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日语方位词“上”的隐喻功能

2018-01-06 09:10王红玲邹文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方位词日语隐喻

王红玲 邹文

摘要:本文根据认知隐喻功能,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对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方位隐喻中,汉语和日语“上”都可以隐喻数量、社会地位、情绪和品质;在结构隐喻中,汉语和日语方位词“上”既可以隐喻时间较早,也可以隐喻时间范围,而在时间概念的表达上,汉语多用纵轴来表示,日语多用前后轴表示;在本体隐喻中,汉语和日语“上”都可以隐喻状态,汉语多用“抽象名词+上”的形式,日语既可以用“抽象名词+上”的形式,也可以用“抽象名词+の+上”的形式。

关键词:日语;方位词;上;隐喻

一、序

一直以来,隐喻是指用一种事物或概念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或概念,两种事物或概念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且主要用于诗歌和文章的修辞。但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哲学隐喻研究的进步,尤其是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隐喻进行大力研究,认知视点的隐喻论得到了显著地发展。

从隐喻的认知功能来看,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汉语和日语中的方位词“上”的隐喻功能。

二、汉日方位词“上”的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始发域和目标域分别属于不同的认知领域,二是两者之间有某种相似性。不论在汉语中还是日语中,方位词“上”都有这样的隐喻形式。例如:

a.五月上旬,我们访问饶兴礼。

(《他是庄稼人》周维敷)

b.5月上旬の開花時期に花見客で賑わいをみせる。

(《北海道》)

a、b句中的“上旬”都是指每个月从一号到十号的十天,是相对于中旬、下旬的较早的时间。方位词“上”本来是空间范围,这里在汉语和日语中都隐喻为时间范围,表示一个月较早的时间。

隐喻时间

在汉语和日语中,描述时间时都可以用纵轴来表示,即时间是沿着纵轴流逝的。如果将时间的流逝看作纵轴的话,过去的、较早的时间带位于纵轴的上方,新的时间带位于纵轴的下方,因此可以用方位词“上”来隐喻時间。如:

(1)有四十八项指标比上年提高。(《解放日报》)

(2)上世纪末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轨。

(《人民日报》)

(3)文久元年の生糸、茶の数字は上半期のみ。

(《緑茶》泉敬子)

(4)一月十五日を上元、十月十五日を下元という。

(《四季逍遥》田村宏)

(5)上元二年(675)の四月、武后の実子である太子弘が死んだ。(《新十八史略立間》祥介)

(6)上代の物納税の一つとして、女子が織った布地、絹布を納めること。(《新体制運動へ》高良とみ)

(7)「上古之人の風雅」は、いよいよ「弘大なる意」を蔵するものと見えて来る。(《本居宣長》小林秀雄)

汉语(1)句中“上年”表示相较于今年的年份较早的,(2)句中“上世纪”表示与这个世纪相对较早的世纪。日语(3)句中“上半期”表示与下半期相对的较早的时间,(4)句同样表示与中元、下元相对的较早的为“上元”。此处方位词“上”表示时间较早的。

(5)句中此处的“上元”实际上指中国唐朝的年号“上元”,“上元二年”是指公元675年,(6)句中的“上代”指的是古代,(7)句中的“上古”在日本式上一般指大和、奈良时代。此处方位词“上”不表示具体时间,而表示一个时间范围。而汉语中也有“上古时期、上代人”这样的用法。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方位词“上”用来隐喻时间在汉语和日语中是很普遍的。

除了上面的例子外,汉语中还有“上个月、上星期、上午、上半月、上学期、上个年度、上个世纪、上一辈、上半场”等用法,而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先月、先週、午前、月の前半、前期、前年度、前世紀、前世代、試合の前半”等。

其中的差异在于,汉语中“上个月”与“下个月”对应,“上星期”与“下星期”对应,“上午”和“下午”对应,即有“上”必有“下”,所以汉语的时间概念是用上下轴来表达的。而日语中“先月”与“来月”对应,“先週”与“来週”对应,“午前”与“午後”对应,“月の前半”与“月の後半”对应,“前期”与“後期”对应,即日语不像汉语一样用上下轴来表达时间概念,而是用前后轴来表达时间概念。

三、汉日方位词“上”的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的功能是把抽象物像容器等实体物一样来描述。因为我们对一般的实体物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实体物的种类是模糊的。但是本体隐喻的范围却非常广,这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我们的视野看作一个容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

a.船渐渐进入了眼帘。

b.彼は私の視界に入った。

在a句中“眼帘”是一个抽象的词,将“眼帘”隐喻为一个容器,“船”进入了容器就像“船进入了眼帘”一样,即表达“我们看到了船”。b句中“私の視界”也是一个抽象的词,把“私の視界”隐喻为一个容器,“彼”进入了容器就像“彼”进入了“私の視界”一样。以上就是我们通过“容器”这个概念来理解“眼帘”“视野”的概念的过程。

隐喻状态

在本体隐喻中,人们将抽象的、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甚至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尤其是人体,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本体隐喻也叫作“容器隐喻”,指人们将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如房子、地区等,甚至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看作一个容器。如:

(8) 对于亲人的期望,边防战士们个个放在心上。

(《解放军报》)

