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从容 无为而为

2018-01-15 13:58顾润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平等对话政治素养

【关键词】政治素养;平等对话;生活课堂;非功利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1-0079-01

【作者简介】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南京,210013)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我与杨维风老师相识于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命题,20多天朝夕相处,聊时事、教学、生活、人生,无所不谈。闲聊之中,杨维风老师丰富的学识、对教育教学独到的见解,以及淡雅从容的风度都吸引了我。出闱后,便找一些他的教学论文来读,有幸还听了他的几节课,对他的认识也逐渐丰满了起来。

同杨维风老师交流,发现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过一会,他便会问:“你看呢?”问完后他会很认真地看着你,等着你回答。与他刚交往时,我并未對他的这种习惯性做法加以深究,及至听他上课,才明白其中的意味。课堂上,杨老师也如聊天一般,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关键之处就会来一句:“你们怎么看?”然后便是学生的侃侃而谈和他的认真倾听。在杨维风老师看来,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师生之间要在相互尊重中交流,在平等对话中沟通,才能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这样的教育,学生入脑入心,乐于接受。

当下,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非常熟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通常采用“背—默”的方式,促使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至于记忆的内容是否有价值,却很少考虑。这种功利性的做法,背离了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程的性质,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相比较而言,在杨维风老师的教学中少了一份功利,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一份淡定和坚持。杨维风老师非常重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从他的研究文章《改进思政课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到《略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路径》,再到《以德为先,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等,不难看出他把德育看成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和生命,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师都懂的道理,但很少有人敢在“育人”方面做出自己的尝试,因为怕丢掉“分数”这块阵地。新课程改革以来,杨维风老师下定决心变革自己的课堂,提出要打破“小课堂”,将社会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他看来,生活是教学的源头与活水,只有联系社会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体现强大的生命力。课堂不同于生活,但课堂可以再现生活。杨老师通过情境引入、问题探究、交流评价,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发现、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

纵观杨维风老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用“教学即研究”这句话概括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教学主张上,他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循着“发现问题——研究课题——改进教学”这样一个思路,不断地探索、积累、提升,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正如他在教学上的非功利一样,在教学研究上,他也抱着一颗非功利之心在潜心研究。但就是这样一颗非功利之心,成就了他教学上的大家风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等对话政治素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构思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浅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谈编辑的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实现师生的和谐互动
浅谈对讨论式教学的认识
加速课堂生成重视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