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画家朋友邢少兰

2018-01-04 18:54强亦忠
钟山风雨 2017年5期
关键词:太仓

强亦忠

“幽兰出深谷”,这是朱屺瞻大师在1984年为邢少兰画展题的词,简明而又形象、准确地反映了少兰兄的人品、画艺和成长经历。

邢少兰原名邢绍润,1938年出生于山东日照一耕读之家,幼年曾入读私塾,后因战乱而失学。1948年与母千里寻父来到江南水乡太仓浏河镇定居,以渔樵打工为生。1952年入夜校求学时,被老师阴差阳错改名为邢少兰。也许这名字既有年少之兰的雅意,又叫起来比较响亮,也就接受了,还得到家人的首肯。其父按同辈人排名的习俗,将其兄弟之名也改为少莲、少芝。由此,少蘭与兰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少兰兄年将八旬,已从“年少之兰”变为“珍稀之兰”,成为国内少有的画兰名家、新娄东画派的代表人物,真是名如其人。

交谊如兰

初识少兰兄是1997年5月在南京参加民进江苏省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他是太仓支部主委,我是苏州医学院支部主委,恰巧同住一室,我们两人年龄相近(我比他小一岁),经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就有了共同话题,相谈甚欢。他宽厚谦恭,率真坦诚,话虽不多,但亲切热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认定是可交之人。

1998年5月,我们苏州医学院支部组织20余人到太仓戒毒所开展考察调研,我打电话告诉了他,他坚持要尽地主之谊,不仅招待我们一行的午餐,餐后又以宋文治艺术馆馆长的身份亲自带领我们参观馆藏,还作了详尽的讲解,使我们得到一次丰富的艺术享受,他的热情周到也使我深受感动。

此后,我们虽同在苏州,但由于他在远郊太仓,我在市区,平时少有交往,直到2013年5月,我到太仓市人民医院研究生班讲课,晚上在民进太仓总支的一个聚会上,才又见到了分别数年的少兰。久别重逢,我们都很高兴,聊了聊彼此这几年来的情况。使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他竟送来了其夫人亲自做的粢饭糕等几样太仓特色早点,使我既感激又感动。他对朋友这样关心细致,平时虽没有多少话语,却一直把朋友放在心上。

去年深秋,我参加民进市委在太仓召开的一个信息工作会议,乘便给他带去近年来我出的两本书,一本是我多年来发表的以参政议政为主要内容的文章结集《同心集——肝胆集续集》,另一本是我主编的苏州科技文化史研究专著《苏州科技文化》。第二天太仓总支安排我们去浏河镇参观邢少兰艺术馆,少兰兄作为馆长亲自陪同并作讲解。参观完后,其他人都到镇上去游览,我则乘机留下来与他叙谈,话题从艺术馆引申开来,他不仅详尽地介绍了自己的艺术道路、画作,乃至身世也毫无保留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赠送我近几年他出版的三本画册:《邢少兰画集》、《邢少兰艺术馆藏品集》和《九畹扬芬——邢少兰兰花作品集》,使我对他的画作和人品有了进一步了解。

回顾我们的交往,使我体会到真诚是友谊持久的关键,我们的友谊真可谓是君子之交,虽清淡如水却素心如兰,散发着君子兰的淡雅幽香,正如少兰兄写兰四条屏组画的题目那样:《交兰谊之永年》。

画艺如兰

少兰兄自小就喜欢画画,虽生活艰难,但始终坚持自学,或临摹古画,或苦练书法,或发奋读书,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画艺在摸索中逐渐提高。1955年他创作的国画《粒粒皆辛苦》在《太仓报》上刊发,令他欣喜异常,信心大增。后经人推荐,他到县、市多个展览会做美工,通过实践得到锻炼,画艺日益长进,开始崭露头角,有多幅作品入选地区、省乃至全国性画展。上世纪50年代末,他师从太仓籍著名画家朱屺瞻先生学花卉,80年代中期又拜另一位太仓籍著名画家宋文治先生为师习山水。他还借机遍访沪上名家唐云、陆俨少等前辈,眼界大开。他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被同道称为“善师者”,“既取朱屺老劲健之韵,复取宋文老清逸之气,熔两者于一炉”,由此,画艺突飞猛进,自成一家。

少兰兄和许多中国文人画家一样,喜欢画被人们誉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之所以被文人所看重,是因为梅花的傲雪斗冰、兰花的淡雅幽香、竹子的秉直气节、菊花的凌霜抗寒,象征着文人的高洁品格,寄托着文人的美好情怀。少兰也爱画松树,他爱松树的苍劲威武,他的画斋就取名为“古松斋”。少兰兄以画明志,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一般花卉画只注重形态美的局限,赋予了笔下花卉深刻厚重的意韵,使作品别有一种吸引人、打动人的力量。

