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服装防护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8-01-08 04:52安彪
劳动保护 2017年8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防护服服装

文/安彪

工业领域服装防护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安彪

服装防护是劳动防护用品七大部类中的一个重要防护部类,是对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的整体防护。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相关标准中,服装的标准数量也是最多的。遗憾的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服装防护尚不够理想。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拥有世界最多和产业领域最广的工人群体,是劳动防护用品(个体防护装备)的制造大国,也是劳动防护用品的应用大国。包括石油、石化、化工、油库、加油站、烟花爆竹、发电站、变电站、电网、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冶金、钢铁、铸造、造船、装备制造、机械加工、汽车、制药、水泥、面粉加工、粮食仓储、环卫、交通、农业等在内的众多需要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业在内,相关作业人员的人数达2亿人以上,市场潜在规模超过2 000亿元。而现在的市场规模估计不超过800亿元,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工业领域服装防护的现状

服装防护是劳动防护用品七大部类中的一个重要防护部类,是对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的整体防护。不论是国际标准、欧盟标准还是美国标准,服装防护部类相关的标准数量大体占标准总数的1半左右,市场份额占整个劳动防护用品的40%以上,足以说明服装防护的重要性。

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相关标准中,服装的标准数量也是最多的,遗憾的是,我国工业领域的服装防护不够理想。主要存在以下3个原因。第一,搞不清。把服装和服装防护混为一谈,认为穿了服装就是服装防护。所谓的服装防护就是针对某种工业危害或某种偶发风险而设计,符合相应防护标准的服装。没有防护功能的工作服不能称作为防护服装。许多工作服采购人员往往更注重工作服的款式、颜色,对服装的防护功能的理解比较单一。第二,没必要。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服装防护没必要,需要服装那样大面积防护的事故和风险的确有,但不是经常发生,防护服装一般会牺牲部分穿着舒适性,价格还贵,为了不一定发生的事故,觉得没有必要每日穿既贵又不舒适的防护服装。第三,没依据。长年管理安全的人员往往不存在以上的两个原因,他们很想让工人穿上适合的防护服,既可以保护好工人,也可以为自己免责。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强制性的配备标准(法规),在技术要求和预算上均没有相应的执行依据,部分大企业即使制订了功能性服装防护的标准,最后也因为没有配备依据的原因不了了之。

我国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发达的庞大市场经济体。消费侧存在以上三个原因自然会反映到供给侧,体现为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产品标准的细分不够细,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标准,或是现有的标准根本与实际需求的工作环境不匹配。即使通过产品标准的产品不一定敢用,往往还要追加现场的野蛮实验,做到眼见为实。第二,劳动防护用品产品制造厂家对产品标准研究不够,不能提供相应产品。第三,需求市场不旺,价格偏低,制造厂家的研发投入积极性不够,产品的层次不高,防护能力偏低。工业服装的价格甚至还出现了相比20年前价格减半的怪现象。

在实际配备和应用中,各行业各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央企较集中,国企较多,外企参与度高的行业相对较好,民企和私人企业相对较差。企业之间因为企业主或管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水平的不同也相差很大。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经营状况下劳动防护的水准也大相径庭,有的企业把劳动防护当成了企业经营好后的职工福利,而不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前提。部分企业主连服装防护的概念都没有。

总之,我国劳动防护的现状比以往有长足的进步,但仍然不尽人意。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劳动防护水平一定会不断进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工业领域服装防护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导入,同等规模工业所需的产业工人肯定会减少,服装防护的对象人数应该是减少的趋势。工业防护本身伴随工业化的兴起而产生,随工业的发展而变化。新的趋势不只是保护对象人数的相对减少,防护水准和防护内容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工业的发展会增加工业事故的隐蔽性、突发性,带来事故危害的多样化、特殊化。对工业防护也要求更加专业化和综合化。

服装的防护面积最大,要求服装面料具有主要功能突出、多功能共存、防护反应迅速、性能稳定耐用、穿着舒适等多种特性。最能体现社会进步的是人的价值的提高,工业领域更是如此。越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的引入,工业生产会越来越复杂,对工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培养合格工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保护工人的价值也越来越大。服装防护的需求会进一步细分、细化,市场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大。

欧美国家经验教训

回顾欧美发达工业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欧美制造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外移,产业空洞化,但是近年来欧美的工业防护市场却一直在扩大,需求并没有减少。一方面是欧美劳动防护的顶层设计日趋成熟,劳动防护的盲区逐步消失。

欧盟有明确的89/686指令,2016年升格为法规,欧盟在该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各种EN标准,各欧盟成员国按照EN标准制定自己国家的标准。在此架构上建立了CE认证体制。所有的产业工业领域工人的劳动防护必须符合89/686相关法规的要求,严格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所有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相应国的产品标准并获得统一的CE认证。

