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夏邑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工作综述

2018-01-15 07:18卞瑞鹤通讯员王咏梅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期
关键词:夏邑县小额贫困户

本刊记者 高 阳 卞瑞鹤 通讯员 王咏梅

河南省夏邑县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上古古都,华夏圣地。走进夏邑,一股现代与传统交织融合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管是在宁静平阔的田野,还是在美丽整洁的乡村,都能感受到这里蓬勃发展的产业势态。

近年来,夏邑县作为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围绕产业扶贫,精准施策,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夏邑县更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扬长避短,坚持“因人施策、精准到户、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扶贫路径,突出产业特色,精准发力,推动了全县扶贫产业的迅猛发展。

2017年12月12日~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扶贫办联合在夏邑县举办了产业扶贫研讨会,目的是探讨和总结这里产业扶贫好的经验与做法,为全省其他县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统产业蓬勃发展

冬季的夏邑,田野里并不缺少生机,一座座白色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亮光。大棚里,瓜果蔬菜的种苗长势喜人。

夏邑的瓜果可谓远近闻名。近年来,夏邑把这一优势产业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了起来。以北岭镇、胡桥乡、太平镇为中心,全县种植设施西瓜、甜瓜10.8万亩,实现年总产值12.5亿元,带动贫困户1811户脱贫致富。北岭镇孙后寨村的一些贫困户,纷纷将自己的土地入股“坚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亩均土地分红3000元。而车站镇、刘店集乡、太平镇、马头镇,则是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的集中地。目前,夏邑发展设施大棚蔬菜面积8万亩,其中,贫困户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就达1.3万亩。比如太平镇北黄楼村,共有1891亩耕地,其中364亩土地进行流转种植丝瓜、黄瓜等反季节蔬菜,发展高效温室大棚16座,每棚年收入20余万元,带动70余人先后走上脱贫致富路。

小麦和食用菌是夏邑的传统产业。依托种繁企业和面粉加工企业,夏邑大力发展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别看小麦不是经济作物,但对贫困户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现有1.2万户贫困户已经从中受益。目前,夏邑发展食用菌菇棚1万余座,各类食用菌产量16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其中,双孢菇鲜菇年产8万余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4%,带动656户贫困户从事食用菌栽培。

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近年来,一些特色产业在夏邑风生水起,与传统产业相比,特色产业效益更高,带动作用更为明显。目前,夏邑县种植中药材面积8200亩,种植大白菜1.2万亩,种植大粒玫瑰、红提、蓝丰葡萄、黄桃、雪桃等优质水果4080亩,种植绿化苗木面积2万亩,1500多户贫困户依靠这些特色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夏邑的特色产业不仅体现在农产品种植上,还体现在家庭特色小商品加工上。火店镇以宫灯、旗穗、中国结等工艺品的制作而声名远扬,这里有从业人员3万余人,许多贫困人口都在这里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会亭镇、郭店镇、歧河乡、业庙乡以生产打火机著称,这里有打火机生产企业219家,年产打火机30亿只,产值18.5亿元,许多贫困户都是这一产业的生产主力军。

此外,夏邑还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秸秆青储,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860家,养殖户2.3万余户,其中,从事畜禽饲养贫困户1459户,预计2017年养殖业可直接带动5900余人脱贫。

夏邑还特别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目前,兴建了夏邑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原商贸港等一批电子商务集群,建立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邮政局邮乐网等6个县级服务中心,仅阿里巴巴在夏邑县就建成66个农村淘宝终端,使纺织服装、长寿食品、手工艺品、打火机、铸造等100多个特色产品在网上热销,并以“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的模式,建立了网店和贫困户利益联盟,网店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义务为贫困户代购生产生活资料。

不仅如此,近年来,夏邑县在生态旅游产业和光伏产业方面,也有了长足发展。太平镇已被国家批准建设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和河南省“彩林”特色镇,该乡太平西村和歧河乡青铜寺村先后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夏邑县计划完成143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目前,143个贫困村村级电站已全面实行并网。

“眼下,夏邑县正在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壮大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保障。”夏邑县县长刘海鹰介绍说。

中共商丘市委副书记陈向平在研讨会上致辞。

中共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在研讨会上讲话。

夏邑县县长刘海鹰在研讨会上介绍该县产业扶贫工作情况。

形成“品牌+技术+政策”合力

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我国已进入扶贫开发的攻坚拔寨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近年来,夏邑把产业品牌创建,作为做大做强脱贫产业的重要措施,积极作为,先后摘取“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2017年,夏邑又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中国西瓜之乡”两项“品牌”创建,成为商丘市唯一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单位。“中国西瓜之乡”,夏邑是全国第三个、河南首个获此称号的县市。“中国西瓜之乡”的成功创建,大大提升了夏邑西瓜的知名度,大批省内外客商慕名而来,坐地收购,价格大幅提升,瓜农增收十分明显。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了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培育新型主体,夏邑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项目投入为依托,以农业科技“110”为指挥平台,外联顶层技术单位,内依本县多部门产业发展技术联动体系,开展了“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百企帮百村”等科技普及和推广行动,确保了产业扶贫的技术支撑需求。

