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县医院的坚守与突破

2018-01-15 09:44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20期
关键词:科主任张华江阴市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实现基于O2O模式的智能诊疗与管理流程闭环;建设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宗旨的智慧医院,均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近年发展目标之中。

江阴是历史文化名城,大文豪苏轼的名诗《惠崇春江晚景》描绘的就是江阴的自然风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正适合描绘改革开放至今的江阴经济。这里诞生了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县域内有40多家上市公司……

“让医疗卫生与地方经济发展并行!”作为县域内的龙头公立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华表示,这是医院的担当与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

江阴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897年(清光绪23年)成立的福音医院,1952年公立的江阴县卫生院与江阴人民医院(福音医院)合并,正式成立江阴县人民医院。1987年,江阴撤县建市,医院正式更名为江阴市人民医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阴的医疗相较于周边地区一直发展得不错。”张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1990年他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大四学生来江阴市人民医院实习。本来是张家港人的他因为医院在周边地区享有较好的声誉,1991年毕业之际,在领导的盛情挽留下,他选择了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做一名心内科医生。

如今,张家港与江阴的龙头医院在“中国县级医院百强榜”前10位呈PK之势,于张华而言有微妙的感受,但更多的是一种荣耀。

驻守百强榜前三的奥秘

近年,国内某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县级医院100强”年度榜单上,江阴市人民医院连续坐镇前三。

“榜单是一个侧面,包括今年1月医院由三乙跃升为三甲,在我看来,都是医院几代人的付出与努力取得的成效。”张华表示,在自己任内,继续发扬医院笃学重研、病人至上、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是不变的管理宗旨。

科研是强院之基。2017年8月,医院消化内科申报的《PAX2激活Inc—HIF1A-1调控乏氧信号途径对食道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这是医院连续第五年、消化内科连续第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16年,全院发表的SCI论文达40多篇。为全国各大医院所重视的两项指标,江阴市人民医院均有卓越斩获。

此外,近四年,医院共申请到省自然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30余项;全院各类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49篇,北图350篇,中华级杂志138篇,SCI论文收录119篇。

支撑这一系列数据的是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实效。截至2016年末,临床医师队伍中博士26名,硕士350人,超过医师总数的40%;培养省级专科护士37名,无锡市级专科护士14名。全院高级职称人员399人,为2011年高级职称人员数的2.7倍。每个专科均有专业学科带头人,各科均培养了1~2名后备人才。目前,共有国家级学会任职10人次,省级学会任职102人次,无锡市医学会34人次。

谈及成绩背后的管理举措,张华自信地表示医院有一套“长效管理的抓手”,他具体介绍为科主任考评体系以及护士“四级八岗”透明晋升体系。

在江阴市人民医院,护士实行岗位管理,同一岗位的护士,无论编制内外,奖金一致。而学历、发表论文、社会兼职等均构成岗位升级的条件,“同样是专科毕业,但修读本科后,你可以主动申请往上跳岗,只要通过考评就可以实现类似的‘跳级’。”张华介绍,医院现有5名护士在职取得硕士学位,下一步可能考虑直接提拔其中1~2位担任副护士长,“让其他护士重视学历提升。”

科主任考评体系在医院实施已有十多个年头,“在我担任医务科科长期间建成雏形,开始实施”,张华介绍,科主任考评共有四大维度,包括个人情况、业务工作、科研教学和科室管理,后面三大项实际上是团队考评,因此也使得科主任考评备受各临床医技考评单元每一名员工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个人情况的考评指标包括学历、学术地位、医德医风、论文著作、科研创新、外语水平、荣誉奖励、组织纪律等项,“其中最关键的是学历以及在医学会任职的情况”,张华举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十多年前是本科学历,后面一路读到博士、博士后,现在是博导,这与医院的考评导向不无关联;而超声科主任是无锡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的主委,无疑会给科室加分。

但侧重考评团队的评价体系也使得科主任个人优秀与科室优秀并不直接画等号。“诸如科研创新中的新技术应用、科研项目与基金的申报等均加分很多;而医疗事故或纠纷则会遭致很多减分。”张华表示,科室按分数排名,历年顺序变动很大,“不进则退,逆袭、被赶超均有可能。”

他进一步解释这套考评体系,以其中分值最重、满分达50分的“业务工作”(区分临床手术与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为例,“以往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各25分满分;近年我们意识到应该更注重质量,于是重新调整布置为业务量、效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感染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等指标,更好地嵌入新的管理理念与抓手。”

以临床路径为例,新的考评体系让每个科室做的每一例临床路径都得分,但得多少,是0.1分还是满分1分,取决于何时入组、何时出组,“不论如何,考评体系要发挥正向的引导作用。”张华还介绍,近年来,医院将抗菌药物管理列入考评体系后,全院指标一片向好并趋于稳定,“今后会考虑逐步降低这项指标的评价权重或者撤下这项指标,换上其他对当前工作薄弱点更具针对性和导向性的指标。”

而科主任考评体系之所以具备强有力的引导性与震慑力,还在于配套有严格的奖惩机制。“连续两年排名倒数一、二名的科主任,直接降级为副主任;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一的科主任,直接免职。”张华表示,考评制度实行以来,有几位科主任因此被免职。

奖励也有一套规章,每年考评后,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系列各取前六名,给予科主任和科室成员不同程度的奖励;医技科室系列取前二名,同时奖励科主任和科内人员。