美国1970年起有明确的职业健康法案,并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CFR系列联邦标准,对民用防护类产品和工业领域的劳动防护水平进行了明文的规定。具体的产品和测试标准以NFPA、ASTM等协会的标准为主,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承担工伤保险的机构所认可的UL认证。

欧美都通过政府层面立法,引导行业自律的办法解决了劳动防护覆盖面广、专业化强、监管工作量大的问题,劳动防护市场得以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其所在的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工业领域。近30年来欧美服装防护的发展尤为迅速,已经形成了阻燃性能为基础,外加防电弧、防静电,防金属熔融喷溅,防化学品飞溅等单功能或多种功能复合的防护服体系,使在偶发的工业事故中发生伤亡或后续死亡的人数大为降低。欧美的工业事故发展经历了一个血腥而漫长的过程,现目前我国防护领域的水平尚低,但我国可以不走欧美发展的一些弯路,有理由相信我们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改善我国服装防护现状

我国工业领域服装防护的发展趋势是追赶欧美,这是必然的,不会以人意志为转移,我们完全有必要顺势而为,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改善服装防护现状的同时也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适用于高热场所、易燃易爆工作环境的日常穿着化的基础服装防护的兴起。这既要还我国工业领域服装防护的历史欠账,也是欧美服装防护领域发展的重要启示。我国是第一工业生产大国,第一化工大国、第一钢铁大国、第一冶炼大国、第一煤矿大国……,欧美产业空洞化,危险产业、高风险岗位相对向中国集中,高热场所、易燃易爆工作环境如影相随,危险和风险看得见、摸得着,市场有需求,制造厂家有办法、有产品,只要有配备相关的国家标准作为依据,阻燃为基础功能的防护服的普及势在必行。

第二,服装防护的发展趋势将转化为真正的行业发展,其核心是劳动防护领域的顶层设计。在我国的《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中对劳动防护有明确的提及,但没有细化的实施条例,客观上对劳动防护的发展不利。正在公示的《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草案)》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家配备标准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对经费的来源、监督方法、处理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全国个体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建立以强制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国家标准为龙头的新型个体防护标准体系,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将个体防护装备追踪溯源作为强制性条款写入标准,从法律层面上为合理配备个体防护装备提供了依据。随着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按行业的细化、制定和落地,劳动防护水平的提高不再是一种意愿,而是基于法律的基本规定,有长期历史欠账的服装防护一定会更加快速发展。

2001年至2016年全国生产事故的统计数据表

第三,针对以上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服装防护的发展会遵循产品功能细分化、特殊化、综合化、舒适化的发展趋势。阻燃性作为防护服的基本防护功能,在冶金、铸造、电焊、电弧等特殊的高热、熔融金属相关工作环境下,防护服的性能要求应该进一步细化,会适当淡化阻燃指标,突出防熔融金属冲击、防金属熔融喷溅、防电弧、隔热等性能,也会促进我国相关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在如石油、石化、化工、加油站、油库、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工作场所,或如煤矿、水泥、金属抛光、面粉加工、粮食储备等涉尘涉爆行业或企业,阻燃性能会成为最基础的防护性能,并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防静电功能,也有可能同时要求具备一定的防化学品飞溅、防油防水等复合功能。

由图表可知,高热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的事故件数达到21.48%,伤亡失踪人数却高达41.94%,平均每起事故的伤亡失踪人数是平均值的近两倍。也就是说普及阻燃防护服能降低事故的伤亡失踪人数的40%或以上。众所周知,我国对事故的伤亡统计有一定的时限规定,特别是爆炸或火灾的后续死亡人员往往会更多,普及有防静电功能的阻燃防护服的现实意义巨大,挽救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的效果会非常明显。石油、石化、化工、加油站、油库、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固体集中的生产、运输、储存的工作岗位的人员,应该最先普及有防静电功能的阻燃防护服。

近年来我国的防护服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阻燃防护服和面料的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我国已经成为阻燃纤维的生产大国,各种纯纺、混纺阻燃面料不但大量出口,也积极准备为中国的工业防护服务。比如3H.Safeloya纤维素混纺面料,不但有让人放心的阻燃性,通过了相关检测机构的测试,符合阻燃国家标准GB 8965.1-2009的B级或A级要求,同时有非常好的舒适性,解决了阻燃性和舒适性不调和的世界性难题,不增加传统材料阻燃面料成本,让阻燃防护服的普及成为了可能。传统的阻燃面料除了芳纶和阻燃粘胶的混纺方案外,芳砜纶、宝德纶、硅氮系阻燃粘胶等我国独有的阻燃纤维的不断涌现和进步,让阻燃防护所需的材料和方案多样化,适合不同的细分化防护要求。各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产业工人、工业防护领域管理者只要持续关注各项配备标准,追踪溯源规范的推进,一定会在可知的较短时间内实现我国服装防护的大发展、大跨越,真正提高我国工人群体的劳动防护水平。

实习编辑 宋亚欣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防护服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抓好四项任务加强采油厂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浅析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的基本范畴与特征属性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