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谨防越冬鲤鱼的鲤浮肿病,4条防控建议须掌握

2018-01-14 18:28唐绍林王娟雷燕席云清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代水产 2017年12期
关键词:拉网病鱼浮肿

■ 唐绍林 王娟 雷燕 席云清 (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1 发病鱼上浮、漫游

图2 发病鱼眼睛凹陷

图3 发病鱼鳃丝局部溃烂

图4 发病鱼鳃丝肿胀,粘液增多

鲤浮肿病也称锦鲤睡眠病,是由鲤浮肿病毒(CE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危害鲤鱼和锦鲤,国外先后在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捷克、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发现,引起养殖的鲤和锦鲤暴发性死亡。我国已经先后在北京、杭州和云南养殖的锦鲤确诊或诊断疑似发生该病,徐立蒲等今年6月对河南沿黄河滩区域鲤浮肿病调查发现23份样品中鲤浮肿病毒的阳性率57%。该病已经引起国家水生动物疾病防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加强防控工作做出了要求。鲤鱼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养殖对象,进入10月份以来,随着水温下降,东北地区的利洋水产药店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一些越冬的鲤鱼池塘陆续发病,发病症状为鳃丝局部溃烂、眼睛凹陷,发病鱼经检测鲤浮肿病毒阳性。下面将发病情况、发病与当期生产管理的关系和防控建议介绍如下,希望对有效防控该病有所帮助。

1 发病情况

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逐渐下降,东北鲤鱼养殖逐渐进入越冬管理阶段,有些养殖场越冬的鲤鱼在水温下降以后开始发病。

2017年10月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养殖场有多口越冬池塘鲤鱼秋片鱼种陆续发病,个别发病早的自9月下旬就开始见少量死亡。病鱼上浮,在无风处的水面下聚堆,或者在池边停滞或漫游;多数病鱼体表无明显异常,少数病鱼体表局部粘液增多呈白膜状;多数病鱼眼睛内陷,头部皮肤也明显向内凹陷;鳃丝局部溃烂,有的外侧片鳃的鳃丝不溃烂,但翻看里侧鳃丝会有局部溃烂;有的病鱼鳃丝水肿,粘液增多。解剖见肝脏充血或出血,外观发红,肠道明显出血发红。发病鱼未见明显的身体浮肿现象。10月初开始发病时水温12℃,病鱼只在上风口避风处水面下浮起、停滞,一般20亩的池塘存塘规格为200~250g的鲤鱼种7.5万尾,开始每天2~3尾死亡,严重的池塘每天死亡也只有十几尾,10月中下旬上午表层水温下降到8℃左右,死亡情况明显好转,日死亡量一般下降到10尾以下。

多数发病池塘鲤鱼死亡量不大,从10月初发病至11月初停止死亡,一般池塘的死亡率不到1%。发病池塘中只有鲤鱼发病,套养的花白鲢等不发病。一般发病池塘拉网后(有些池塘拉网销售花白鲢秋片)开始病情加重,有的池塘在越冬前按照惯例大量泼洒晶体敌百虫后死亡率增加,有的在换水后发病。发病鱼经实验室PCR检测CEV呈阳性,而锦鲤疱疹病毒(KHV)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阴性。

据报道病毒性鲤鱼浮肿病在水温7℃~28℃都有发病,根据在英国的检测,鲤鱼发病水温较低,在7℃~15℃,从今年冬初观察的镜鲤鱼种发病水温情况与英国的相似,一般发病池塘都是在10月1日前后水温下降到15℃以下才发病,而水温较高时不发病。按照北方池塘越冬管理操作规程,在封冰前要分别进行杀虫和消毒处理,有的池塘还进行拉网操作,有的原塘越冬池还进行换水操作。杀虫一般选择敌百虫,目的是控制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避免越冬期水瘦缺氧;消毒一般选择氯制剂或氧化剂,控制水体中有害菌的数量,预防春季细菌病。依据鲤浮肿病毒病的发病特点和北方越冬前池塘管理操作,对越冬前防控鲤浮肿病给出如下建议。

2 防控建议

2.1 降温后尽量减少拉网操作

有些池塘在拉网后死亡量增加,拉网对鲤鱼应激大,特别是处于疾病潜伏期的鱼,拉网后容易发病。有些池塘拉网前只有少量鱼在背风处聚堆、上浮,拉网后开始快速死亡。

2.2 切勿盲目杀虫

杀虫和消毒操作对鲤鱼等越冬鱼的刺激性很大,越冬前切勿盲目杀虫和消毒,避免鲤鱼应激过大,诱发疾病发生。如果越冬期水体出现大量浮游动物,可以采取敌百虫挂袋的方法控制,并且用肥料适当肥水。

2.3 减少换水

越冬前减少换水,或者每天少量换水,延长换水时间,减少换水对鲤鱼的应激。换水产生水流,机井水水质与原池塘水质差别大,都会对鲤鱼产生较大应激,容易诱发发病。实践证明原塘水越冬,只要越冬期加强水质管理,越冬成活率更高。

2.4 谨慎处理死鱼

一旦鲤鱼在越冬前低温期发病,病鱼不要乱扔,要远离池塘和水源深埋并覆盖大量漂白粉等处理,千万不能使病死鱼污染水源和其它池塘,避免传染。

猜你喜欢
拉网病鱼浮肿
池塘浮头捕捞吃食鱼关键技术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拉网歌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怎样拉 “热水鱼”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