直是这个行业的痛点,在我看来,真正能够赢得观众喜爱、市场尊重的影视作品,一定都是原创的,只有原创的内容才是最具生命力的,靠“跟风”

“临摹”是没有前途的。

优质伙伴,强强联合

《红海行动》除了优秀的专业人员,还有像博纳公司这样的优质合作伙伴。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打胜仗的年代了,团队合作将是一个必选项。

我坚定地认为:主旋律影视剧发展空间巨大,在我国影视市场一片大好的大环境下,强强联合将成为市场的常态,也只有强强联合,才能拍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

(选自“人民网”2018年3月30日)

猜你喜欢
红海题材爱国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炎热的红海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