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树王村志》之婚俗

2018-01-15 07:18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1期
关键词:男方女方新娘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南省郑州市郊区桐树王村普遍存在送童养媳、买卖婚姻、包办婚姻等现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现象彻底消失了。

桐树王村地处丘陵地带,往东是平原、城市,而越往西越接近山区,生活条件也越是艰苦,因此有“有女往东(嫁)不往西(嫁)”的习惯,俗话说“宁往东走一千,不往西走一砖”。

择偶 旧时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家长觉得门当户对、条件相当,即行定亲。青年人往往无法给自己的婚姻做主,到了结婚当天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妻子)是很普遍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倡导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桐树王的青年男女基本还是由媒人牵线,首先介绍双方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条件,或者双方父母先到对方家里实地察看,通过亲戚、朋友等关系进行了解,经双方都认可后,媒人再介绍双方见面认识,约定适合的时间、地点、场所让双方相互相看,待两人都同意,即建立恋爱关系。尽管如此,受每天都要参加生产劳动、缺少空余时间、农村交通不便,以及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双方真正的“自由恋爱”也还只是一种愿望,大多是结婚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在常年的生活中相互适应。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多数青年都有了到村外读高中的机会,同学、朋友圈的范围大了,与同学朋友中的异性自由恋爱者成为主流。即使是通过媒人介绍的,由于土地自行安排耕种、自由时间充裕,各种交通工具普及、出行见面方便,双方时常见面乃至随时见面成为可能,相互了解的时间和机会更多,自由恋爱成为现实。尤其是2000年后,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交通条件的便利,通信手段的发达,随时可以相约进城,通过逛公园、进餐厅、喝咖啡等适合恋爱的场所进行交流、了解,青年男女真正实现了自由择偶,甚至有些直到决定结婚才会去征求父母同意。

择偶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迁,男女择偶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成分最重要,军人最吃香;七八十年代,在外工作的固定工最受青睐;90年代以后,干部、大学生、成功人士是男女青年的理想选择;2000年以后,阳光、帅气、高学历、事业成功者成为女性择偶的最佳人选。

定亲 正式确立恋爱关系的方式是定亲。依传统习俗,男方会选择吉利的日子,邀请女方父母长辈到家中做客。男方设宴盛情款待,双方互相赠送定亲信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定亲信物一般是小手绢、腰带、袜子、盒粉等小件日用品;70年代,大多以笔记本、钢笔等作为定亲信物;90年代,定亲信物越来越高档,主要有手表、金戒指、自行车乃至摩托车等。2000年后,常以“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高档服装、有一定寓意和数量的现金乃至小轿车多为定亲信物,在部分人中,定亲信物甚至完全由定情、爱情的寓意变成物质利益的交换,这也是新式买卖婚姻表现。

定亲之后,男女双方一般要改口,即随着对方称呼对方父母和家里的老人。

纳彩 纳彩即送彩礼。结婚前,女方有向男方纳彩的习俗。

剪纸:乡村婚俗 资料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的彩礼是四套衣服、两床被褥、金银首饰三类,也有要粮食和钱币的;70年代,一般的彩礼多是两套衣服、两床被褥,也有要家具;90年代的彩礼多是送一定寓意数量的现金、两套衣服和两床被褥;2000年以后,彩礼(礼金)的数量逐步增加到10001元甚至100001元(寓意万里挑一)。

婚前准备 纳彩后,双方进入实质结婚准备期,先拍结婚照,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男方家里给孩子布置新房,安排迎亲喜宴,发放喜帖,组织迎亲车队,安排婚庆礼仪服务公司等一系列工作,女方则要为女儿准备嫁妆和送亲喜宴。

择吉送好 男方派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商谈结婚日的具体事宜,送去选择好的吉日。过礼即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到女方家中送娶亲的礼物,包括一捆粉条、两根大葱、一根肋条(猪肋骨)、一个完整的莲藕,以及烟、酒等礼品,并商量“封礼”事宜。封礼数量的变化很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结婚封礼一毛两毛较为普遍;70年代,5元、10元也不嫌少;八九十年代后逐渐增至50元、100元。2000年以后,上车封礼就要5万元、10万元,下车封个6666元、8888元乃至两三万元的礼包也很常见。

嫁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嫁到桐树王村的媳妇,嫁妆通常是大木箱一个、三斗桌一张、椅子两把、被子两床、衣服四套;七八十年代的嫁妆多为缝纫机、自行车、大立柜、写字台、椅子两把、被子四床、衣服四套;90年代多以组合家具、化妆台、彩电或录音机、洗衣机作为嫁妆。2000年以后的嫁妆,小者如电脑、电动车,大者如小轿车都有,小件用品数量和品类更多,仅随身带张支票作为嫁妆者也有,已很难说清主流的嫁妆都包括哪些物件。