少兰兄与兰花特别有缘,他尤其钟爱画兰。“学兰之德,写兰之神”,这是少兰兄一篇文章的标题。他告诉我,由于兰花的形态比较简单,要画好就非常不易,能把简单的东西用不同寻常的手法表现出耐人寻味的意境才是真功夫!他的诀窍首先是爱兰。他在居室和工作场所遍植各种兰花,与兰朝夕相处,深入了解兰花的习性和四时变化,与兰产生深厚的情感,画兰时就做到“胸有成兰”;其次是他精心揣摩前贤画兰名作,但他师古又不拘泥古法,在笔墨的运用上注重写意的情势和意韵,让笔墨随着情感或酣畅淋漓、肆意挥洒,或凝重洗练、沉稳内敛,在构图布局和笔墨线条的运用上寻求突破和创新,把兰花的高雅纯洁表现到极致;三是讲究节奏的处理。正如画家江宏在《少兰画兰》一文中所言,“他用兰叶的短长作线条的节奏,用浓淡作层次的节奏,用枯润作墨韵的节奏,还有姿态上的正欹节奏、高低节奏、整乱节奏、疏密节奏等等”,此外,他还在画面上增添石、壶、书卷、笔砚等,使画面的变化更加丰富。少兰兄最经典的写兰作品当推四条屏组画《国香墨色》,其构思超凡脱俗,匠心独运,完全是靠墨色和线条的变化使四幅墨兰各异其趣,各美其美,而又互相呼应,合成一体,真可称是绘兰杰作。少兰完全取得了驾驭画兰的自由,正如他在一幅写意兰花的题诗所言:“画兰何必太矜持,信手作来自得宜,叶飞花疏浑是墨,芳心画出释人疑。”他还从其数量可观的写意兰花中精选了百余幅,汇成一册兰花专集,并以朱屺老的题词“九畹芬芳”作为书名,“九畹”其典出于屈原《离骚》“滋兰之九畹”句,这是目前国内少见的画兰专集。由此可见少兰兄画兰的自信与胆识,他被誉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画兰高手也是实至名归。

少兰兄告诉我,其实他花功夫更多的还是山水画,因为山水画格局大,能做大文章。他为了画好山水画,曾遍游祖国的名川大山。仅1983年秋,他就独自一人花了整整3个多月的时间溯长江而上,过三峡,走荆湘,登峨嵋,游青城,访剑阁,饱览名胜古迹,采风写生,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体验和识见,为他日后的山水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

少兰兄生于齐鲁,长在江南,在他的性格中既有北方人的朴实豁达,又有南方人的精致聪颖,在他的山水画中就体现了这种南北交融、相得益彰的画风,显得别具一格。他既长于大写意的粗犷豪放笔墨,恣意挥洒,从心所欲,表达澎湃激越的情感,又善用细腻质感、清新秀雅的线条,凸显画面的精细美感。

他汲取传统国画注意“临”写、力避“摹”描的精髓,又师法造化,从大自然中捕捉美、提炼美,尽力创造山水画的新意境、新气象、新情怀。就拿《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幅画来说吧,一方面他亲自游历过三峡,饱览三峡景色的雄奇,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及以前三峡行舟的惊险,后又实地乘船游过“小三峡”,在大宁河上,由于山石阻隔,河面狭窄,水流湍急,船行河上,颠簸飘摇,体验了一把当年三峡行舟的险峻。由于有了真实感受,就有了创新的理念。他在表现轻舟之“轻”时,就一反以往人们取李白诗句轻快俊逸的笔调,而是赋予了惊险、凝重的意韵,气象为之一新,令人刮目相看。

少兰兄告诉我,一幅好画除了技法之外,一要有生活积累,有充足底气;二要有胆识勇气,敢于创新;三要有真情实感,产生灵感;四要有文化底蕴,使作品有厚重的思想和精神。他还给我提到一则趣事:一个三伏天的午夜,他突然接到上海一位老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晚酷暑难当,竟然在读他的一幅山水雪景时顿生凉意,老编辑兴奋地说:“想不到你的画还有消暑作用!”写意山水雪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实在难得,真可算是少兰兄画作的一段佳话!

说少兰兄的画,不得不提那幅备受人们推崇的历史题材作品《六国码头通商图》。少兰兄十来岁就来到太仓浏河定居,对浏河的历史和今天非常熟悉,对这个第二故乡十分热爱。浏河在明代是我国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特别是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都是从这里起锚的,由此进一步促进了浏河的繁荣。2006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郑和的伟大创举,作为长期生活在浏河、念兹在兹的画家,少兰兄觉得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经过10多年的酝酿,查阅资料,积累素材,精心构思,终于在2002年画出了被人们誉为太仓浏河《清明上河图》的《六国码头通商图》,并当即参加全国美展,广受好评。画中那船帮高耸的远洋船队、鳞次栉比的商店、形形色色的店招、来往穿梭的各式人等,演绎出六国码头的繁盛景象,其场面之博大、气势之恢宏,无不反映出少兰兄的独特构思和个性表达。他融汇古今,博采众长,其画法又与以往同类题材有很大的不同,处处打上邢氏的印记,这充分展示了少兰兄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作为新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的创新。有多位企业家和多家画廊想高价收藏此画,均被少兰兄婉拒,最终他捐赠给了太仓市人民政府,了却了自己作为太仓画家的一个心愿。值得一提的是,少兰兄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后来又不断改进、完善,至今已画了5个版本,这也表现出他虚怀若谷、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人品如兰

