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胥鱼城

2018-01-03 07:46
江苏地方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顾炎武伍子胥花山

◎ 陈 益

姑胥鱼城

◎ 陈 益

苏州胥门的名字缘何而来?始终说法不一。今天,在胥门百花洲公园北,有一尊伍子胥雕像巍然屹立,表明他与胥门有关。雕像的背景,是一组描绘苏州二千五百年历史的砖雕。显然,伍子胥不仅是为吴国立下赫赫功劳的能臣,更是苏州古城的总设计师。《吴地记》的记载:“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石碑见存”,印证了胥门与伍子胥有关。当年,吴王夫差信任奸臣,不听伍子胥的劝谏,逼他自尽。伍子胥死后,头颅也被挂在胥门的城头示众。

然而,《越绝书》记载:“胥门外有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即姑苏台),以望太湖。”《苏州府志》则说:“胥门西门也。一曰姑胥门。”与《吴地记》并不一致。

读顾炎武先生《日知录》,卷三十一有“胥门”一则,考证胥门的来历,讲得非常清楚。他说,今苏州城的西南门称作胥门,陆广微《吴地记》“本伍子胥宅,因名”的判断是错误的。《吴越春秋》曰:“吴王夫差十三年,将与齐战,道出胥门,因过姑胥之台。”这意味着伍子胥还未死,这里已命名为胥门。顾炎武又引用《左传·哀公十一年》《淮南子》《越绝书》《国语》《史记》等大量典籍,告诉我们说,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一带打败齐国军队的艾陵之战中,领兵的将军是胥门巢。胥门是姓,巢是名。是因为居住于此,而将胥门作为姓氏的。所以,胥门得名必定是在夫差之前。姑胥,本是山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可称为姑苏。古语中“胥”“苏”二字多通用。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了,位于苏州城西万年桥南的胥门,是春秋时期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的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而得名。

苏州的古城门,都是水陆并列的,惟独胥门为了防止太湖洪水入城,宋元以后就没有水城门。当然,在苏州城池最早建立时,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曾经立下重要功劳,为2500多年来苏州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是绝不能忘记的。

吴方言中,有不少地名是通假的。《吴地记》载:

“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因名。山东二里有胥葬亭,吴王阖闾置。”《宋平江城坊考》则将花山称作“华山”。其实,华山就是花山。《吴郡图经续记·卷下》载:“鱼城,在吴县西横山下,遗址尚存。盖吴王控越之地,宜为吴城。谓之鱼城,误也。”吴字很像鱼形,吴和鱼恰恰是相通的。从良渚文化黑皮陶壶镂刻的原始字符,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清晰的鱼骨,是一条抽象的鱼,也是一个“吴”字。直到今天,吴和鱼在吴方言中的读音仍然是不容易区分的。

清人宋荦在《游姑苏台记》中写道:“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看来还是要像顾炎武那样,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否则,连文史常识都可能一问三不知。

猜你喜欢
顾炎武伍子胥花山
顾炎武谢鼠
“五花山”的由来
“千金”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东周列国志(10)
题花山寺壁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顾炎武“拜师”
千金小姐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