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方向研究

2018-01-05 03:09,,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校后备人才

, ,

(1.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济南 250102; 2.济南育文中学,山东 济南 250002)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方向研究

江俊世1,刘霞1,高永梅2

(1.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运动学校,山东 济南 250102; 2.济南育文中学,山东 济南 250002)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14所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效果控制、学生对文化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技术的评价等进行调研。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模式多样化,各有特色,以“体教结合”为主。无论是管理者、老师还是学生,都很重视文化教学对提升后备人才质量的作用。但实际教学工作中诸多问题限制了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如评价体系、教学设施设备、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技术等。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重视改革创新,提高生源质量,因材施教,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提高教师上课质量和学生文化学习的评价体系,调动教与学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文化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教学模式;质量控制

一个地区的竞技体育事业之所以长盛不衰,其共同一点就是重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运动素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处于系统掌握文化知识的关键期。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3号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1]。本研究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有效解决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科学文化素质,探讨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文化教育模式,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东省内14所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现状与发展方向。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对象包括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多层次的人群,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发放问卷2080份,填写回收1966份,有效问卷1959份,有效率为94.1%。

所用调查问卷内容自行设计,其内容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学校管理者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三种。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各地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学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师资配备、教学效果控制、学生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与对教学技术的评价等;并征求专家意见两次修改,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效度专家评价结果为“合适”;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在访问调查2周后,以同一份问卷对其中50名人进行了第二次调查,r=0.832。

1.2.2 访问调查法。实地考察5所体育运动学校,并组织相关人员座谈交流,探讨后备人才基地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1.2.3 专家咨询法。咨询了负责国家后备人才基地评估的专家4人,对问卷结构和内容效度进行评价,并听取专家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

1.2.4 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国内外的教学资料,重点收集有关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的文献资料,分析其有关观点或看法,掌握其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1.3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核定无误后用微机录入,用EXCEL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14所体育运动学校基本情况(表1)

表1 山东省14所体育运动学校基本情况汇总

备注:*在开设课程中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其他包括体育理论课等课程。

山东省现有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几十所,我们问卷调查了其中的14所,其中地市级体校12所,包括滨州市体校、东营市体校、淄博市体校、济宁市体校、济南市体校、青岛市体校、日照市体校、泰安市体校、威海市体校、莱芜市体校、菏泽市体校和聊城市体校;县级体校2所,包括即墨体校和胶州体校。

从学校规模看,地市级体校的在校人数多在200人到800人,占71.4%,800人以上的3所,占21.4%,县级体校规模稍小,在校人数在200人以下,占14.3%。

调查结果显示,各体校的教学层次存在差异,地市级体校多以混合型的教学层次为主。初中加中专的模式7所,占比50%;从小学、初中到中专的模式有5所,占比35.7%;初中模式的2所;也有小学学段,分布在县级体校。

各地体校所开始的课程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78.6%的体校开设课程全面,包括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也包括其他体育理论、微机等相关课程。

2.2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管理者调查结果(表2)

表2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管理者调查表(n=109人)

调查结果显示,管理者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选项中,需改进的比例分别为48%和55%,对学生现有文化水平与社会相应学校比较,认为存在差距和差距很大的比例分别是47.7%和41.3%。通过前3个问题的选项,管理者们认为现有体校文化教学是任重而道远。在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上,调查结果显示作用很大、一般和无作用的比例分别是33%、47.7%和19.3%。从管理者角度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排序学生质量和管理体制靠前,其次是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的素质。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排序依次是学生因素、课程设置、教师因素等。5和6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学质量的提高,管理者们都认为学校生源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师因素调查结果排序前三分别是积极性、教学方法、教师学习能力。影响教师积极性因素的结果排序前三是学生水平、教师待遇、教学设施等。

2.3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教师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体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安排大部分是满意的、合理的占比分别为60.8%和77.9%,对本校的教学水平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但对学校教育环境和设施认为完善的占比为37.5%,大部分老师认为还需要改进和完善。有31.2%的老师上课不使用多媒体手段。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备课和课后批改作业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不同学科和班级较多的老师需要更多时间。对学生评价方式选项的分析可以看出,31.7%的老师认为合理,大部分老师认为评价方式需要改进和丰富。

