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鲜明标志

2018-01-15 07:18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资源

张 洋

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法治与科技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必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这组数字经常让我们引以为豪:我国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和6%左右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

但巨大的成就背后也有巨大的代价,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较为粗放,正如读者来信所说,过度施肥、滥打农药,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亮起了“红灯”。另一方面,当鸡鸭鱼肉日益从年节饭变成家常菜时,广大群众也有了新期待、新要求,大家开始担心餐桌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污染排放问题。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我国农业发展迎来了战略性变革。

发展绿色农业,就是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一系列现实突出问题,就是要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角度,重新审视和回答“依靠什么”“产出什么”“留下什么”等问题。在“依靠什么”方面,没有好的土地、水、空气等资源,就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农业生产力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格局,应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新常态。在“产出什么”方面,坚持生产和监管两手抓、两手硬,增加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满足市场和群众对“质”的更多追求。在“留下什么”方面,人们在获得丰富农产品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何变废为宝、妥善处置秸秆与畜禽粪污等,亦很迫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绿色农业,绝不是简单的田间管理问题,还涉及政府监管、市场供需、发展理念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以往,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一些人为了谋取利益,无暇顾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甚至放纵工业企业占用耕地,结果就是严峻的水土污染、堪忧的食品安全。我们有过这样的教训,政府监管缺位,七八个部门管不好“一盒牛奶”“一捆豇豆”,如今农业生态亮起“红灯”,农业发展亟须观念革新。比如,社会要认账,这些年的发展欠账太多,全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者亟须正视,警惕带“病”的增长,拒绝粗放的发展;市场要买账,产业升级的成本需要社会共担,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要着力面向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消费者也有共同责任,否则良性的产销循环就会无法持续。政府要理账,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规划,打上监管补丁,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农民培训、生态修复、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职责,确保守土尽责,形成合力,真正让绿色成为现代农业的鲜明标志。

只要思路对头,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不对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进程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法治与科技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必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猜你喜欢
农产品绿色资源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