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这事儿,看看当下的美国媒体怎么做
——随浙报集团培训考察团考察美国报业融媒探索有感

2018-01-05 11:04文/王
中国记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讲故事用户

□ 文/王 婷

如果不是亲临美国,很难预料到,在美国媒体人口中,用来讲“新闻”的单词并不是想象中的“news”,而是“story”(故事)。

它是美国新闻界从业者、教授、专家、学生在讲述美国传媒现状时使用最高频的词语。

一、微纪录片里的工匠精神——像拍大片一样讲故事

在媒体形态、舆论生态、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巨变的当下,美国媒体依然坚信:内容是所有媒体的命脉和核心。

只是,一个好故事的讲述,已不再是单一的平面呈现;融媒体时代的叙述,用的是文字、图片、视频、音效……“十八般武器”的多维立体展示。

在美国传媒的主流报业,看不到什么纠结焦虑和“缴械投降”,人都在往“更加专业”的方向上努力,报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更多地放在专业性要素力量的重新整合,以期待建立起新的传播秩序和专业地位。

传媒发展已进入“微时代”。那么,“微故事”怎么讲?

在美国,有一种受青睐的传播形式:微纪录片。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曾为比尔·盖茨的数码图像公司做过图片和项目编辑的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体融合系副教授史蒂夫·赖斯,特别推崇的是——用微纪录片讲述微故事。他认为,“现在,微纪录片对报业、网站、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用内容吸引受众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纪录片是基于一个话题的短视频,长度一般在1至20分钟之间。

微纪录片并非没有技巧的流水账式记录,那样只会让受众觉得无聊。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一样,微纪录片要事先设计好所有分镜头,确定好讲故事的思路脉络,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选择从一个镜头转换到另一个镜头,就好比要学会从一堆乱句子中写出一本书来一样,这种专业技能无论是在文字、图片、视频等领域都是通用的,也是一样难以一蹴而就的。

“视听审美在讲故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史蒂夫·赖斯介绍说,“有研究证明在影像传播中,声音甚至比图像更重要。”

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等美国主流报业媒体中,视频部门和视频记者的重要性都在上升。

现任美国堪萨斯城星报视频新闻记者的谢莉·杨女士透露,“目前在美国,基本再没有只会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了,报社新招的摄影记者必须摄影和摄像技能兼备。老的摄影记者也在积极转型,学习摄像技巧。”

在堪萨斯城星报,视频团队里还有专门的视频整合编辑,这些编辑重新用新故事的构架,去整合网络上没有版权纠纷的视频资料,聚合成新的视频发布,往往这些视频的内容以奇闻异事为主,点击率排名非常高。

在记者无法到达的现场,不少时候会出动无人机来辅助视频拍摄。密苏里新闻学院副教授比尔·艾伦专门研究无人机如何用于新闻采访、编辑与出版等新闻实务,他认为,“we all storytellers”(我们都是故事的讲述者),在无人机拍摄的画面的后期编辑呈现中,“讲故事”依然是核心,拍摄和编辑的理念是故事要有“梗”来吸引人。

目前,美国还出现了虚拟现实编辑和拼接员(VR Editor and Stitcher),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把观众带入虚拟现实新闻和纪录片中,实现虚拟场景与现实情境的无缝对接。

二、讲故事的技术辅助手段——大数据的大作为

文科背景的新闻专业学生需要学会电脑编程吗?

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已经做出了回答:从2011年开始,密苏里新闻学院就开设了数据新闻专业,

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目前,该专业的毕业生不少被输出到美国各大报社从事数据新闻工作,用计算机辅助报道。

“新闻专业所学的编程和计算机专业所学的不一样,相对比较简单。”在密苏里新闻学院数据新闻专业就读的研究生许慧琦说,“最主要的是要先设定编程目的,然后可以利用网页爬虫工具模板库等作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需求,在短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程序。”

在越来越趋向碎片化的快阅读时代,海量信息让受众的审美和标准更加挑剔,原有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在改变,既要有新故事,又要有新视听、新知识,还要直观易受。在美国,几乎所有知名新闻机构在采编过程中都普遍应用起新型专项技术,尤其是开始成系统和规模地应用大数据,以期更方便地获得新知识。

《纽约时报》新闻中心高级编辑汉密尔顿·博德曼介绍说,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辅助报道已经成为《纽约时报》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记者使用Adobe、Analytics、谷歌等工具可以收集到大量数据信息,还可以利用Python等计算机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从中预见报道事件的某种发展态势并找出新闻点。

拥有编程与统计学方面专门技术的数据新闻记者会使用大数据工具,对宏大数据群进行管理,并进行可视化呈现,让受众获得的不是简单的Information(信息),而是进行了深度加工后的 Knowledge(知识)。