迎亲 20世纪50年代以前,富裕的家庭娶媳妇多用花轿,响器在前边吹吹打打,贫苦农民多采用牛车迎娶、接嫁;五六十年代,新娘都是坐马车牛车被男方派出的人迎娶到家中举行婚礼,那时,凡遇村民娶亲嫁女,生产队一般都会提供用于农业生产的大车给予支持;70年代,迎亲往往用几辆自行车或摩托车;80年代,条件好的用面包车,由新郎上门接新娘到家举行婚礼;90年代以后,少则6台、8台轿车,多则一二十台统一品牌和颜色的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把新娘风风光光接到家中或酒店举行婚礼。

喜联 结婚的双方都要贴大红对联,男方家大门两边必贴“囍”字,女方家则多贴“禧”字以示区别,对联都是“吉日花开梅并蒂,良宵家庆月双圆”“吹箫堪引凤,举杯可乘龙”等吉祥对联。

礼服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般以红色的棉袄(冬季)、裙子(夏季)等服饰作为新娘的礼服。2000年以后,白色婚纱成为新娘的首选。新郎的服装则慢慢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军装、中山装、夹克,过渡到今天的西装领带。

撒吉祥 20世纪90年代以前,新娘进入男方家门后,首先要用切碎的谷秆拌上碎红纸,加入一些硬币、喜糖之类撒在新娘头上、身上,后逐步改用彩色纸屑,以增添喜庆气氛。

拜天地 到了良辰吉时,在司仪主持下开始婚礼,同时要鞭炮奏乐以增添喜庆。现代婚礼一般是先由主婚人为新人送去祝福,让客人吃好喝好,祝愿婚礼成功,再由证婚人夸奖新郎新娘,表达叮嘱与期望。在司仪主持下先拜天地,再拜父母,之后拜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大伯、叔叔、大娘、大婶,以及其他七大姑八大姨的远近亲戚,受拜者听到新娘的称呼就要送出红包。接下来,新郎新娘对拜,双方交换婚戒、饮交杯酒,点燃红蜡烛,婚礼结束。

喜宴 进入21世纪,村民逐渐放弃在家举行婚礼、待客的习惯,选择去酒楼饭店预订宴席,这种方式慢慢成了一种新的习俗。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贺喜的人往往很长时间行走在路上,旧式宴请多是中午之前待客一次,下午2点以后再盛宴款待。改在酒楼饭店设婚宴后,一般中午1点左右开始。婚宴菜肴一般为十热、十凉、两个汤,另有各类酒水和饮料,菜品丰富。

闹洞房、闹公婆 闹洞房是重要的婚俗之一,吃苹果、掏鸽子、新娘腰上拴气球等,闹洞房的形式五花八门。公公婆婆在儿子结婚之日也会被打闹,脸被涂黑、头戴花帽,主要是为了博大伙一笑,图个喜庆。

添箱 旧式的添箱,是新娘的兄弟在婚礼的次日到男方家中,看看自己姐姐(妹妹)是否孝敬公婆,说些让公公婆婆等长辈多包涵、多指点之类的客气话。同时,新娘要在这一天拜望同家族的长辈。

回门 婚礼第三天,新娘带新郎到自己娘家,称作回门。购买几样好礼物,一家人欢欢喜喜,共同进餐,新娘的父母也会叮嘱女婿好好过日子等。

接九回九 结婚后的第九天,女方娘家来人接新娘回家,称“接九”。新娘被娘家接回住9天,然后再送回婆家,称“回九”。至此,结婚的一切程序全部完成,以后逢年过节,尤其是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以及娘家的庙会日,女儿都要携儿带女同丈夫一起去看望父母。

上礼 上礼就是结婚者的亲戚、朋友、邻居为结婚者送礼物、礼金。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礼50元则算大礼,进入21世纪后,上礼一般以100元为起点,2012年前后,上礼200元就算数量少的了。各时期上礼一般有个下限,更近的亲戚、关系更好的同学朋友要想多上礼,数量则没有上限。

猜你喜欢
男方女方新娘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自制
妻子出轨怀孕,丈夫可以提出离婚吗
节约
新娘,你很帅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幸福的“围头新娘”
孩子尚幼,不能离婚?
结婚季 新娘美甲推荐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