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痛风临床研究*

2018-01-02 10:42王红霞张相鹏刘晓冉孙俊岩曹东义石家庄05003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浊毒内蕴痛风

王红霞 张相鹏 刘晓冉 孙俊岩 周 军 曹东义(石家庄 050031)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泄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急性痛风临床研究*

王红霞 张相鹏△刘晓冉 孙俊岩△△周 军△△△曹东义(石家庄 050031)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目的:研究分析泄浊解毒方治疗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浊毒内蕴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每1~2 h服0.5~1 mg(1~2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治疗组应用中药泄浊解毒方汤药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相同,均达到90%的临床疗效。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药治疗组在改善关节肿痛方面较西药对照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ESR、CRP等实验室指标(P<0.01),由于治疗时间短血UA变化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实验室指标的降低更有效(P<0.05)。在安全性观察方面,中药治疗组无胃肠道不适反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而西药对照组,有明显的消化道不适症状,有少量患者出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 结论:泄浊解毒方能缓解急性(浊毒内蕴型)痛风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确切;并对实验室指标CRP、ESR有一定改善作用;且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急性痛风;痛痹;历节;脚气;浊毒内蕴型;泄浊解毒方;尿酸;嘌呤代谢;秋水仙碱片

痛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难以治愈的疾病,常易复发并且会出现多种并发症。[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红肿和压痛,全身无力、发热等临床表现多见,可持续 3~11 d。其诱发因素多见为饮酒、暴食、精神紧张等。在临床诊断上需要借助化验、X 线等辅助检查,但要在滑膜或者关节液检测到尿酸盐结晶才能确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痛风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 二十一世纪重大顽症之一[2],在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 10%,痛风患病率约为 0.84%。[3]临床调查研究发现,患者中浊毒内蕴型多见,我科多年来用泄浊解毒方汤药能有效缓解浊毒内蕴型痛风的临床症状。笔者特对此方进行病例观察,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60例浊毒内蕴型痛风患者均来自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风湿病门诊和部分住院病例,所有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 1977 年 ACR 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排除其他疾病表现。并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5岁;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3岁。2组多数在40~60岁之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泄浊解毒方汤药治疗,药物组成: 白花蛇舌草30 g,白茅根20 g,漏芦、穿山龙各10 g,黄芩、黄柏各6 g,土茯苓60 g,虎杖20 g,萆薢15 g ,泽泻10 g,红花6 g,威灵仙10 g,金钱草、车前草、生地黄各30 g。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早晚分服。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每片0.5 mg,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53021369):0.5 mg/片,每1~2 h服0.5~1 mg(1~2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 mg(6~10片),24 h内不宜超过6 mg(12片),停服72 h后1日量为0.5~1.5 mg(1~3片),分次服用,共7 d。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

3.2 中医诊断标准 主要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

诊断依据:(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证候分类,湿热蕴结(浊毒内蕴)证: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各组数据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5 疗效观察

5.1 观察指标

5.1.1 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积分:分级量化指标。⑴ 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①0分表示无疼痛;②1~3 分表示轻度疼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③4~6分表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④7~9分表示比较严重的疼痛,生活不能自理;⑤10分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⑵ 关节肿胀:①0分,关节无肿胀或肿胀消失;②1分,关节肿胀,皮色红;③2分,关节显著肿胀,皮色发红;④3分,关节高度肿胀,皮色黯红。⑶ 活动受限:①0分,关节活动正常;②1分,关节活动受限;③2分,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④3分: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5.1.2 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

5.1.3 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

5.2 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风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5.3 观察结果

5.3.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3例,总有效率90.0%;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2例,总有效率90.0%,2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5.3.2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情况)评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泄浊解毒方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活动受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中药在改善患者急性关节肿痛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详见表2。

组别时间例数关节疼痛 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治疗组治疗前308.0±1.26 2.01±0.752.01±0.63治疗后301.05±1.24▲△0.78±0.70▲△0.56±0.75▲#对照组治疗前307.9±1.35 2.15±0.581.95±0.50治疗后303.01±1.62▲2.65±0.810.89±0.57▲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5