对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几个选项结果分析显示,体校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总体偏低,课堂上积极性高的学生占比只有13.8%,近一半的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而老师们认为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学校制度和学生自身。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排序第一的是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可见教与学的两个主体的相互影响之重要。好老师最重要的素质调查显示,80.6%的老师认为是责任心,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具体结果见表3。

2.4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学生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体校93.3%的学生们对毕业后都有明确的方向,有51.9%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上大学。在接下来的3个问题选项结果分析显示,66.9%的学生认为在校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一样是很重要的,甚至6.7%的学生认为学习比训练更重要,74%的学生认为学习重要的原因是将会和他今后的就业升学有密切关系,只有32.7%的学生认为学习与训练成绩提高有帮助。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对文化课学习的认识是有其长远意义的。对喜欢课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喜欢语文课,占比44.8%,原因是有用和有趣的占比达79.3%。老师上课的生动有趣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吸引和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于老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一项有37.6%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调查结果显示,44.3%的学生们是积极参与的,其余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存在问题。文化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学生都会遇到学习困难,主要通过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加以解决。对考试和学习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62.3%的学生认为考试是必要的,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78.3%的学生都希望采取考试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待考试的准备和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考前复习不充分,认真复习的比例占27%,准备小抄和不复习的比例分别占到28.5%和37.3%,而对作弊问题坚决反对的占28.8%,36.8%的学生认为是普遍现象。这种考试态度令人担忧。对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没有兴趣和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们认为好老师最重要的素质结果显示,前三位的是责任心、知识丰富和幽默,占比分别是41.7%、20.3%和17.1%。具体结果见表4。

表3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教师调查表(n=237人)

表4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情况学生调查表(n=1613人)

3 讨论

3.1 体校隶属模式的多样化

由于竞技体育优胜劣汰的规律,体育后备人才或进入一线队伍成为优秀运动员,或被分流进入社会就业或继续升学,但无论是成为优秀的运动员还是就业、升学,都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为基础。 因此,文化学习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2]。

各级体育运动学校担负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我省有体育运动学校几十所,有三种体校模式。第一种是并入高校。有山东省体育学校、聊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聊城大学)、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烟台大学)和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德州学院)。山东省体育学校于2000年并入山东体育学院,隶属省体育局和山东体育学院双重管理,但体校是中专教学层次,文化教学又不在大学的教育管理范畴之内。第二种是保持全日制中学。济南市体校等体校,隶属于市体育局和当地教育局管理,既是济南市体校,又是济南第五十中学,文化教学和老师纳入中小学教育系统管理,就是“体教结合”。第三种是体育中专模式。潍坊、淄博等体校单独隶属于当地体育局管理。

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第二种体校模式的学校最多,既能保证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又能保证文化教学质量,给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校的发展前景更好。全日制中学的体校模式实际上就是一所有体育特色中学,它又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有传统体育项目的普通中学,因为前者既隶属于当地体育局,学校有专业的教练员队伍,有多种输送优秀运动员的途径,也隶属当地教育局,依托教育系统师资和教育体系,训练和教学水平都有保障,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良好模式。

3.2 课程设置的统筹化

课程设置与体校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涉及到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等等系列问题。在调查的体校中,课程开设是比较全面的,有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也有物理、化学、微机和体育理论及文艺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既兼顾学生们升学需求,也兼顾促进运动训练的需求,又符合“体教结合”的要求[3-5]。

山东省体育局从2013年1月开始实施运动员年度赛前文化课统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4门课程。这种措施促进了各地对文化课教学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也正因为准备统考,全省体校都加强了这4门基础学科,而忽略了其他课程的开设。无论是中学办学模式还是中专办学模式,仅有4门基础课程的设置,显然是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不符合体校的教育培养目标。

在与各体校的同行们座谈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校的教学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各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分层次教学、区别化安排课程等,但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决[6-7]。

