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精品意识 全员安全管理”
——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安全管理侧记

2018-01-08 04:52韩颖
劳动保护 2017年8期
关键词:北京地铁标段全员

文·图/本刊记者 韩颖

“全员精品意识 全员安全管理”
——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安全管理侧记

文·图/本刊记者 韩颖

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坚持“全员精品意识,全员安全管理”的安全理念,推行施工现场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北京作为一个2 2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发展,大型、重点项目不断增多,工期压力紧张、施工难度大、环境复杂,事故风险程度高,安全生产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进一步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健全完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全力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事故预防等工作,减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十分紧迫和必要。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坚持“全员精品意识,全员安全管理”的安全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推行施工现场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此,记者走访了该项目部。

项目部的项目经理赵国介绍说,北京地铁16号线是一条建设中的南北向骨干线,途经丰台、西城、海淀3个行政区,线路全长约50 km,全部为地下线。16号线23标段包含一站两区间,即丰台南路站,丰台站——丰台南路站区间,丰台南路站——富丰桥站区间。标段线路总长1.92 km(含车站241 m),合同额3.9亿。开工日期为2014年9月4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9年12月26日。

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

北京地铁16号线23标段项目部内设微型消防站

整章建制 加强安全管理

赵国介绍说,项目建设之初,他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在2015年9月中旬,丰台地铁南路站正式开始了基坑土方开挖,当时监测水位高于基底以上1.5 m,高于下反梁底面2.6 m,由于车站主体基坑被既有线结构三面环抱,不具备井点降水条件,加之砂卵石地层的高渗透性,对于如何确保基坑干槽作业和既有车站的变形控制是一个大的挑战。

针对这样的情况,项目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技术人员多次去兄弟单位学习同类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现场条件,反复论证,出谋划策,协调各方确立了采用四周设置注浆止水帷幕辅以基坑内滞水疏排的设计变更方案。项目部通过缜密的施工组织,达到了较好的注浆止水效果,最终项目团队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地生根,顺利确保了地铁16号线丰台南路站主体结构封顶,已运营的既有九号线丰台南路站也实现了零变形。

赵国说,开局不易,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是要靠一套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来实现。基于这个认识,项目部明确了“全员安全管理、全员精品意识”两大管理理念,确立了“沟通、协作、敬业、创新”四大团队精神,以企业安全文化为主线,主动摒弃以往“要我安全”的强制管理模式,通过自主的安全管理,达到“全员安全管理”的团队管理目标。

赵国介绍说,项目部认为全员安全管理就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要参与管理,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安全管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动和自主要求,让被管理者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形成一个有机、共享、互动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项目部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逐步建立了“沟通—协调—解决”的机制,出台了多项项目管理制度,不断细化领导班子职责分工。同时,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按照不同岗位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每年都与全体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除此以外,项目部还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真正做到体系保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

赵国说:“我们认为安全始于心,防范始于行,为此项目部的每一名员工每天、每周、每月的施工生产都用心围绕‘我要安全’这一核心来进行,全员组成一道安全屏障,护航项目平安顺利进行。”

工地建设标准化

为持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项目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项目施工标准化,展示企业形象,彰显建工品牌。

记者了解到,项目部根据不同功能定位,严格落实办公、生活、施工现场建设标准,确保生活、学习、休闲等功能的完备和安全。项目部还通过借鉴兄弟项目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现场标准化建设水平,实现了施工场区布局合理,物资设备规范整齐、标识清楚的常态化管理。

项目部通过落实“步步按程序、面面有标准”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真正把16号线23标段建成了北京地铁建设标准化示范工程。

弘扬工匠精神

在采访中,赵国还反复提到了项目部的“工匠之心”。根据他的介绍,记者了解到,项目部积极搭建发明创造的平台,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将“工匠之心”沉在提升工程安全质量的研发上,创造出了诸多“经济颜值高,简单又实用”的小发明。

项目部在项目工程师等领导班子的主持牵头下,以技术尖兵为骨干,组建了技术活动小组。他们针对车站施工需大量使用钢筋笼的特点,围绕钢筋笼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积极主动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作钢筋定位模具。根据实测结果,经过多次试验,依据图纸钢筋笼主筋形状位置,量身定做了钢筋笼定位基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钢筋笼加工质量,缩短了加工工期。在攻关过程中,他们还用心观察、大胆尝试,经过多次试验、改装,又接连发明了轨道式钢筋存放棚和焊把线移动吊挂装置,既方便钢筋的存取,又确保钢筋笼焊接工作安全。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安全体验培训中心

“小发明”促进大发展,项目部职工以一颗“工匠之心”,激发出革新创效的“奇思妙想”,在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开展面向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五小”成果征集表彰活动中,项目部荣获1项创新奖,6项进步奖,7项鼓励奖,项目部共获得31本荣誉证书。2016年12月23日,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播放了题为“‘原创’锻造北京地铁建设‘工匠精神’”的项目“五小”发明成果。

开展体验式教育

在采访期间,记者还实地走访了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安全体验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体验培训中心”)。据了解,自2016年4月体验培训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集团公司和其他单位共培训1万6 000余人。

体验培训中心在项目部施工现场西南侧的一处临时地块,占地面积约700 m2,安全体验培训中心内设2处体验区和13项安全体验项目。展示区分为劳动防护用品展示区和标准化施工现场沙盘展示区;安全体验项目包括安全帽撞击体验区、灭火器使用体验区、综合用电体验区、梯子体验区,平衡木体验区、墙体倒塌体验区、应急延时培训体验区、暗挖有限空间体验区、洞口坠落体验区、移动平台体验区、钢丝绳安全使用体验区、安全带使用体验区和脚手架安全体验区。体验区分为展示区、体验区等部分,可同时供50人进行安全体验教育。该体验区以实景模拟、图片展示、案例警示、亲身体验等方法,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源、危险行为与事故类型具体化、实物化、形象化,让受训人员通过视觉、听觉、语言、动态动作等4种不同的感触方式来体验施工现场危险行为发生的过程和后果,感受事故发生瞬间的惊险,从而提高操作工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赵国告诉记者:“体验培训中心的建成,大大改善了项目部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更有效地将理论教育、影像教育与互动体验式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个体验培训中心,可以让施工现场的每一名工人都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各种安全隐患和违章操作对自身和他人安全带来的巨大危害。”

在现场,记者还参观体验了多项安全体验项目,印象最深的是综合用电体验区和洞口坠落体验区。

在综合用电体验区,项目部将触电急救措施融入体验教育活动中,模拟有人触电的场景。现场摆放了橡胶棍、金属棍等不同材质的用品,只有正确使用不导电工具进行救援时,才可救援成功。直观地教会员工当有人触电的时候,如何用身边的工具进行救援。

在洞口坠落体验区,现场参与体验的职工告诉记者:“瞬间的坠落体验实在太难忘了,自己以后在工作中,一定会注意施工现场开口部的危险性!”

这种“娱乐式”的安全体验方式,将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各种禁忌和安全隐患潜移默化的融入体验者的思想,提高了操作工人自身识别风险、规避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

编辑 韩 颖

猜你喜欢
北京地铁标段全员
从“走得了”迈向“走得好”再到“走出去” 我与北京地铁共成长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在北京地铁上
恩亿梯中标嫩丹高速公路两个标段的机电工程
西安地铁5号线5标段
黑龙江省三江治理工程23个标段开标
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标段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