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都市与文化开封

2018-01-15 10:30卫汉青
中关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汴京中关村科技

为什么是中关村?

今年九月下旬,我到海淀区昆玉河边的一个小区访问了“王码五笔”的发明人王永民先生。这位中关村的大佬,曾经以他独特的贡献,为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铺垫了一条“捷径”。由此,他也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

国庆节前夕,北大方正几位朋友来到我们《中关村》杂志社,送我一本《王选传》和一本《王选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文集》。大家知道,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的创始人,也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

一个“五笔字型”,一个“激光照排”,都是恩泽华夏、光耀神州的辉煌成就。两个“当代毕昇”为什么都出现在中关村呢?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中关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样本和缩影,作为中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已成为国内外人士的共识。今年5月,我们《中关村》杂志主办的北京科博会“中关村创新论坛”,就在我们今天这个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多功能厅举行。论坛主题是“致敬!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并且评选出了40位“中关村杰出贡献奖”。中关村流传着一句话:“没到过软件园,不算到过中关村。” 今天我们开会的地方就是中关村软件园,大家对这里的环境,对中关村所达到的高度和联想、百度、新浪、腾讯、网易、滴滴、甲骨文、IBM等这么多顶级高新企业云集于此,应该感受更深。

为什么是中关村?中关村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别的地方?许多人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中关村是如何走来的?

海淀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中关村

许多人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大家想知道,中关村的创新发展靠的是什么?当然,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阳光春风,但是中关村所在海淀区的文化环境的“沃土水源”也是一个很大因素。

近一、二十年来,人们将海淀区的文化归纳为“红、兰、皇、法、中”五个支流。

“红”是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从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曹雪芹移居西山,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曹雪芹辞世,他在海淀西山地区生活了近30年,曹雪芹故居、樱桃沟、曹雪芹小道、曹氏风筝等遗迹传说星罗棋布。

“兰”是纳兰性德文化。纳兰性德是清代第一词人,王国维曾有“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极高评价。加之其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射猎、围棋皆为国手。出身贵族,却生性淡泊,专好结交布衣之人。又忠贞于爱情,虽英年早逝,但光彩照人。近年来,海内外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迷会”和“纳兰热”,流传有“看王家卫电影,读张爱玲小说,吟纳兰性德词”的说法。纳兰性德长期居住生活在海淀,死后埋葬在上庄皂甲屯。他留下的不仅仅是“纳兰词”,也有许多遗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

“皇”是“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文化。海淀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历代帝王在此兴建离宫别苑,清代康熙朝起历200多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并引领形成了上百处王公贵宦的私家宅园。有清一代居住在海淀镇的“样式雷”家族,更是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宏伟建筑的设计者。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文化,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法”是中法文化交流。20世纪初,法国大使馆友好人士铎尔孟、贝熙叶、圣·琼·佩斯等,与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民国名人,活跃居住于海淀西山一带,创办中法大学,推送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富春、陈毅、冼星海等学子赴法勤工俭学,做了许多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事情。这里离西山不远,大家有时间可以到贝熙叶的贝家花园、桃源观、金山寺等地方转转,可以看到一些中法文化遗迹。当年圣·琼·佩斯曾在桃源观创作了《远征》长诗,1960年还获了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圣·琼·佩斯纪念亭在金山寺落成,著名法国诗人雅克·达拉斯和我两人揭了幕。

“中”是中关村文化。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在中关村一带规划建立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学城和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大学城。改革开放后,这里更崛起了惊艳于世界的中关村。60多年间,中关村形成了一个举世罕见的文化科技高度聚集的中心。2001年,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将中关村评选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茅以升、周培源、赵忠尧、华罗庚、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陈景润、陈春先、柳传志、王选、俞敏洪、李彦宏、雷军等,这些中关村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知识英雄,无疑是肩起共和国春天的青松翠竹。

由此不难看出,中关村这座科技都市之所以能够在海淀诞生,在于这里的文化环境得天独厚、源远流长,一有阳光春风,科技创新的种子最容易在这里萌芽、伸枝、展瓣、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汴宋时期也曾出现文化科技的共同繁荣

前面我们提到中关村的王永民、王选,他们二人都被誉为“当代毕昇”。众所周知,毕昇是北宋汴京时期的一位印刷匠,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印刷时间,提高了效率,被列入我国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400年后传入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造福于人类。

昔日毕昇和“当代毕昇”又有什么关联呢?