业务开展、科研创新、重点专科建设等,科主任是名副其实的团队担当,医院管理中赋予其相当的责权利;在充分授权中层的同时,江阴市人民医院也不断提升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工作满10年,出去攻读博士的医生,取得学位回来后将有机会直接升任科主任,但同时我们也会对其有考评的约束。”张华向记者介绍医院出台的新的人事政策。

战略先导 信息化先行

作为一家县级医院,江阴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具有起步早、投入大、科学规范成体系的特点。

分管副院长陈国强向记者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始于1997年,近几年的专项投入均在医院业务收入的1.1%左右,形成了以万兆光纤为主干、以千兆到桌面的医院局域网为基础、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医疗信息为主线、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以集成平台为核心,满足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集临床和医院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

展开这一数字化平台,陈国强介绍了医院当前信息化的五大板块:分别是包含45个模块的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共20个模块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CIS)、知识协助与管理平台、集区域LIS/PACS/供应室消毒配送与质量追踪管理系统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以及包含10个模块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信息化方便患者与诊疗,陈国强评价医院整个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实现了对全院的资源(人、财、物、医疗)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运用所有的信息资源为患者提供先进的、便捷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全面优化和整合医院内部的资源以及医院外部的信息资源,为患者、临床、管理服务。

医院从2008年开始使用包括移动医生站、移动心电等基于无线的临床信息系统,使医护人员随时随地获取全面医疗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恰当的诊疗,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理念。

信息化让管理增效,当前,在医院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已建立医院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从医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医院收入、成本、收益,医院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采集、统计、分析、评价,并以不同管理者的不同视角,任意选择归集指标体系,适应各方面管理的需要,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数据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

以人才管理为导向,医院建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人才管理数据库,包含“人事档案”“继续教育”“科研管理”“人才管理”“学科管理”“科研管理”五大系统功能。

此外,院长综合查询与分析、医院综合经营决策、经济核算绩效考核管理、人事工资管理、医疗综合统计、科教管理、科室核算管理等系统的建成,均让医院管理如虎添翼。

而内部系统间互联互通,医院已经开展集成平台、数据标准、数据中心、数据应用等方面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整合了15个生产系统的70类病历数据,统一数据管理,实现病历书写智能化;2015年6月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评为电子病历“五级医院”。

分管医院信息化10多年,陈国强笑言自己已修炼成为临床、管理与IT融通的三栖人才;他同时坦言,医院信息化一定需要给医疗给管理以重要支撑才有意义。

信息化体现了医院发展的战略,陈国强向记者介绍了2017年至2020年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实现基于O2O模式的智能诊疗流程闭环;实现基于O2O模式的智能管理流程闭环;面向医生、患者的两大知识库建设,实现智慧诊疗;建设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宗旨的智慧医院,协同全市各类医疗机构,为市民提供综合性健康服务等均在目标范围内。

江阴市人民医院

改善体验: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发展百年,江阴市人民医院的服务宗旨始终是“病人至上、救死扶伤”,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医院一直在持续推进中。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医院门诊大楼尽管建成已有年头,但采光极好,窗口设置与走廊通道距离适当,人流并行不悖。绿植的摆放增添了候诊、就诊环境的温馨感。分管该项工作的院纪委书记陆志洪介绍,医院设候诊区10余个,爱心候诊椅900余张;提供免费开水,设置爱心书屋,引入新华书店、便利店、自助银行,开通残障服务绿色通道服务、专家误餐服务等,极大方便患者就诊。

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高度关注对患者体验的改善程度,包括移动点餐、ICU探视室系统、员工停车卡智能引流方便患者停车等措施。

门诊预约方式多样化,更是近年来结合信息化提升就医便捷度的重要举措。设置多渠道的预约体系外,医院根据运行的情况对预约挂号流程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现场咨询等形式和途径,将预约专家名单、预约流程、注意事项等信息在医院网站、就医指南等处登出,提高患者知晓率,提高门诊预约的一次成功率。

陆志洪告诉记者,当前医院的专家预约就诊率已经达到30%,在面积不大的县域内实现该目标已十分可观。下一步还将继续强化引导,尽快实现预约就诊率达到60%,医院科主任考评体系中已将预约就诊作为一项考评指标。

如上文所述,护理人才培养是医院近年的管理重点,目标是让护理素质提高、医疗品质提升。在护理模式方面,医院也有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小组责任制或个人责任制整体护理,让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护理。设置双需排班促进连续护理;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实现电子病历菜单式,让每班书写时间≤30分钟,缩短间接护理。

护士长每日床边查房;让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位护士提供整体、连续、协调、个体性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家的温暖;责任护士床边护理第一时间观察病情,运用专业的护理陪伴患者康复。这些正是落实责任制护理的意义所在。

医院院办马晓峰主任告诉记者,自2003年以来,医院坚持每两年举办一轮“万千百”活动。“万”就是电话随访万名出院病人,“千”就是职工提出千条意见建议,“百”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百项优秀举措。正是通过年复一年的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持续改善各环节服务流程的一种医院文化与有效举措。

“如果每一轮万千百活动,我们都能积极采纳与认真落实百条优秀建议,而且是经过筛选大家公认的好建议,医院在管理与服务的质量方面势必一年更比一年好。”马晓峰还介绍,针对患者满意度,医院坚持每月在候诊区、输液室、中心采血室、服务窗口等地方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门诊部结合满意度调查结果开展问题排查和落实整改,切实改进患者的就诊体验。

猜你喜欢
科主任张华江阴市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年轮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白衣天使
初心不悔,甘之如饴——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教授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汉中:科主任的“留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