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里公园事

2018-01-09 21:34
贵阳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贵阳公园

一个生活幸福的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给人惊喜的城市,就像贵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种各样的惊喜总会于不经意间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让人一愣神之后,泛起一种意料之外的喜悦和兴奋。

譬如公园。

街头巷尾、社区楼盘、水边山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蹦出一个公园,或大或小、或清秀或柔美、或文艺或通俗、或古典或现代,但总脱不了温馨二字——无论是相拥的恋人、忘情的小孩儿、云淡风轻的老人或是喧嚣的广场舞大妈,人们在这里投下的身影,都迥异于城市生活节奏冰冷的匆忙,而显得柔软和温暖。

这是城市给人的一處心灵居所。

公园的出现,是和城市功能的演进分不开的。在文艺复兴之前,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后来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L.B. 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 )在文艺复兴时期才首次提出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而这个理论变成实践,则是400多年之后工业革命时期的事情了。这个时候,“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理念已经成熟,城市公共空间应该为所有人服务的认识已经不言而喻;同时,公园能够带动城市土地增值,并满足市民社会的休闲精神需要。基本上,公园的发展伴随着由启蒙而来的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从这个意义上,公园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中国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传统,中间既没有西方国家中世纪对人性深度压抑的疼痛经历,自然也没有启蒙时代对人的价值彻底思考的重生经过。所以,最初的中国城市公园基本上都是皇家宫苑和私家园林向公众开放而来,绝少专门为公众设计的公园。随着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深入,才慢慢有了专为公众设计的公园。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化转型并非内生需要,而是伴随着屈辱和亡国危机的外力介入。只有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时代,中国公园才真正有了很大发展并为人民服务。中国公园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国运紧紧相关。

正是在这两重意义上,当我们得知贵阳有了《贵阳市推进“千园之城”建设行动计划》的时候,心情才会那么激动。

从1912年贵阳出现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开始算起,贵阳公园已经有了105年的历史,但是,这105年的贵阳公园史,在时间轴上的分配却是不均衡的。

从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间,贵阳仅仅有中山公园、中正公园、河滨公园及南明堂4个公园,且中山公园抗战期间逐渐被当时的各种政府机构蚕食,最后名存实亡。

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间,贵阳建设了地下公园、森林公园、黔灵公园、白云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加上原有的花溪公园和河滨公园,一共有7个主要公园。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贵阳高速发展时期的来临,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上议事日程,贵阳的公园才有了井喷式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公园应运而生,满足着这个城市的人们从日常健身散步,到游山玩水回归自然等种种需求,真正体现着“人”在这个城市的价值与地位。正是有了中国盛世,才有了贵阳公园的盛事。

同时,贵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一座清秀精致的小城,它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它本身就像一座公园。这是贵阳公园情缘最独特的地方。现在,贵阳大了,但是它的公园面貌并不因此而褪色,反而因为各种公园的出现而变得更加靓丽。

公园城市里,公园故事多。今天我们要讲的贵阳公园故事,既是对往事的回溯,更是对“千园城市”新贵阳的向往。endprint

猜你喜欢
贵阳公园
在公园里玩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朋友圈
白居易写诗
开车去公园
返璞归真
一见如故
我们在公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