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2018-01-05 11:24梁效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启发式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梁效

【摘要】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依据深度学习理论,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较为稳定的三个环节六个步骤的阅读教学结构框架和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机制,深刻地揭示了语文阅读的思维规律,并以《心声》为例,阐释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一问题。

【关键词】启发式 深度学习 教学模式

一、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课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探索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语文新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存在许多问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流程轻学生阅读态度,存在“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将“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满堂练”“放羊式教学”。教师误读“学生发展观”、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简单的应付,重复机械的记忆,孤立碎片化的理解,不能灵活地运用和迁移。课堂浅层阅读愈发严重,学生的阅读变成了快餐式、跳跃式、标题式。这样的阅读思维不再连贯,思想不再深入,阅读能力在退化,阅读量在减少,阅读品位在下降。浅阅读,是个危险的信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权威报刊出现了“只有浅阅读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强大”的担忧,引发了浅阅读时代的深层思考。

深化课程改革需要理顺教与学的关系,社会时代发展呼唤深度阅读,基于此提出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二、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依据深度学习理论,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较为稳定的阅读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构建三环六步阅读教学结构框架

三环六步阅读教学结构框架包括:第一个环节是教学准备环节,由明确目标、自学课本两个步骤组成,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现以学为本的理念;第二个环节是教学主体环节,包括合作讨论、展示提升两个过程,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反思环节,包括应用迁移、强化效应两个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体现以学定教的原则。

2.构建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机制

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依据语篇阅读理论,在关键记忆结点处启发,利用认知工具,运用认知策略,输入信息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深度加工知识,促进其他结点激活,让思维发散,从而构建一个连续的心理表征和结构。

第一,确定关键记忆结点。语篇理解的过程就是建立心理表征结构框架的过程。心理表征是由若干个结构组成的。组成这些结构的基本成分被称为记忆结点。记忆结点是由新输入的信息激活的。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学生认知结构、阅读规律确定关键结点。

第二,恰到好处进行启发。把握好启发时机,在悱愤之时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选择好启发策略,科学利用认知工具启发,认知工具包括身体感知、韵律、故事、比喻、二元对立、押韵、建模、笑话、幽默、游戏、戏剧、收集和角色扮演等;合理应用阅读策略,包括精读、略读、速读、朗读、默读等;熟练运用认知策略进行启发,它包括观察训练策略、信息检索策略、对比分析策略、类比分析策略、分类分析策略等。还要巧妙设计启发提示语。

第三、双线并举二元发展。该教学模式确立教师、学生双主体地位,实行“师(教(启”“生(学(发”双线并举的推进策略,在“以结点、策略、启发为要素的教学模块”中实现教学融合教学相长的目标。

3、揭示语文阅读的思维过程:知道领会(分析整合(评价应用。语文阅读就是这样,通过观察、收集、整理、回忆等知道领会事物的意义,然后经分析整合进行深度加工,并将它们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将新知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培养。

三、六步双元启发式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

课堂教学的精彩源于教师启得有艺术,表现在学生发得很精彩。以课程《心声》为例说明。

1.确定关键结点,理清教学线索

一节好课源于教师深度研究教材。执教人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课文。《心声》是一篇小说,整体来说作者按先抑后扬的思路构思的。三抑铺垫,三次冲突:师生冲突,李京京一受委屈,想读而不能,一抑铺垫;家庭冲突,李京京二受委屈,亲情缺失,自己就是凡卡的现实版,与凡卡同病相怜,通过插叙提示了想读原因,二抑铺垫;同伴冲突,李京京三受委屈,京京听读纠错同学不解,再一次构成矛盾冲突,三抑铺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起伏跌宕,为小说高潮的到来做足了铺垫。情郁于中而发之于外,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了诵读的机会,郁结于心的情感砰然爆发,小說也发展到了高潮。

到此,确定四个关键结点。四个关键结点连结,形成课堂教学线索。

2.选择合适策略,形成教学板块

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执教者选取了快速默读、精读重点、深度品读三种阅读方法。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精读重点,把握人物形象;深度品读,提炼小说主题。计时快速阅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学生快速阅读应该达到每分钟500字,为了达到标准,教师重在授以速读三种方法和技巧。一是加快阅读频率的成倍提速技巧,二是迅速抓住文章及课文的段落大意和各部分关键词的技巧,三是通过结合跳读和默读多种技巧,加深理解记忆的技巧。在速读时教师还纠正了学生阅读陋习,如回读、音读、字读、指读等。精读重点段落,把握人物形象。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深度品读,理解主题。深度品读是反思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是让学生在观察检索的基础上分析整合,在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反思评价,并迁移应用。

选择适当的启发策略。一是问题导向启发。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谁的心声?他有什么心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他的心声都实现了吗?谁的心声,引出小说的主人公;他有什么心声,对小说主要事件进行启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启发学生理解插叙部分,追问心声产生的原因;他的心声都实现了吗,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寻求问题答案。深度品读中提出了如下问题:李京京如果转到我们班来,你欢迎吗?为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程老师如果来教我们的语文,你喜欢吗?为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两个问题是对李京京和程老师的评价,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反思能力。二是借助认知工具运用认知策略启发。小说是讲故事,我们应该用故事这个认知工具去认识,具体的认知策略是过程步骤和戏剧性,怎么理解?过程就是弄清故事发展的过程,第一个委屈和第二个委屈显然是事件的缘起,就是故事的端,第三次受委屈是故事的发展,朗读中的情感爆发是故事的高潮,理清故事情节最好的方法就是速读。戏剧性表现在何处,老师的安排落空,公开课陷入尴尬境地,全班只有一人举手,戏剧性的转机终于出现。这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理当精读精讲。三是启发提示语的合理使用。恰到好处的使用启发提示语是启发成功的关键。教师启的艺术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老师成功使用启发性提示语。启发性提示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于启发的教学语言,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暗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提示或暗示。它有启发性、过程性、层次性、暗示性等特点。我们以理解“心声”为例看看如何启发。

“心声”的含义是什么?发自内心的声音,发自内心的想法

如果你是李京京,你在不同时间内发自内心的想法有哪些?如当老师不让你朗读时你是怎么想的?

李京京的心愿都实现了吗?

如果你是作者,请你想想李京京的遭遇会让你产生什么想法?

以上就是一组启发式提示语,从关键词“心声”的含义入手进行启发式提问,再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站在李京京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体验李京京的心理变化,揣摩李京京发自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事件李京京有不同的心声。最后再提出“李京京的心愿都实现了吗?”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全面地分析人物,而不是得出简单的结论。

3.启发中渗透语文元素,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如果老师直接在黑板上或是PPT上写出“作者借此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作者呼吁教育者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尊重、关爱每一位同学”。这就没有语文的味道了,成了空洞的说教。语文思维更多的是形象思维,更多依靠联想和想象去思考,联想想象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的重要任务。心声是靠心理活动来展示的,要把课文上得有语文味还得从心理描写训练入手,让学生根据文本的描写,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各个人物的心声,揭示人物心声的社会意义。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启发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BZXX01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启发式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