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小结环节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05 11:24俞琼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堂小结要求初中数学

俞琼

【摘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小结环节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结重要性进行介绍,并阐述了课堂小结教学的要求,同时介绍了三种课堂小结的有效方法,目的在于保证课堂小结教学顺利开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 要求 方法

课堂学习中,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能够帮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课堂学习收尾。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增加,积极开展课堂小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承前启后,同时还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顾名思义,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及时将教师教导的任务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将其应用到数学实践中。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引出新知识,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环节的重要性

数学本来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接触的数学知识与小学时期学习的不同。数学教学中,前后章节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各个知识点之间保持着连贯性。正因为如此,想要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一定要多做一些练习题。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导的都是基础知识,数学学习更重视举一反三,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数学课堂学习中能够掌握系统、连贯、整体的数学知识,及時在章节学习之后设置课堂小结教学环节,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总结知识的机会,课堂小结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点,将这些数学知识点应用到数学实践解题中。课堂小结对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

(1)数学课堂章节学习中,设置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寻找系统学习数学的方法。课堂小结中,学生能够将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这些知识全部连贯起来之后,形成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链。透过表面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深入的知识点,将所有知识点印记在脑海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树立,形成清晰的知识归纳以及结构,从其中发现很多新知识。学生利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收获到更多的以外知识,这样的方式很好的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小结中。

(2)课堂小结中,通过知识梳理能够及时发现以前没有发展的问题,同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学期间,如果存在一些遗漏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小结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在各个章节总结期间,学生之间提出发现的问题,相互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课堂小结中,为学生提供机会发现不足,了解数学问题。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重新对知识点讲解,为学生解惑,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3)数学学习逻辑性较强,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设计课程较多,结构更是十分紧凑,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中。但是实际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的很多都是表面知识,对深入复杂的知识探索性并不高,教师安排的很多任务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任务繁重,容易产生懈怠或者疲惫心理。利用课堂小结环节的设定,帮助学生能够从紧张的数学学习中,及时预留出时间,对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中的遗漏内容,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防止出现学习了新知识,忘记旧知识的现象。

二、数学课堂小结基本要求

数学课堂小结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要求,其需要与数学实际教学相结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详细了解,具体要求如下:

1.与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相贴合

课堂小结的开展教学,必须贴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对知识具有一定的渴望,但是学生都是个体,个体之间一定会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合理的数学方案,保证课堂小结符合所有学习的学习需求。对课堂小结教学方案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对知识点的总结与实践收放自如,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内涵,提高学生思维逻辑,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保证及时、重点重申、巩固功能的正常发挥

课堂小结教学开展期间,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及时制造巩固知识的机会,将学生的瞬间记忆或者对知识点的短暂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当然这些记忆转换需要过程,课堂小结是这个过程进行的重要助推剂。周期性的开展课堂小结,将短期学习到的知识重申,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重点,将不够熟悉的知识巩固,及时加深数学知识学习的印象。

3.重视语言组织、小结形式创新

课堂小结中,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开展课堂小结教学。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小结兴趣,同时组织精炼的语言,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小结思考时间,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提高学生小结的积极性,将重要概念进行重申讲解,其中的定理、公式等都要系统化、简约化的进行小结,并且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构建数学知识点框架,形成知识链。注重小结时间的规划,最佳时间为5分钟。

三、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分析

1.系统归纳

所谓系统归纳,就是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清晰的归纳起来。系统归纳方式是最常用的课堂小结方法。利用下课之前的几分钟,教师将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点以及各种思想等进行汇总,可以选择阐述或者图示等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准确概括。并且归纳期间,将数学教学重点凸显出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讲解内容的印象。系统归纳的应用包含以下优势。能够保证知识点总结的系统,形成清晰的知识链,同时还能够将中线教育内容简单的凸显出来。

2.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中,拓展延伸是重要的选择方法。本身数学知识章节之间的设计便是环环相扣,学生通过学习当前章节的知识,为后期章节学习奠定基础。利用课堂知识讲解延伸,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数学教学期间,教师会设置很多关于知识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延伸出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利用问题提出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数学知识学习领域,增加学习的宽度。拓展延伸的重要形式便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的探索,了解相关的知识,由问题出发研究,到问题研究解决。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D=1,∠B=60°,直线MN是梯形的对称轴,P是MN上的一点,则PC+PD的最小值。根据梯形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课堂小结,将知识点清晰列举出来,分析其中的解题技巧。

解法:连接AC,与MC所得交点即为所求P点,因为D与A关于MN对称,PC+PD的最小值即符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AC与MN,交点即为所求P点。因为AD=CD,此时tan∠ACB=ABAC=1AC=33,所以AC=3,即PC+PD=3。

3.比较异同

数学课堂小结中,采取比较异同的方式,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原先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对比。尤其是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如并列、对立等。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中寻找到异同,发现相同点之后,及时记录下来。根据比较异同的方式,加深数学知识点的印象,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构成清晰的知识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小结帮助初中数学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结合数学教学实际要求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方式开展数学小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夏兆阳.初中数学概念形象化教学设计实践小结[J].教育教学论坛,2016,(08) :273.

[2]黄光升.初中数学优化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才智,2015,(24) :215.

[3]陈建芳.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探析[J].才智,2014,(23) :24.

猜你喜欢
课堂小结要求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给化学教学减负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教师的课堂小结方式探析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
课堂小结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