5.3.3 2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比较,泄浊解毒方中药治疗组与秋水仙碱西药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急性痛风患者ESR、CRP等实验室指标(P<0.01),血UA由于服药时间短均没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组在降低患者ESR、CRP等实验室指标方面更有优势(P<0.05)。详见表3。

组别例数时间血UA(umol/L)ESR(mm/h)CRP(mg/L)治疗组30治疗前615.31±89.2052.53±21.44 50.40±10.64治疗后589.34±76.24*10.02±2.24▲△8.10±14.55▲△对照组30治疗前603.45±92.1252.10±19.90 50.60±10.56治疗后536.87±89.06*18.05±3.01▲18.02±10.9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5.3.4 安全性观察:中药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西药对照组均有恶心、腹痛腹泻、厌食等症状,实验室复查检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3例,肝肾功能轻度损害6例。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因嘌呤代谢障碍或UA排泄减少、血清UA持续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并沉积于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一组临床证候群,[5]中医学则认为痛风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六淫之邪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关节疼痛、肿大等表现的病变。痛风在中医学上多属“痛痹”“历节”“脚气”等范畴。最早“痹”记载于《内经》, “历节”见于《金匮要略》。明代龚廷贤提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烤、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清代朱丹溪指出痛风病因是“瘀浊凝滞”,党万太等[6]认为痛风在急性期主要以湿热瘀阻、痰瘀互结证为多见。朱良春教授认为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湿浊、痰瘀、热毒有关。[7]笔者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调,嗜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湿热蕴结日久化生浊毒,浊毒滞留于血中,不得泄利, 日久为害,若闭阻经络则关节剧痛;若夹痰浊则形成痛风结节;根据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提出的 “因虚致损” 理论,久治不愈则见僵肿畸形;且郁久化热又多见热象。其辨证分型以浊毒内蕴型较多见(湿热蕴结型),且急性发作期均出现血UA的升高或UA盐结晶的沉积,UA物质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故属于“浊毒” 范畴,治疗上以化浊解毒为治疗原则,组方泄浊解毒方治疗,方中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茅根、泽泻、萆薢、金钱草利湿化浊,促进UA排泄,加强利湿排毒作用为君;黄芩、黄柏清热燥湿解毒为臣;佐以红花、穿山龙、威灵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漏芦、虎杖、生地黄清热通络;全方共奏化浊解毒、利湿消肿、活血通络之功效。根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土茯苓、萆薢、虎杖、泽泻、漏芦等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可中和血UA; 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能迅速消炎止痛, 对急性痛风有特效;罗氏等[8]临床研究发现土茯苓有降UA作用;有学者们报道泽泻、山慈姑、虎杖等均有降UA作用;[9]姚氏等[10]研究穿山龙乙醇洗脱液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UA水平。

综上所述,据临床观察表明本方能迅速缓解浊毒内蕴型痛风急性期关节的红、肿、热、痛等自觉症状及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降低实验室ESR、CRP、 BUA水平,并且减少了因服用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1]YuKH,HoHH,ChenJY,et al. Gout complicated with necrotizing fasciit is report of 15 cases [J]. Rheumatology,2004,13: 1-4

[2] Grobner W,Walter.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J].Med Monatsschr Pharm,2005,28:159-l64

[3] Ohashi K, Kihara S, Ouchi N, et al.Adiponectin replenishment ameliorates obesity-related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 , 2006 ,47(6):1 108-1 116

[4] 于孟学.现代风湿性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62-363

[5] RichetteP,BardinT.Gout[J].Lancet,2010,375(9711):318-328

[6] 党万太,周京国,谢文光,等.痛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LRP3基因转录剪接体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5(29):1 378-1 384

[7] 姚祖培,陈建新.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经验[J].中医杂志,1989,30(3):16

[8] 罗化云.痛风汤治疗痛风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9,21(2):62-63

[9] 陈光亮,徐叔云.中药治疗痛风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5):57-59

[10] 姚丽,刘树民.穿山龙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部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 725-1 726

R255.6

A

1007-5615(2017)06-0024-03

*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No.2015010

△ 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

△△ 河北省蔚县人民医院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曹东义,男,硕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2017-11-17 收稿)

猜你喜欢
浊毒内蕴痛风
浊毒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痛风的治疗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基于文献挖掘的浊毒病症及用药规律研究*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饮水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