(9)很多教师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向导。(《文汇报》)

(10)实际上,人们看待一件事物,总要受思想感情的制约。(《解放军报》)

(11)実際上、あまり効果があがらない。

(《民事裁判入門中野》貞一郎)

(12)戸籍制度上、それができないこともある。

(《上海の職場人間学》辻誠)

(13)これを外国人に付与することは憲法上許されないという意見がありますけども。(《国会会議録》)

(14)文化の上で進んだ殷の遺民が多く、その影響が強く作用したからであった。

(《中国文化の成立》伊藤道治)

四、汉日方位词“上”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与空间方位相关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以空间方位来描绘所表现的事物。比如在描述数量、社会等级、心理状态等情形时,本来是非空间事物赋予它们空间的方向性,用“上下”、“内外”、“前后”的位置关系来实现其认知功能。比如“量多为上、量少为下”,“位高为上、位低为下”,“高兴为上、悲傷为下”,“优质为上、劣质为下”等。日语中也有“量が多いことは上、少ないことは下”,“ 高い地位は上、低い地位は下”,“ 嬉しいことは上、悲しいことは下”,“ 良いことは上、悪いことは下”等。

(一)隐喻数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河流的水位线上升时为水量多,水位线下降时为水量少。基于这样的生活体验,汉语和日语中都把方位词“上”隐喻为数量多的。

(15)重工业二月份开始上升。(《河北日报》)

(16)工业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

(《人民日报》)

(17)三十人以上の医者の世話になる。

(《頭の体操》多湖輝)

(18)気温は一気に上昇した。

(《レッドダスト》馬建)

(19)11年の87件を大きく上回った。

(《首都圏白書》)

汉语(16)句中“上升”表示数量的增加,“重工业数量开始增加”。(16)句中“以上”表示多于某个数量。日语(17)句中“以上”与汉语一样表示多于某个数量。(18)句中“上昇”表示数量的增加,(19)句中“上回った”表示超过某个数量。

数量本来是没有方向性的,通过空间隐喻赋予其方向性,汉语和日语一样都是通过方位词“上”来隐喻数量多的。

(二)隐喻社会地位

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存在着社会等级和阶层的差异,如长辈与晚辈间普遍存在着长幼、尊卑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存在着等级高低的差异。汉语和日语中,“上”常被用来隐喻社会地位高的。

(20)我要到上级指挥部汇报情况。

(《天幕下的恋情》)

(21)贵族与上流阶级的子弟。(《西洋教育史》)

(22)理江さんは“上の兄”と言ったのよ。

(《魔界京都幽霊事件》風見潤)

(23)下の人民が富裕となれば上の君主も富裕となる。(《荀子》藤井専英)

(24)上も下も同列になる。

(《新日本人論》佐々木尚人)

(20)句中“上级”指相对于下级的地位较高的机关,(21)句中“上流”指较高的阶层,(22)句中“上の兄”指辈分较高的兄长,(23)句中“上の君主”指地位较高、拥有无上权力的君王,(24)句中“上”指的是职位较高的上司。

所以在汉语和日语中,方位词“上”都可以隐喻社会地位高的。

(三)隐喻情绪

当我们高兴时,会表现的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当我们悲伤时,会表现的垂头丧气、低声下气。谷口一美认为,这是因为生理上,我们的情绪和身体是联动的,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方位词“上”能够隐喻情绪的基础。汉语和日语中,“上”通常被隐喻为心情高兴的。

(25)鼓舞人们发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文学概论》)

(26) 邹丽梅喜上眉梢地笑着:"就托你的'吉言高照'了!(《北国草》从维熙)

(27)「目の他には?」気分は 上々らしく、庸助が欲をかく。(《彼女たちのオフィスで》左能典代)

(28)上機嫌な顔をしていた。

(《暗闇一心斎》高橋三千綱)

(25)句中“积极向上”是指人做事有动力有干劲,形容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情。(26)句中“喜上眉梢”指掩饰不住的高兴心情。日语(27)句中“上々らしく”指心情特别好的,(28)句中“上機嫌”指非常高兴,心情愉快。

从以上可以看出,汉语和日语方位词“上”在隐喻情绪时都表示心情高兴的。

五、结语

本文以Lakoff and 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例句对比分析了汉日语中的方位名词“上”的认知隐喻功能,从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汉日语中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方位隐喻中,汉语和日语“上”都可以隐喻数量、社会地位、情绪和品质。但在结构隐喻中,汉语和日语方位词“上”既可以隐喻时间较早,也可以隐喻时间范围,而在时间概念的表达上,汉语多用纵轴来表示,日语多用前后轴表示。

参考文献:

[1]谷口一美.认知语义论的新开展―隐喻和换喻[M].研究社,2003.

[2]左咏梅.关于“上”和“下”的隐喻[J].杏林大学大学院国际合作研究科「大学院論文集」,2007.(4).

[3]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4]周美玲.“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猜你喜欢
方位词日语隐喻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爱的隐喻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
赢在耐心
动物们的聚会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5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行至心栖处,坐看云起时
散文诗里的秋天
蓝星
在苦难中蜕变
生如夏花
文星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