少兰年少失学,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聪慧、颖悟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他勤于好学,善于思考。他说:“我一生都在自学。”他敬畏传统,善于向古今名家学习,对朱屺老、宋文老二师尊敬有加,虚心求教,主动学习他们的长处。但他从不盲从,也不因尊师而有所忌惮和掩饰,仍是坦率诚恳地直言他的看法:“我从技法到内容都不是朱宋二师的,我走自己的路。”他还说:“任何一个有出息的画家都是靠自学,靠悟性和修养,这是无法教的。”我敬佩他刻苦自学的品行,更敬佩他勇于创新的精神,正如吴冠中大师所言:“叛逆的师承才是真正的师承。”我认为这是一个有作为的画家必需具备的艺术品格。

少兰兄作为一个有成就的画家,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1986年7月,他偕十位同道专程赴井冈山参观,瞻仰毛泽东故居。人家回来后画的都是井冈山风景,唯独他只画了一幅《青油灯》。粗陋的竹筒,如豆的火苗,荧荧的光晕,他用激情四射的笔墨,只简单几笔,使浓郁凝重的青灯显得如此光彩夺目,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他说,这次井冈山之行,最难忘的是毛泽东旧居的青油灯,因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多篇光辉著作均诞生于这青油灯下,一想起毛泽东及先烈的丰功伟绩,就使他彻夜“苦思难眠”,于是挥毫创作了这幅画,“以迪永怀”。你不得不佩服他独到的眼光,他抓住了井冈山革命精神这个关键,就使作品有了灵魂。在全国大兴反腐倡廉的2005年,他又画了一幅《廉石图》,他在题记中写道:“廉石官之鉴也。三国时陆绩为官廉洁,卸任舟归,舱空空焉无以可载,有隐途中风浪之险,遂以石镇而归,驳石岸上,名‘廉石,以迪子孙为官之道,为千年佳话。谨写此共勉也。”可见,他创作此画一方面是告诫世人,另一方面也是自省、自勉、自律,他的很多画作都有这样的含义。

少兰兄因德艺双馨步入仕途。他先后担任太仓工艺美术厂厂长、太仓县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委员和太仓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加入民进后又当上了民进太仓支部主委。但他从不把官衔当回事,却十分看重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的政治责任,认真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书写建议提案,收到好評。

他努力做好民进支部的工作,使太仓支部成为民进先进基层组织。他还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经常在不同场合谈到党、政府和民进组织对他的帮助,真诚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这既是他有政治觉悟的表现,也是他纯朴性格的反映。2004年他还光荣地被江苏省政府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他现在是知名画家,身价也随之飙升,但他从不为金钱作画,也从不计较画的经济价值,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为爱而画,为表达情感而画,他说这样的画才有灵气、生命和艺术价值。他曾多次向中共太仓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捐赠画作,向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捐赠画作。他向宋文治艺术馆一次就捐出了30多幅作品,向朱屺瞻纪念馆也捐赠了10余幅作品和10万元。他出身贫苦,长期生活在底层,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时刻牵挂他们的疾苦。他曾向太仓高级中学扶贫基金会捐赠6万元,并先后两次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1.6万元。

少兰兄为人处事宽厚大度,从不计较,一直奉行“吃亏是福”的信条。生活中他大大咧咧,不善计算,还常丢三落四。多年前少兰兄雨日赴沪参观画展,由于心思只在看画上,走出画展伞不知去向,只好掏钱买伞。后与友人通话谈论画展,一时谈兴甚浓,又把伞忘在脑后,只好再次购伞。而后搭车赴约,结果还是将伞遗忘在了朋友家。入夜归途,恰逢大雨重至,到家浇成个落汤鸡,好不狼狈。这“一日三遗其伞”成为少兰兄的笑谈,但我却从中感受到他性格中的童真可爱,而这童真恰恰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极其可贵的性格,正如汪曾祺在其《齐白石的童心》一文中所言:“第一流的画家高出平庸的画家,正在一片童心。”

少兰兄曾说过:种兰可以免俗,画兰可以医俗。少兰兄名为少兰,一生爱兰画兰,其人其画确有兰之高洁、兰之雅致、兰之馨香,一言以蔽之,正是“少兰如兰”。

(责任编辑:顾鸿)endprint

猜你喜欢
太仓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斯德博驱动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太仓长臂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太仓艾拉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太仓长臂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