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捧杀

2018-01-10 11:55赵威
特别文摘 2017年22期
关键词:臣民齐宣王六国

赵威

有人说,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可别人总是言之凿凿地夸你伟岸、英明,你能一直抗拒吗?反之,如果有人——尤其是下级总是对你直言规劝,即便怀有可鉴日月的谔谔之言,想必听在心里也不是滋味吧?所以,读史书,唯见以秉笔直书被诛,鲜见以曲笔逢迎获罪。这让我想起鲁迅的骂杀与捧杀。骂易惹祸,捧能换来好处。

捧,是从嘴巴里发射糖衣炮弹,杀伤力比舞刀弄枪的骂大得多,因为它先卸掉了一个人谦虚、谨慎、睿智等自身防御能力,使其在甜丝丝、美滋滋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东汉《风俗通》里的这个典故提醒后人——杀君马者道旁儿!马肥而壮,的确是匹好马,但骑马的长吏经不住路人的夸奖,快马加鞭,他的得意让胯下之马终于累趴,倒毙。置马于死地的,看似是头脑发热的长吏,实则是路人的过誉之辞。

春秋戰国时期,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经常被臣下捧得晕头转向。他好射箭,经常拉三石之弓,拿给左右大臣看,大臣们故意拉到一半即止,说实在没那个力气拉得开这九石之弓。齐宣王喜欢别人夸他臂力过人,久而久之,也就认为自己拉的是强弓。正是这些睁眼说瞎话的臣子,让齐宣王昏昏然,使其在国家外交上一错再错。比如本已说好的六国合纵攻秦,只因没得到合纵长的位子,齐宣王便觉失了颜面,就撤伙拆台。结果合纵失败,秦国独大,逐一灭了六国。

捧杀往往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奉承,让强势一方骄傲自满、堕落腐朽,掉入温柔的陷阱,但也有一些由上到下的捧杀,让人看了脊背发凉。

翻阅清人梁恭辰的《池上草堂笔记》,见陶文毅当江苏巡抚时,仅武进、阳湖两县,上书请求旌表贞孝节烈者就达318人!《壶天录》中则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福州哈去村一位新寡的孀妇,告知众亲友,自己择了良日,以身殉夫。那天,她在广场上竖起一个高架,用绳子套住自己的脖子,踢掉椅子后,很快气绝而亡。这一切,都是在众目睽睽下完成的。那些同族亲友眼睁睁地看着她把自己吊死,以此,为家族博得节烈的名声。

明清妇女的节烈令人触目惊心,大街上的贞节牌坊,史志中的烈女传,是官方表彰女性高贵德行的表征。然而,“贞烈可嘉”“节劲三冬”“节烈可风”这些镌刻在贞节牌坊上的大字,难道不是一种道德捧杀吗?与我们平日所见的那些阿谀逢迎的吹捧不同,这是封建统治者对平民百姓的捧杀。“浩荡皇恩嘉烈妇,从容节义厎(同‘砥)完人”,再看这副充满高尚字眼的旌联,树立了道德标杆,却是“三从四德”逻辑的一环。皇帝对臣民的另类捧杀,目的是让臣民对皇帝绝对忠诚。

(摘自《今晚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臣民齐宣王六国
沉默的齐宣王
锅盔助秦灭六国
从“臣民”到“国民”:清末民初袁世凯的身份认同
“利维坦”中臣民自由的实现
滥竽充数
好肥“六国”造惠农喜事多
从“臣民”到“公民”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
析秦对六国施行的“不战而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