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T引导下放射性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治疗效果

2018-01-16 22:53邓丹蒲嘉骐唐梓瑜魏欣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铂类放射性卵巢癌

邓丹 蒲嘉骐 唐梓瑜 魏欣

(南充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位于第1位和第3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全面分期手术、化疗等方法治疗,临床缓解率可达80%,但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多次复发[1]。且研究发现,复发卵巢癌(铂类耐药型)使用非铂类单药全身化疗,有效率不足20%[2]。因此,为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延长患者生命,本文将对患者采取CT引导下放射性125碘(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并分析其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4例复发性且化疗耐药的卵巢癌患者,经过PET/CT等检查,显示存在27处复发病灶,其中,盆腔9处,盆腔外组织脏器13例,盆腔外淋巴结5处。其中,肝转移病灶2处,脾病灶转移1处,采取微波消融治疗,剩余24处病灶均采取125碘(Ⅰ)植入治疗。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0.35±7.34)岁,KPS评分超过80分。GOG复发类型:铂类敏感型9例,铂类耐药型2例,顽固型1例,难治型2例。其中,8例患者已进行不同疗程的化疗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灶。10例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进行2~6疗程化疗。

1.2 方法

使用仪器:Philips Brillia 16排螺旋CT;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Mick型粒子枪、8G粒子植入针等粒子植入器械;6711型125Ⅰ放射性粒子,活度2.96×107Bq,半衰期59.6d。

使用TPS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具体方法:(1)对肿瘤病灶进行CT扫描,层厚5mm,并将图像上传至TPS;(2)勾画肿瘤靶区(GTV)、危险器官,进行三维重建;(3)定义计划靶区(PTV),一般为GTV外扩5~10mm;(5)肿瘤区剂量应匹配周边剂量(MPD),MPD剂量为145Gy;(6)使用TPS系统,确定剂量分布曲线、剂量体积直方图;(7)计算粒子植入数量。术前应根据PET/CT图像,合理确定进针入路,调整患者体位,进行常规消毒、麻醉,使用穿刺针穿刺到肿瘤组织内,植入粒子。完成后,应对患者进行CT扫描,进行剂量验证。治疗后,嘱咐患者每月进行1次CAl25复查,第3个月进行1次CT增强复查,第6个月进行一次PET/CT全身检查。

1.3 评价标准

参考RECIST评价标准[3]: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稳定(SD):无肿瘤体积增大;进展(PD):可见病灶增大。直肠放射性损伤参考RTOG标准判定,分为Ⅰ~Ⅳ级,Ⅰ级为里急后重,黏液便;Ⅳ级为肠梗阻、肠瘘。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局部控制效果

本组采取125碘(Ⅰ)植入治疗的24处病灶,CR11处,PR8处,SD1处,PD4处,有效率为79.17%。其中,11处CR病灶长径均不超过2cm,剩余病灶(8处PR,1处SD,4处PD)长径均超过2cm,可见病灶长径≤2cm的局部控制效果更好。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本组所有行125碘(Ⅰ)植入治疗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放射性损伤。其中,1例患者经臀肌入路植入粒子,患者术中出现右下肢后部麻木、疼痛、触电感;且术后出现持续性疼痛、麻木、肌力减退,可能与穿刺损伤骶丛及坐骨神经有关,随访6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

3.讨论

内照射治疗是局部控制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20世纪初,有学者首次提出内放疗治疗,1909年,首例前列腺癌近距离植入治疗成功[4]。近年来,随着TPS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配合CT、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能够实现放射性粒子的精确定位和植入,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后,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125Ⅰ、103Pd是目前常用的永久性插植放射性核素,本次研究主要采取125Ⅰ粒子植入。

125Ⅰ粒子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微型放射源,分析其作用机制,第一,125Ⅰ粒子能够直接损伤肿瘤细胞DNA,并使肿瘤细胞丧失增殖能力和活性,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二,125Ⅰ粒子能够促使细胞周期阻滞,对自我修复的细胞进行持续损伤,使胞增殖停滞;第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VEGF、BFGF、HIF-1等因子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外放疗技术相比,125Ⅰ粒子植入能够实现精确放疗,杀伤肿瘤组织,对正常组织仅造成轻微损伤。盆腔内解剖结构复杂,进行外放疗治疗容易损伤膀胱、结直肠等多个器官,患者耐受性较差,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5]。125Ⅰ粒子植入能够作用于肿瘤细胞周期全过程,且为持续性、近距离放疗,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24处病灶,CR11处,PR8处,SD1处,PD4处,有效率为79.17%,均未出现直肠放射性损伤;提示进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与以往的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通过CT术前定位计划,能够精确定位肿瘤靶区,并对肿瘤进行三维重建,评估肿瘤位置、形态、临近器官关系等,制定粒子针穿刺途径,选择最佳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充分利用TPS计划系统,科学计算粒子数量、活度,使其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且手术创伤微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取放射性125碘(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近期疗效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可行性。

[1]蒋依琳,高洪瑞,郭倩,卢萌,徐晓燕,厉昱辰.临床弱视治疗和依从性对疗效影响的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07):1384-1386.

[2]敬源.人附睾蛋白4、CA125和卵巢恶性风险预测模型与卵巢癌中的诊断、临床病理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06):546-549.

[3]沈智勇,李君,邱永娟,丁勇生,夏淦林.超声形态积分联合CA125和CA199检测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价值ROC曲线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04):257-262.

[4]贾素娟,王治洁,张美琴,周良平.血清CA125、HE4和影像学检查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5,25(06):452-456.

[5]程洪艳,刘亚南,叶雪,昌晓红,成夜霞,崔恒.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_4)和CA_(125)在卵巢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前后的变化[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03):212-215.

猜你喜欢
铂类放射性卵巢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卵巢癌:被遗忘的女性“沉默杀手”
Value of Texture Analysis on Gadoxetic Acid-enhanced MR for Detecting Liver Fibrosis in a Rat Model
平消胶囊(片)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