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

2018-01-15 13:56冯卫东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阅读图书馆学校

【关键词】图书馆;学校;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72-01

【作者简介】冯卫东,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0)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几年前,我想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办一个有点理想的学校,得到翔宇教育集团卢志文先生的赞同与支持,我们一起深度考察北京朝阳区某新建校,在商讨办学理念时,不记得两人中哪一个即兴说出这句话,总之,很是为此兴奋了一阵:“把图书馆建在学校里”,这是常规思路,通常做法;而“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却不只是一种创意表达,更凸显学校作为求知殿堂的独特功能与价值,也彰显了我们对学校教育应然状态的返本之情、归真之意。试想,倘若学校就像一座偌大的开放图书馆,倘若师生触手可及的是赏心而适口的优美作品,倘若学生能在教师亲和而又适切的指导下自由自在阅读心仪已久的名著……学校是不是很美好、很理想?是的,“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可为也应为;而如果有人觉得它是一个“乌托邦”,那无妨借用孟子的话来回应他:“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后来我没有去做校长、办学校,自然无由将这一理想付诸实行。可喜的是,有不少学校实质上即如此想、这样做,他们将学校或班级“建在图书馆中”,更将师生丰富的心灵生活建构和滋润于由优秀图书所垒筑而成的人类美好精神世界里。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应该就是这样的,他们主动、自觉、积极、有效和优质地建构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使师生在读书中悄然拔节,快乐成长。在读校长关于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建设之文字的过程中,就可以想见优雅的“学校性格”、儒雅的师生气质,而这些只能生成于瀚墨播芳的气息中,渐长在书香氤氲的氛围里。

——他们把对阅读的注意力更多集中于、聚焦到课外。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我们讲,学校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外活动、师生业余生活。可很多学校让课外成了课内的一种简单延伸,不留“课外”。王栋生老师撰文,认为学生没有了课外,学习就不完整。重视课外,实则是对学生“完整人生”的尊重与眷顾。

——他们把阅读对象的选择更多指向于名篇佳作,而且对此进行系统性构划。读整本书、读经典著作甚至读大部头,在人们习于刷屏、惯于微阅读、喜欢碎片化习得甚至爱上“一地鸡毛”的當下,可谓逆流而上。但我们知道,碎片不能建成精神大厦,“鸡毛”也无法绘制思想版图,要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优秀作品阅读是一道绕不开的成长驿站。

——他们把阅读活动的形式搞得丰富多彩,使读书不只为了“识字”,还为了“识事”。校园围绕大文科建设而进行物型课程开发,校报校刊编辑与出版,读与写、讲、做活动的结合与融合,学生参加汉字书写大赛、青春剧演出而披金折桂,等等,使得阅读不再平面化,而成了一种立体式实践行为。多媒体时代的阅读应该是“融媒体”性的,它的意义不限于阅读介质的多样、渠道的多种,更在于阅读对生活乃至人生的影响:读书不只是一种学习样式,也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

我很“惊艳”于他们对阅览室的升级改造,1000多名学生可以在这里共读。这一事件的隐喻意义在于,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本身就是一所“阅读学校”,或者说,本身就是一座图书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图书馆学校
图书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学校推介
去图书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