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2018-01-09 09:58王玉勤
中文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氛围兴趣

王玉勤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班集体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与情感状态。本文主要讲了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氛围 兴趣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01

一、创设精巧的课前情景

1.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做开课语

小学生大多都具有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在导语中设置一个悬念,这样能诱导出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学《日月潭》这篇文章时,老师便可以设置悬念,先问学生:“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同学们,你们想去吗”学生此时跃跃欲试,老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并且接着提问:“你们猜猜,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呢?”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日月潭》三个字。这个时候学生便会产生疑惑,如日月潭在哪里?是怎么样的?这时候老师顺势,就可以说:“同学们呀,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境内,风景很美丽,人杰地靈,要想真正体会到那里的风光,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日月潭观光旅游吧!”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就被彻底的激发起来了。

2.选取谜语用作做开课语

选取谜语用作做开课语,学生能逐渐的体会到,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表述同一个事物,进而打开学生们的思维空间。老师在课上问:“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喜欢”。老师:“那下面老师给你猜一则谜语,猜对了,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位新的朋友,好不好?”学生:“好”。“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鞋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来猜猜我说的是谁呀?”学生答:“鹅”“是的,同学们猜得很正确,老师今天给你们介绍的新朋友就是鹅,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咏鹅》,来看一下鹅到底是怎么样的吧”。

3.充分利用音乐,投影,摄像,直观渲染课堂氛围

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直观的看到一些画面和场景,而且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迅速增长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渲染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课前歌曲导入法:利用歌曲导入新课,可以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播放和本课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观潮》一课中,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壮观天下的雄伟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而课文中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我们可以借助投影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前情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趣味教学

1.角色转变法

语文教学重在阅读,在角色分配中的朗读,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并注意语调和语气。如让学生朗读《海燕》,读第一句时,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且幻想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己充当其中的一个人物,他们的积极性则会提高,自然课堂氛围也会提高。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这一教学法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增加课堂氛围。譬如《夜莺的歌声》一课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写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谈谈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不是一味的听,更不是盲从,而是平等的交流,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种交流不仅调动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活跃了思想,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从中学到知识。

3.榜样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这说明他们的情绪、情感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控制。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首先教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同时注意培养一些学生,尤其是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让他们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应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某某同学是如何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某某同学是如何刻苦从而成绩突飞猛进的,通过这些方法在班上营造学习的竞争气氛,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为班级的课堂和学习氛围注入“强心剂”

4.动手操作带动课堂气氛

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结合起来,因思维离不开动手,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会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使书本内容生动化。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中“乌鸦将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子中,瓶子中的会水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句话时,老师可准备一些小石子、一个塑料瓶子、(为了学生看得更为真切)在瓶子中装了一半带有颜色的水。当老师把这些材料摆在讲台上时,顿时会成功吸引住学生们的目光,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老师指名让某个同学动手操作,慢慢地将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随着石头的增多,感受水渐渐升高的过程。接着老师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水在渐渐升高。”老师在问:“你觉得‘渐渐还可以用那个词代替?”生回答:“慢慢、一点儿一点儿。”最后再让学生用“渐渐”一词说一句话。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懂得了乌鸦喝到水的办法,还理解了“渐渐”一词的意思,进行了语言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比如,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可以让学生将每天课外认识的字写在一张自己制作的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识字袋里。在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动手又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这样学生亲自动手,更加带动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田长红.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69

[2]黄佩玉.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6(09):59

猜你喜欢
氛围兴趣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