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2018-01-16 22:53辛霞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列奈瑞格甘精

辛霞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200)

2型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目前,虽然糖尿病无法得到彻底治愈,但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在本文中就从我院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探究分析了长效胰岛素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内容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内有2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56.4±7.3)岁,病程介于2年到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3.5)年;对照组内有24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7.7±7.2)岁,病程介于3年到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9±3.6)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以及病程)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以具有可比性。

1.2 出入组标准

入组标准:(1)所有入组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2)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出组标准:(1)已出现高血糖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的患者;(2)合并有严重的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1.3 方法

入组之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

对照组: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其中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为0.2~0.4U/kg/d, 按1∶1的比例分配在早餐和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并对血糖进行检测,根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U,进行胰岛素剂量的增减[2]。

观察组: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并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其中甘精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为0.1~0.3U/kg/d, 每天晚上睡前(22时)皮下注射1次,瑞格列奈初始剂量为0.5~2mg之间,每天3次,且均在进餐时口服,同时对血糖进行检测,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1~4U,并据患者餐时血糖水平进行瑞格列奈剂量的调整。两组患者均在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3]。

1.4 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当空腹血糖值小于7.0mmol/L或血糖降幅程度大于30%时则可判定为显效;当空腹血糖值小于8.5mmol/L或血糖降幅程度介于10%到20%之间时则可判定为有效;而当空腹血糖值以及血糖降幅程度不满足上述标准是则判定为无效。统计两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作为用药安全性的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均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n)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并以χ2检验,若检验所得的P值<0.05,则代表所对比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明显较高,对照组的显效效率为42(84%),其中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42(84%)、8(16%)以及0(0%),观察组的显效效率为48(96%),其中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48(96%)、2(4%)以及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000)

2.2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进行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治疗前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0.6±1.1)%、(11.6±1.3)mmol/L以及(12.2±2.5)mmol/L,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6.2±0.2)%、(6.8±1.4)mmol/L以及(8.1±1.9)mmol/L;对照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1.2±1.3)%、(10.1±1.6)mmol/L以 及(11.8±2.2)mmol/L,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7.1±0.5)%、(5.8±1.4)mmol/L以及(9.4±2.3)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值分别为3.5233/7.2760/1.2011,治疗后的T值分别为6.4616/5.0507/4.3576。

2.3 对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药剂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

胰岛素用药剂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对照组的胰岛素用药剂量(32.6±8.7)U,观察组的胰岛素用药剂量(19.2±5.1)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4.000/13.2875)

3.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导致糖尿病的诱因为胰岛B细胞内分泌功能衰退以及胰岛B细胞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当患者确诊为糖尿病时,通常需要终身采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血糖含量过高对患者的靶器官造成损害。通常情况下,若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胰岛B细胞功能有显著衰弱,而单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也就需要在选择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岛素进行注射治疗[4]。

临床上采用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注射用量很难符合人体生理内分泌节率,进而导致低血糖的情况发生。采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中、短效低精胰岛素混悬液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虽然效果显著,但由于低精胰岛素的起效速度过快,导致消化系统在将葡萄糖充分吸收到血液中之前就会快速到达峰值,最终导致低血糖的产生。为此,解决胰岛素替代疗法中的药效稳定问题也就成了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甘精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的一种,因为该物质具有六聚体结构,所以在该物质进入人体后可逐步被分解为单聚体,从而发挥出药理作用,在平稳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也可有效对肝脏将肝糖元释放成游离的葡糖糖进入血液的情况进行遏制,继而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相较于普通的合成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中胰岛素结构A21位点上的冬酰氨酸被甘氨酸所取代,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则可促使甘精胰岛素全天候维持血药浓度稳定,进而促使该治疗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5]。瑞格列奈则是一种苯甲酸衍生物,通常当人体摄入药物半小时后的即可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当瑞格列奈进入人体会迅速打开胰岛B细胞膜表面的ATP钾离子通道,促使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内的早期分泌过程中能够快速恢复,并再次进行分泌。由此可知,瑞格列奈的作用主要可体现为显著增加了人体自然胰岛素的分泌量,最终达到了降低血糖的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可看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明显较高,其中对照组显效率为84%,观察组为96%(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6.2±0.2)%、(6.8±1.4)mmol/L以及(8.1±1.9)mmol/L;对照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7.1±0.5)%、(5.8±1.4)mmol/L以及(9.4±2.3)mmol/L,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胰岛素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6±8.7)U、8%,观察组的胰岛素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9.2±5.1)U、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应用到2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在实现稳定降低血糖的同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1]卢天华.甘精胰岛素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33-35.

[2]沈柏蕊,辛业刚.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疗效对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31-32.

[3]王芳.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04):40+43.

[4]于坤.滋肾降糖饮合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治疗糖尿病肾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5):93+95.

[5]陈璐.非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09):1072-1073.

猜你喜欢
列奈瑞格甘精
绚烂北极光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危化品停车场选址及运营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