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2018-01-09 07:48李森升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

李森升

摘要:与新动能发展如火如荼态势相呼应,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对学术研究提出新的诉求与期待。中国经济正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步入新动能加速扩张的关键期,为新动能发展的测度生出一系列亟待定量回答的问题,并加大了理论研究的难度。与新动能发展如火如荼态势鲜明不同,学术界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研究却略有失色,当前主要面临重要成果数量不足、研究范围较窄、研究系统性较差等系列问题。新时代如何确定新动能内涵与外延,怎样深层次对认识新动能进行统计测度,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增长动力;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上升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时期。在2016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现场,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首次提出发展“新经济”需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更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力争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中央提出培育新动能后,国务院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领域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新动能代表着时代进步的方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新动能是近年来提及中国经济时的一个关键词,因而目前学术成果并不多见,定量研究更是缺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新旧动能转换成为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界争论的热点,成果丰富,相关研究成果如下:

二、新旧动能转换的国际经验

经济增速变缓是全球范围广泛存在的现象fEichengreenB,2013)。当一国收入处于中等水平时,更容易出现增速变缓fAiyarS,2013;Gill I S,2015)。中等收入国家在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陷入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在于原有增长动力逐渐减弱的同时缺少新增动力,或缺少转型所依赖的国内、国际环境,从而无法实现增长模式转变。从新旧动能转换的国际经验上看,美国实现了对英国的赶超,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内生产结构与前沿技术的一致性,以及国内市场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M0ses A,2001)。日本是第一个赶超西方世界的亚洲国家,借鉴欧美标准模式推行现代化,引入和改造西方先进前沿技术提高生产率,历经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大推进”式工业发展模式;逐渐转化为投资拉動型、资本密集型生产模式,最后采取创新驱动成为日本高速增长后期的主要增长极经济增长模式(Miyajima H,2006;Nadiri M 1,2007)。韩国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成功在于强调宏观政策和制度框架、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研发和创新激励、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协同作用,保持教育和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与政府发展战略相匹配(Suh J,2007;kHARAS H,2010;Dernis H,2015)。

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技术创新的潜在优势领域,学者认为我国需要积极实现技术前沿创新、人口质量红利、农业现代化与深度工业化、中高端消费提升、深度城市化等方面的新旧动能转换(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6),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除此之外,近年来学者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分别从宏观与区域层面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的要素(张述存,2016;佳飞,2016)、新动能培育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张述存,2016;佳飞,2016;李宝会,2016;王小广,2015;庞凤喜,2017;王波,2017)。

三、新动能的范围与影响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什么,专家学者分别从新兴产业、三新产业、体制、数字经济等方面进行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快递业、分享经济……近年来,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引爆”市场,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专家指出,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发展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一环,同时要加快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方面发展中国经济新动能(张立群,201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除了以上两个方面,中国经济新动能将来源于消费的升级和大消费的产业、城市群及大型都市圈的建设、开放,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王一鸣,2017)。樊纲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大“新动能”分别为制度供给、融资创新、中国制造的“外部效应”以及消费增长(樊纲,2018)。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多可能来自“创新形成”和“消费形成”两大领域,并建议从体制和机制上要为“新动能”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徐林,2018)。

四、我国新动能核算取得的初步进展

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喆看来,所谓新动能,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宁吉喆,2018)。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要求,为科学界定“三新”活动范围,满足统计上观察、测算“三新”经济活动发展规模、结构和质量等需要,2017年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试行)》(国家统计局,2017)。同时历经四年的研究开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以下简称CSNA-2016)于2017年获批发布(国家统计局,2017)。核算框架中增加了扩展核算的新兴经济核算,CSNA-2016中指出新兴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体的一种经济状态,由于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统计单位应以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核算,同时制定了新兴经济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分类标准以及核算内容(张美慧,2017)。

国家统计局制定“三新”专项调查与“三新”统计分类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统计测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对传统调查方法突破性的完善与突破,同时目前国际社会对新动能的基本概念、统计范围与核算口径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对新动能的实质内涵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专门针对新动能发展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所以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统计体系未来需要逐步深化与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

猜你喜欢
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
浅议中小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与再造
西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挑战与应对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