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安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018-01-08 04:52曾明荣
劳动保护 2017年8期
关键词:监管生产企业

文/曾明荣

中小企业安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文/曾明荣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措施,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按照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785万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 279.1万个。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1.47亿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约0.9亿人。2015年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全国全年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

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其安全生产问题也日渐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约占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数的70%以上,职业卫生问题也主要发生在中小企业,且问题严重。

从行业领域看,中小企业遍布各行业领域,特别是第二产业(采掘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从企业所在地域看,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农村、乡镇和基层社区。从企业类型看,近年来大量涌现电商等小微企业,多数居家经营。其数量大、点多分散、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的特点,加大了安全监管的工作难度。要实现对中小企业全覆盖监管,在现阶段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监管资源。

中小企业往往发挥自身优势进行专业化经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选择走小而专的成长之路。这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不能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监管,需根据其经营活动所处的产业链上细分领域,进行针对性和专业化的监管。

在保生存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思想下,中小企业尽可能减少在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建设、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职业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甚至根本不投入。

大量农村务工人员主要在中小企业就业,员工普遍文化知识不高,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相比大企业员工少,成为广大中小企业一个个事故隐患点。同时,中小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组织稳定性差,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多数企业不仅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而且甚至没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多数是一人身兼多职,加强中小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既紧迫又难度大。

上述现象与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企业安全发展的持续性政策措施。一方面,我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尚未有效区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差异性监管要求的特性,如在安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过程中,多数标准规范的条款不符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也超出了中小企业的现阶段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也缺少扶持中小企业安全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制定中小企业安全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专门法案,设立管理和服务于中小企业安全与职业卫生工作的专门机构等。

对策建议

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法规标准体系

改善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本在于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新《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便于中小企业合法合规,建议区分中小微型的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性,细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

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强,适应市场变化快,而现有标准体系更新速度难以跟上中小企业的创新步伐。建议鼓励中小企业制定自身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这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协会、企业率先制定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重要体现。

积极利用地方的立法权,对法规标准规定不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或存在空白的领域,研究制定安全监管的地方法规和规章,细化完善监管要求,加强立法普法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本地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

明晰细化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自设立之初就应明确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随着我国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许多前置性的行政审批项目改为后置或取消或转移,企业的设立更加便捷,这激发了企业自主经营活力的同时,也易让企业放松自我要求,忽略了一些职责。企业设立的门槛可降低,但安全生产责任不能降低。

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告知承诺制,即在企业登记设立的同时,签订一份安全生产责任书(可在线阅知签订)。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告知承诺制,有利于企业主要负责人自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意识到一份安全生产的责任,自始就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架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政府部门应组织并资助安全生产领域权威管理者、专家、学者编制适合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专业培训教材,突出安全生产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指导企业建立安全培训制度,落实三级培训和新近员工、转岗员工和农民工等重点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网络化培训方式。开展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行动,服务于广大企业员工,节省中小企业员工接受培训教育的成本,实现教育的高品质、高效率。

细化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要求,对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同时,针对企业规模大小、产业风险度等方面规定差异化要求,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创新监管方式方法

现行阶段要实现对中小企业全覆盖的监管,需要投入的监管资源极大,行政成本也极高。需要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效能。

借鉴美国自愿保护计划(Voluntary Protection Program,VPP)模式的经验做法,承认和鼓励企业自己的成功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自己努力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的工作,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建议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自愿评级计划,政府给予适度政策激励,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自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建立中小企业分类分级的差异化监管制度。根据中小企业规模、所处行业特性进行分类,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管理水平等多因素综合评估进行分级,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等级差的企业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管,利用有限监管资源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城乡社区贴近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效率更高。建议探索建立覆盖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体系,进一步将安全监管职责延伸到基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法拓展基层监管自主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对中小企业监管。

中小企业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弱,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进行保护性发展。建议设立专项振兴计划,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安全发展的扶持政策法规,如加快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规,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事项纳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范围;设立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助基金;鼓励与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建设和工艺技术改造予以适当的资金补助等。

曾明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理论与法规标准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编辑 毕文婷

猜你喜欢
监管生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用旧的生产新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