3.3 教学质量控制手段的柔性化

教学质量是文化课教学的生命。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体校的管理者认为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前两位的分别是学生兴趣和学生基础。教学相长。调查中一致认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老师上课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长期在体育系统内教学的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看,责任心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如何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是新时期摆在体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生源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高低,而生源的质量又与体校的办学体制和学生选拔输送体系有关系。各地体校的教师普遍感觉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在体校的课堂上很难实施,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基础太差[8-9]。而在省运会周期中,压缩了招生规模后,反而感觉学生的质量比较好,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容易使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手段单一,缺乏综合性,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考试是其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对复习和考试的态度是出人意料的,居然有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不复习,准备小抄,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坚决反对作弊。调查结果显示78.3%的学生都希望采取考试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评价方式,而不仅仅是卷面成绩。

3.4 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指标的相对固化促进了文化教学的建设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检查评估工作从1996年开始,每四年一次,历经十年,以评促建、以评促学,从对学校管理者的调查结果看,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山东省体育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就包括要求各体校必须保证每周24学时的文化教学时间等等。现在正在调研,准备尝试统一教学课程标准、统一教材。

我们回顾历年评估体系,指标不断修正、完善。因为是体育后备人才评估,评估体系多侧重运动训练无可厚非。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四年一度的评估工作,认为评估指标对文化教学质量提高有很大作用的比例是33%,作用一般的是47.7%,而19.3%的认为无任何作用,说明评估对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显现的。评估工作对于任何学校来说都是一项工程,我们体校的管理者们都是务实的,希望通过评估不仅提高本校的训练水平、训练成绩、输送率等体现体育后备人才的选项,还要借此提升本校的文化教学水平、教学体系、教育质量等符合后备人才文化素养的选项。我们希望看到评估体系中更多体现教学质量控制的指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山东省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模式是多样化的,相对集中在初中学段,各有特色,各有各的问题,文化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4.2 文化教学体制的管理与运行是系统性的,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层级、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方案、招生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想要彻底改善和提高,需要整体、系统地研究与改革。

4.3 学生对文化课的认知程度,在文化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源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制约当前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学的主因,我们要正视现有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4.4 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重视改革创新,提高生源质量,因材施教,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提高教师上课质量和学生文化学习的评价体系,调动教与学主体的积极性,保证文化教学的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1]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Z].2011.

[2]周战伟.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体院学院,2016.

[3]程杰,宋全征.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 26 (5):64-66.

[4]李东明,蒋国权,袁旭明.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4):24-28.

[5]鲍明晓,邱雪.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现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4(4):1-8.

[6]李建设.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转型的“浙江实践”探讨[J].体育科学,2012,32(6):3-13.

[7]虞重干,刘炜,匡淑萍.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08,28(7):26-36.

[8]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29-30.

[9]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9.

InvestigationanddevelopmentofculturaleducationforsportsreservetalentsinShandongprovince

JIANG Jun-shi1, LIU Xia1, GAO Yong-mei2

(1.ShandongSportsSchool,ShandongSportUniversity,Jinan250063,Shandong,China; 2.JinanYuwenMiddleSchool,Jinan250002,Shandong,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literature and takes 14 sports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questionnaire of "Cultural Education for Sports Reserve Talents" was prepared, and a survey was made among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schools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curriculum, teaching time and control arrangement,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effec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educatio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technique,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ltural education pattern has diversified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giving priority to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ll including managers,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phasize the role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serve talen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limit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such a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facilities, enrollment qual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nd interest, and teachers' teaching skill, etc. Among them, the students' cognition of the culture less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teaching. The enrollment quality and student interest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cultural teaching of the current sports reserve talents. So 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culture education reform for sports reserve forces and the measures for reform include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mproving enrollment quality and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ing education facilities, arousing the enthusiasm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 as to train mor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ur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Quality control

2017-08-10

江俊世(1963- ),男,山东青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和体育史。

G807

A

1009-9840(2017)06-0061-06

猜你喜欢
体校后备人才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人才云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毛遂自荐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