2016年至2017年,夏邑县利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安排投资841万元,实施贫困劳动力职业教育220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960人,培训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33人。

夏邑县还全面开展了现代农业园区认定工作,在项目建设、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以此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截至目前,全县有8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了脱贫攻坚工作,扶持贫困户2323户、贫困人口6319人。

用活财政政策,是激发内生动力的有效举措。针对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想创业缺资金的贫困户,夏邑县出台了《夏邑县精准脱贫项目辅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贫困户与村委会、乡政府签订协议,明确资金用途,按养殖户3000元、种植户2500元、外出务工者2000元的标准,组织对贫困户产业发展辅助资金的发放。

“目前,全县已完成贫困户产业发展辅助资金发放1824.22万元,资助贫困户7587户。据统计,在享受辅助资金资助的贫困户中,有6230户已实现稳定脱贫。”刘海鹰说,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让全县扶贫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针对已脱贫的贫困户,为巩固其产业发展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脱贫不脱政策,夏邑县出台了《在全县开展脱贫致富星级户评选的意见》,每年组织两次脱贫致富星级户评选活动,并按等级给予2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通过脱贫致富星级户评选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干劲,激发了广大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夏邑县还利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135万元,完成了143个贫困村扶贫车间项目建设。每个村根据本村实际分别建设了500~100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扶贫车间,引导吸纳了一批本村本土“小老板”和致富带头人回村创业,助推了贫困村村级主导产业发展,实现了“送岗上门、就近就业”。扶贫车间的建设使用凝聚了多方力量,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了贫困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初步形成。

“夏邑的产业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效果显著,成绩斐然。作为省级贫困县,在产业扶贫实践中创新了扶贫机制,激活了内生动力。”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程传兴在参观了几个扶贫产业点后感慨地说。

调研组在太平镇永震园林参观。

撬动金融杠杆,解决资金瓶颈

资金,是产业扶贫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夏邑县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富人走、富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了涵盖财政、金融、保险、贫困户、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融资投入联动体系和多种合作模式。

畅通小额信贷扶贫之路。夏邑县首创提出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金融机构+建档立卡贫困户+财政贴息”的小额信贷模式,解决了“放款之忧、贷款之难、还款之困”。截至2017年11月底,夏邑县已为6284户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信贷3.27亿元。

解放款之忧。目前,夏邑县财政投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6850万元,金融机构按风险金1∶5的比例投放贫困户小额信贷,实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坏账全额补偿;投资500万元建立贫困户还贷周转资金池,用于贫困户因贷款期限错配或因临时困难,不能及时还款的资金周转续贷。同时,县里对贫困农户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贷款,按照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西瓜产业是夏邑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解贷款之难。为方便贫困农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各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扶贫主办银行制度,实行绿色通道服务营业网点全覆盖,县里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委会有服务部,小额信贷无担保、无抵押,一次性申请,一站式办理。凡是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信用观念好,自主选择生产经营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填写一张扶贫小额信贷申请表,就可办理5万元以下的扶贫小额信贷。

解还款之困。一方面,金融机构、驻村书记、帮扶责任人负责对申请贷款户调查摸底,跟踪扶贫小额信贷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农信社、邮政银行对贷款户开展立体化诚信教育;金融机构签署《扶贫小额贷款诚信协议》,对贷款户进行诚信知识教育;设立“老赖”曝光台,对恶意违约的贷款户予以惩戒,降低扶贫小额信贷不良率。

为“扶大培强,舞动产业龙头”,实现主导产业扶贫带动,夏邑县还创新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扶贫再贷款+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扶贫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银保六位一体”模式。金融机构按照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1∶5的比例组织发放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每家优秀企业最多可贷2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及扩大原材料基地建设。要求企业每贷款10万元需新安排1名贫困人员就业,且在企业工作满1年以上,月工资不得低于2000元。对不能安排贫困人员就业的企业,必须捐赠贷款总额的6.3%作为扶贫基金,方能享受该笔贷款的财政贴息。目前,县财政已分两批提供7500万元风险补偿金。县信用联社已组织发放企业扶贫再贷款16家、2.2亿元,帮助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12万余亩,直接安排220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了“政府找到了门路、银行盘活了财路、企业找到了出路、贫困户找到了富路”的“四路同步”发展目标。

“夏邑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主要特点是扎实、特色、精准、完善、有效、长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在调研中表示,“夏邑县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值得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夏邑县小额贫困户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河南】夏邑县农广校组织收看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会议
投身农业科普一线 做好致富带头人——记河南夏邑县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李兵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夏邑县西瓜产业发展特点与建议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