简言之,他们都是出现在相对来说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代。或者换句话说,科技创新和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几个时期思想和文化非常繁荣,从而诞生了大量科技创新成就。

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群起,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经济、科技的繁荣发展,所以才有了土木建筑的鲁班、都江堰的李冰、发明中医“四诊法”的扁鹊、战国墓出土的音乐编钟、二十四节气、九九乘法表、勾股定理等。

另一个是汉代和唐代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经济和科技繁荣鼎盛的时期,因而才诞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蔡伦、张衡、孙思邈等文化、科技巨星。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北宋汴京时期。北宋时期政治相对清明,从而使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唐宋八大家,北宋时期独占六家。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苏轼更是集诗、词、文、画、书法之大成,且都达到了顶级境界,被很多学者推崇为中国文化第一人。虽然不好关公战秦琼跨代相比,但从总体高度和广度衡量,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就连北宋的几个皇帝,如宋徽宗,其绘画、书法等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当时的北宋就以汴京为代表,人口达到了上百万,风景绮丽,气势恢宏,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宋瓷、木板画、汴绣、清明上河图等文化艺术作品登峰造极。文化的兴盛、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促使大量科技创新随之伴生。印刷術、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虽然诞生于宋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都在北宋时期。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更是推进人类文化的一大革命。北宋沈括反映技术革新成就的巨著《梦溪笔谈》,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沈括的这部科技巨著虽然晚年完成于镇江梦溪园,但他15年在汴京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研究天文历法,后又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没有这些经历,无法完成《梦溪笔谈》科技巨著。当时的许多科技发明和丝绸之路正是以汴京为起点,走向全世界。

如果说,中国几千年历史,汴京9帝168年是中国文化、科技最为辉煌的时期,一点都不为过。

欧洲的工业革命源于文艺复兴

2007年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凌志军在对中关村调查了两年后,写了一本《中国的新革命》,他将中关村发生的一切称之为“中国的新革命”。

从中关村的新革命,从汴京的文化和科技的辉煌历史,我们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文化艺术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数学、天文学、建筑学等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涌现了许多文化、科技大师。如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后期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文化为标志,宣扬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以人为本,崇尚理性,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等群星闪耀,从而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由此带动了1760年爆发于英国、持续近百年的欧洲工业革命。此后的欧洲,社会飞速进步向着工业化迈进,诞生了瓦特、牛顿、爱因斯坦等科技巨匠,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美国硅谷源于文化积淀深厚的旧金山

中关村为什么说是创新发展40年?需要从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说起。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在选拔对科学有贡献的人出席这次科学大会时,中国科学院推荐了10人,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所研究员陈景润和研制成功核聚变“托卡马克”项目的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作为两位最年轻的代表入选。

我曾采访过陈春先,他参加完科学大会后,6月份随着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了美国。

陈春先考察的是美国核聚变项目。在考察过程中,他对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区的新技术扩散区产生了浓厚兴趣。

美国旧金山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区,坐落着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多所著名学府。在这些学府周边,诞生云集了苹果、英特尔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被迅速转化为产品,每天都在创造着巨大的财富。走在这片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陈春先心头的思绪无法平静,“我们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

1979年到1981年,陈春先又接连访问了美国硅谷。

在中国科学院的座谈会上,在北京市科协的交流会上,这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一室主任、等离子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大声疾呼:“经济要发展,就要搞技术扩散。应该把科学技术和人才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扩散,像把墨水滴入水杯一样,扩散开,把水染蓝!”“要把中关村建成‘中国硅谷!”

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身体力行,带着纪世瀛、崔文栋等十几位中科院同仁,在一间十几平方米、俗称“鸡窝”的后平房仓库,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播下了中关村第一粒种子。

陈春先此后虽然遭遇了种种坎坷,还有两次被绑架,创办十多个公司都失败了,但我们绝不能说他是失败者,因为他是突破传统科技体制的闯将,他是中国知识经济的先行者,他是中关村第一人!

