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
——专家在UP论坛上讨论乡村振兴

2018-01-02 05:34
辽宁自然资源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城乡统筹重构用地

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
——专家在UP论坛上讨论乡村振兴

在江西农村,有两件事不能干:一是挖人祖坟,二是拆人房子。

可就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两年多的时间内,江西省余江县1040个自然村累计退出宅基地27530宗、3788亩,没有一个村民告状,而且纷纷从“要我改”转向了“我要改”。

“余江目前正在以宅基地改革为切入点,推进以一改促六化,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靓丽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治理规范化。”在近日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联合主办的第六期UP论坛上,江西省余江县县委书记路文革感慨颇多。

与路文革一样产生感慨的,还有参加论坛的众多专家学者,因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四个字——“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只是补短板,更应该发现优势”

“乡村振兴,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振兴谁的乡村?”长期从事乡土中国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贺雪峰首先提出了问题,“我们要振兴的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还是城郊农村?是有旅游资源的乡村?还是一般农村?”

贺雪峰认为,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市场机制会自行发挥作用,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一般农村则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乡村振兴的重点应该是中国一般农村和农民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发达、有资源地区的锦上添花。”

乡村振兴逃不开的是城乡关系,党的十六大的提法是城乡统筹,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意味着什么?

贺雪峰认为,城乡统筹对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分配作出了贡献,但用城市去统农村,并没有改变城市高度繁荣、农村衰败的局面,农民没有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充分发展经济。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城市与农村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发展城乡一体、城乡融合,要注意对立基础上的融合,而不是取消差异。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庄少勤则表示,乡村振兴不应该只是补短板,更应该是发现乡村优势。“乡村在生态文明、人文供给,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乡村振兴,要跳出原来就农民论农民、就农村论农村、就农业论农业,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和谐共荣。”

庄少勤举了上海崇明岛的发展定位的例子:“崇明之前也想像浦东那样定位,建设高楼大厦,但是一味向别人看,贪大求洋,就会丢失自己。后来,崇明以国际生态岛作为定位,以农业为载体,实现‘农业+旅游、农业+体育、农业+文化’的融合,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共同发展。”

通过空间重构、土地整治等手段激发乡村活力

“2005年中央制定第11个五年规划的时候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能感觉到要求更高了。”江苏省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钢说。

新时代,新要求,乡村振兴应当坚守什么?变革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认为,集体所有制还要坚持下去。“中国未来要追求的是集体所有,成员按期限持有,私人经营,地权分散而经营适当集中,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制度,核心就是我们集体的所有制不能完全私有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龙花楼认为,振兴乡村首先要重构乡村。“亟须通过对系统要素的整合、结构的重组、功能的优化,实现乡村空间重构、经济重构和社会重构,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

而实现乡村重构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土地整治。“要通过整治‘空心村’,来解决农村生活空间不便的问题,要通过农用地整治与工矿用地整治来解决农村生产空间受限、生态空间恶化的问题。”龙花楼说。

“新形势下,规划要更有远见,要处理好必选加可选,内涵与外延,整治到规划,增量转减量的关系。”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汤小橹认为,要在土地整理、农田设施建设、村庄建设、城镇土地利用内容细化基础上,不断在外延上扩展,与农业、环保、建设、林业、水利等实现相互协调,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工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

必须始终把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出发点

近几年,农村发展的网购电商、乡村旅游、乡村养老养生等都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从之前农民把土地作为第一就业渠道,到城镇、非农产业打工的第二就业渠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创造了耕地之外的新的就业机会。

针对新产业新业态,国土资源部已经制定了相关用地政策。结合制定政策的经历,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计划处处长薛萍表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要牢记惠农,政府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是要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就是要扶持农业这一弱势产业,扶持农民这一弱势群体。要牢记产业融合发展的初心,必须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

对此,她认为乡村振兴,政府要做的是24个字:管住规划、守住底线、试点示范、放开市场、公共保障、给足政策。“具体来讲,就是要重视村庄规划,处理好新开发空间与原有用地的空间连接,避免单一产业用地的过度集聚,农用地管制要适应现代农业经营,支持具有乡村特色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

乡村振兴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只有上下对称,才能形成合力。

结合余江的改革实践,路文革介绍了余江乡村振兴的探索,他反复强调“一定要以增强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为出发点”。首先要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生态优美”的要求,余江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全县1040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做到村村有特色、县域全覆盖。其次是夯实基层组织。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余江建立完善了村民事务理事会。再次是推进确权登记。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调查颁证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村庄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将调查结果录入了全县宅基地管理系统。最后是健全制度体系,突出制度先行,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代表、村民理事等积极参与制度设计,提高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单一要素比较好把控,复合要素则需要我们统筹考量。如何切实将‘五位一体’落实到乡村大地,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高延利说。庄少勤则认为,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进一程。(中国国土资源报)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重构用地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统筹视角下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述评
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