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应有“探究”味

2018-01-15 13:54王白玲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探究实验教学反思高中物理

王白玲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63-0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忽略假设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将“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这违背了实验课的初衷,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把验证性的实验课变成活动式的、探究性的实验课。

探究性实验是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未知结果的情景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配合,学生运用已有物理知识及实验技能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实验形式。探究性实验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更着力于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它是一个探求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要突出“探究”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作为一线教師必须意识到,教师只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教师设计的实验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计教学导语,尽可能地对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的疑难问题或者意外情况有所设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完成一次成功的探究课。

例如在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实验中,教师甚至都不用提这个新名词,只要让各小组测量相同压力或不同压力下的静摩擦力,学生自然会发现静摩擦力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它是有最大值的,整个过程顺理成章地为学生建立了“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其次,教师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要有梯度,因为学生的知识层次有差别,有梯度的实验器材可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探究需要,便于比较不同的探究结果,得到正确的结论。

例如“弹力”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弹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弹力方向和形变方向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实验,准备不同的探究小器材(橡皮筋、弹簧、软尺、弹力球等),供学生触摸、观察。这些器材源于生活,一方面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橡皮筋和弹簧的形变是单向的,软尺和弹力球可以多向地产生形变,这丰富了学生对形变方向与弹力方向间关系的理解。此外,橡皮筋、弹簧和弹力球也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形变程度与弹力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探究需求,学生在深刻掌握知识的同时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

最后,教师要在探究实验的条件与目的方面设置“障碍”,让学生在越障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知识体系,深刻体验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例如“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一节是探索规律的实验课,重点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设计好学案,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教师可以借助学案提示鼓励学生讨论、猜想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需要测量哪些量、记录哪些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实验教学反思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智能力
气泡的速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
加强实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