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内生机制

2018-01-08 04:52杜艳群
劳动保护 2017年8期
关键词:内生隐患标准化

文杜艳群

达标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内生机制

文杜艳群

自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发出《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已成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达标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前置条件。然而,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军工系统及其他的一些行业,有些企业通过安全达标评审后,对应继续不断排查隐患、持续改进懈怠,这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过程

以军工系统为例,2004年,国务院要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之后多次强调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甚至把安生产标准化达标设定为安全生产重点监管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置条件。兵器工业行业早在1990年前后即开始企业安全性评价,就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雏形,2005年演进成兵器安全质量标准化,2009年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同意,进一步改进成兵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直到2012年,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军工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军工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军工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从综合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和环境安全条件、生产过程安全到总体安全条件,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每一部分分解成若干个分项和子项,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赋予每个子项相应的分值。企业通过对标准宣传、学习和理解掌握,经盘点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逐条对标查找差距,整改存在的问题,组织自评,自评达标后申请安排第三方进行考评,考评达标后由国防科工局颁发达标证书和匾牌。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规则大致如下:考评结果分为一、二、三级及不达标四种情况:评级采用100分制评定,一级单位得分不低于90分,二级单位不低于80分,三级单位不低于70分;70分以下为不达标。现场评审采用抽样法,用样本条件和状态推定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情况;用现场考评时点检查结果概括企业某一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贯穿了以局部观整体、以点概面的理念。军工系统的上述做法,与其他各行业基本大同小异。

达标不等于没问题

首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采用100分制评定,但达标标准分并不是100分。就是一级单位也是90分以上就算达标,也还存在10%的不符合是规则允许的,二级、三级单位更高达20%、30%。表明企业在达标考评时点上,仍存在10%~30%的不符合项,亦即安全隐患和问题。

其次,抽样法考评规则本身就包含极大不确定性。现场评审采取的抽样法,如在进行人员考试,机械、电气、防燃防爆设备设施,职业健康与作业安全环境,总体安全条件和生产(试验)过程控制等部分考评时,考试人员、设备设施、建筑、有毒有害作业点、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危险性建筑、作业场所、试验项目等,均采用抽样法检查,抽样比例也仅10%~15%,样品达到考评分数即为母体达标。这一规则本身就隐含着安全隐患和问题。

第三,安全是动态的。安全被定义为可接受的风险,达标就是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技术水平、安全防护条件等达到了当时的标准。但从发展角度讲,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安全要求是不同的。达标只是代表企业安全考评时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技术水平、安全防护条件达到了时下标准要求,不代表企业不存在安全问题和隐患,更不代表企业将来永远保持达标。安全现状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

第四,考评专家对达标考评标准的主观裁定,容忍了部分隐患和问题的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初始阶段,考核打分标准尚在探索中,部分要求考核结果因人而异。不同的专家对同一个状态考核打分存在差异,达标结果隐含主观遗留的问题。

第五,达标企业存在过关心理。不可否认,企业达标后不同程度会存在松口气、要求降低、工作拖沓、行为自由等现象,造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下滑。企业达标后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许多隐患和问题,既反映了企业的过关松懈心理,更反映了这些企业虽通过短期突击实现达标,但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或依然存在隐患。

应建立持续改进内生机制

安全生产管理应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永远在路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企业存在问题与隐患是一种常态,关键是安技部门要认真对待:发现问题,找出根源,制定解决方案,进行改进,推进管理体系优化,这是管理成长的正常轨迹。

由于达标考评采用的是抽样方法,严格讲,考评结果也是样本状态,包括存在的问题也是样本存在的问题。所以,安技人员不仅要将目光从达标的光环,转移到紧盯达标考评时不符合的10%~30%上,及时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对于落后的工艺设备、工艺方法要坚决淘汰,对于作业条件、环境条件中安全隐患要创造条件逐步整改。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彻底解决问题,即用发散型思维方法,把样本存在的问题发散追溯到整个母体,仔细查找非样本映射的问题,全面查找企业的隐患,站在全局角度研究制定解决方法加以解决。

企业搞标准化建设不仅是给考评专家检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尽力减少安全隐患和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率,控制安全隐患和问题演化成事故,这一建设关乎到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所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只是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工具。企业应把安全要求当作工作的前置必要条件,而不应把它当作锦上添花;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持标准水平,而不应以标准化达标为目标;应把标准化达标当作安全工作新起点,而不应把它当作终点;应避免达标过关心理和松懈情绪,让安全这个动态状态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底线上运行。

安全达标通过后的企业,应重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安全达标通过后的企业安全问题频出、隐患众多,无不与没有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有关,无不与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关。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核心。所以,企业应从规则入手,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到下属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应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把工作做细做实;将高标准严要求,转化为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杜艳群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注安师、二级安评师

编辑 边 安

猜你喜欢
内生隐患标准化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标准化简述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