来自密苏里新闻学院,曾在美国《哈特福德信使报》任执行总编的迈克·詹纳教授认为,记者与编辑通过对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和可信度,但数据的使用如果没有新闻价值作为前提那将失去效用,所以数据必须用于讲述有新闻力的故事。

迈克·詹纳教授还介绍说,网页爬虫工具已成为记者的好助手,“记者可以通过网页爬虫工具等对自己在监测的数据进行设定,当监测到所需数据时,网页爬虫会自动发邮件到记者的电子邮箱里,提醒记者关注。如果是一般的简单数据,编程工具会自动抓取,套入原先设有的模板,写成新闻稿,比如地震报道、体育报道等。如果数据比较复杂,就需要记者加入进行重点报道。”

《纽约时报》互动新闻部主任切斯·戴维斯所在的互动新闻部,就由拥有计算机编程知识的记者组成,主要为使用代码解决新闻报道中的问题。切斯·戴维斯认为,一个“以数据来讲故事”的时代已经开始,成熟的数据技术工具的应用,可以为讲好故事添彩。

更重要的是,用数据讲好故事,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做精细化的设计。

比如,数据图表制作团队起码要思考这些内容——要想明白通过数据图表讲述怎样的故事;要在对比中找到最适合的一种数据库来制作图表;图表中的每一种颜色都要有仔细的考虑,选出最好的;用户加载图表的速度也要考虑在内,不能让用户失去耐心;要预想用户在看图表后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事先做出相应调整;每一张数据图表在PC端、平板电脑、手机端等不同设备上展示的效果也要有精细化区别设计……

“数据新闻”是当下全球新闻业应对大数据时代发展变革产生的新兴领域。《华盛顿邮报》也在大数据技术等因素推动下进行了这样的新闻实践尝试,该报数据运营总监梅根·陈说,“计算机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的记者寻找事实,并推断出原因,提升新闻客观性,也降低了媒体深度调查的成本。基于数据的交互新闻还可以让受众参与提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这提高了用户的参与热情。”

“每种尝试都允许失败,也许我们做的一些数据新闻并没有多少人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东西,对自身有提升,而且挖掘了很多故事,这些都是有价值的。” 切斯·戴维斯觉得,“创造出更多的讲故事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未来的趋势。”

三、邀你一起讲故事——“浸媒体”时代来了

讲好故事,不仅要有“人”,还要有“IP”。很多“IP”是在用户互动中诞生的,甚至有些就是用户在社交媒体创造的。

观众不再被动观看,而是更加主动采集,可上传图片、文字、真实场景拍摄视频,由媒体将许多内容集合在一起,再呈现给观众或用户。在这里,用户不仅仅是用户,用户也可以是采访者或现场观察者。

美国新兴的新闻聚合网站“嗡嗡喂”(Buzzfeed)生产的内容就是主要依靠计算机程式化算法从众多新闻网站、博客中进行抓取,用户将浏览过的有趣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网站负责将严肃的新闻语言轻松化。

密苏里新闻学院博士章于炎认为,Buzzfeed的成功在于时刻怀揣着“社交”的概念做新闻。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让内容也可以由新闻当事人贡献,这些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处理后,成为有公信力的内容,并立即送达用户。

目前,Buzzfeed超过75%的浏览量来自于社交媒体,Buzzfeed通过新闻的被转载量来衡量此条新闻内容是否成功。Buzzfeed还与社交巨头强强联合,将大量内容投放在Youtube、facebook、snapchat等平台上。

不管“社交”的成分有多少,Buzzfeed创始人乔纳·派瑞提始终这样表明立场:“新闻故事是任何一家媒体公司的灵魂,是一家媒体公司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Buzzfeed会充分利用人们在snapchat实时分享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聚合成办公室里员工们有趣的故事,在前线报道新闻的记者会以个人的身份在现场发送视频,为用户传递“幕后故事”。

用户参与的“浸入感”还不仅限于此。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正在引领着传媒业走入全新的“浸媒体”时代。

《今日美国》上线了一个名叫VRtually There的VR新闻报道网站,内容涵盖从地方到国家的政治、体育、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

美国CNN在2016年就拍摄了超过5个VR新闻,现在的CNN已经正式推出VR新闻平台。

《华盛顿邮报》在这一领域的尝试,已经从虚拟现实报道发展到了增强现实报道,用户下载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后,只要将智能手机摄像头对准华盛顿邮报的LOGO,就会出现三维增强现实报道。

在美国,还诞生了Alaxe、Jibo、Google home等一批新闻服务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已成为新型的媒体平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目前的新闻内容已登录亚马逊的智能机器人Alex,NPR华盛顿总部数据产品发展总监德米安·佩里坦言:“这是一种双赢。用户可以通过Alex收听我们的新闻产品,我们的产品对Alex与用户的互动也有很大的贡献。”(作者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主任助理)

猜你喜欢
讲故事用户
听鬼鸮讲故事
听冬神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