由此不难看出,中关村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硅谷”,是因为它起源于美国的硅谷。

美国硅谷之所以形成于旧金山,也非偶然。1848年,旧金山发现金矿,在淘金热中迅速发展。随着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落户于此,截至2018年8月,这里成为185位诺贝尔奖得主、22位菲尔兹奖得主、52位图灵奖得主的诞生之地,总量位居全美城市第一。

20世纪起,旧金山也一直是美国嬉皮士文化、雅皮士文化、近代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中心。旧金山也是联合国的诞生地,1945年《联合国宪章》就签署于闻名遐迩的金门大桥旁。正是旧金山文化、科技的丰厚沃土,孕育出了世界科技史上划时代的硅谷。

综上所述,显然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一块思想丰沃、文化繁茂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科技创新的花与果。反之,在一块思想僵固、文化荒芜的土地上,很难出现科技创新的丰收。

曾经辉煌的“汴京”

历史上曾经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辉煌无比的“汴京”终于还是衰落了。

1126年徽、钦二帝北虏之耻,既是宋朝的超级伤疤,也是汴京鼎盛史上的休止符。

后人曾经寻找出很多原因,如重文轻武、强敌环伺、守内虚外、听信谗言、昏君迷信等。北宋的文化、科技、财富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但军事方面却一直不行,终于让金人南下灭掉了。

在长矛大刀、胡马骑射的古代,战争的胜负并不以经济、文化的先进为砝码。有学者就谈到,汴京时期的北宋,以火药等三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制造出克敌制胜的武器,打败游牧民族的辽金。

欧洲也曾遭遇蒙军铁骑的纵横扫荡,一直打到东欧和意大利。但此后欧洲相继崛起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欧洲已成为近几百年世界的强盛之地。

文化和科技只有相辅相成、共同繁荣,才能无敌于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期待着“新汴京”的涅槃重生

去年,我曾到开封转了清明上河园、开封府、相国寺等几个地方,惊喜地看到昔日“汴京”似乎又涅槃重生。

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即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北宋的汴京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的集大成者。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文明历数千载演进,盛极于赵宋之世,其后势衰,终必复振。”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认为:“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宋朝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绝后的。”国际上汉学界则对宋朝的评价超越了汉唐:“东方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时代”、“最让人激动的时代”。

如何擦亮这样一颗辉映几千年历史的明珠,让她重新闪耀在中国的东方?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世纪话题。

根据海淀和中关村的发展经验,结合开封的历史积淀和资源,新时代的开封应该紧紧抓住文化与科技两个牛鼻子,坚持两翼双飞、齐头并进。

具体措施:

第一,广聚天下才。尤其从北京、上海、武汉等人才聚集地吸引各种文化、科技、教育人才。

第二,规划要先来。汴京曾经是当年世界上最恢弘、最美丽的城市,许多都埋在了地下。要请懂历史、懂生态的高级专家做规划,不能重蹈许多城市千篇一律、格调低下、缺乏特色的覆辙。如中关村的土人景观设计院院长俞孔坚,是美国艺术科学院的院士,曾在国内外设计领域获得多项大奖。要请这样的顶级专家做设计,否则有负于汴京的身份。

第三,直追根与脉。开封不仅要复建和新建一些标志性的项目,更要追溯和研究以汴宋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内涵和精神。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东坡文化论坛”等类活动,请像王鲁湘这样的文化学者策划主持拍摄以汴京为中心的北宋文化电视片等。

第四,用好老招牌。汴宋时期有许多世界上叫得响的老招牌,要弘扬广大,充分利用。如策划、发起、举办一些“苏轼杯中华诗词大奖”、“沈括科普图书奖”、“毕昇科技发明奖”等。或者以“清明上河图”、“铁塔寺”等为背景,策划拍摄一些电视剧、纪录片等。

总之,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的精神,做到:重張昔日辉煌汴京,再塑繁荣文化环境,打造当代科技新城,焕发八朝古都丽容!

(本文系2018年10月11日,中关村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卫汉青在“智汇开封 以新出彩 ——开封·中关村智酷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创新合作交流会”上的主题演讲报告)

猜你喜欢
汴京中关村科技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