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开放术与矫正术在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中的应用

2018-01-16 08:50朱玉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偏曲鼻中隔鼻窦

朱玉兰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鼻腔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如果发生异常解剖结构,比较容易引起鼻窦炎。相关研究中显示,患者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容易引发慢性鼻窦炎[1]。近几年,伴随临床治疗技术发展,逐渐在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技术,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2016年09月份到2017年09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作为对象,探究了在慢性鼻窦炎并发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与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有效性,现总结研究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09月份到2017年09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并发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式单治组与联合组,每一组44例,单治组单纯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联合组则在单治组基础上同期行鼻中隔矫正的手术。单治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是21-68岁,均值(43±2.64)岁。联合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是21-68岁,均值(43±2.64)岁。本次所选患者都对此次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研究对象中各项基础资料经比较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 治疗的方法

单治组单纯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联合组则在单治组基础上同期行鼻中隔矫正的手术。全部患者都实施全身性麻醉,并通过0.1%肾上腺素和1%盐酸丁卡因棉片实施鼻腔黏膜的表面麻醉,通过1%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实施鼻中隔黏膜局部浸润的麻醉。明确麻醉成功以后,需要于鼻内镜的直视下,从左侧鼻中隔黏膜和皮肤交界位置1毫米作一个L型切口,从鼻顶部沿下到鼻底部,将鼻中隔的黏膜切开,沿着黏骨膜下进行剥离。然后切除鼻中隔偏曲软骨部分,通过咬骨钳将鼻中隔偏曲骨性部分咬除。铺平切口黏膜,对切口进行缝合。然后实施内镜下的鼻窦手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分析患者要不要进行钩突切除,选择性的开发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颌窦。结束手术以后,通过膨胀海绵填塞,应用抗生素实施抗感染的治疗。结束手术后1-2天将填塞海绵取出,术后的5-7天于鼻内镜引导下将鼻腔分泌物与干痂清除,保证手术以后鼻内术腔处于开放状态,并且可以畅通引流。结束手术后一个月内每个星期需要清理鼻内术腔,一个月以后每两周需要清理一次鼻内术腔,一直到术腔内组织的上皮化。

1.3 观察的指标

(1)评估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手术治疗以后患者头痛、鼻塞以及鼻出血等症状彻底消失,在窦腔中不存在脓性的分泌物,并且黏膜基本皮化,患者窦口的开放状态比较好为显效;手术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通过鼻内镜检查在窦腔中有一定脓性的分泌物为有效;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

(2)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鼻部通气、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鼻外形、鼻通气功能进行评定;鼻外形评分标准:0分,无畸形;10分,严重畸形。鼻腔通气评分标准:0分,通气效果好;10,通气效果差。

1.4 数据统计的方式

本次实验所得数据经SPSS19.0的数据分析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通过例数/n、百分率/%描述计数的资料,通过标准差±的平均数()描述计量的资料,并且计数资料经卡方来检验,计量资料经t来检验,将α为0.05当作具体检验的标准,如果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比对以后,数据之间差异较为显著,通过P<0.05表示,即数据间对比有统计的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5.45%,单治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7.27%,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单治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的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和鼻腔外形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外形VAS评分比较后显示,差异不够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外形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单治组,联合组和单治组相比有统计的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和鼻腔外形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上,慢性鼻窦炎病因比较复杂,而鼻中隔偏曲容易导致鼻腔气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属于一个主要的鼻窦炎病因[2]。如果鼻中隔偏曲患者合并鼻窦炎,则需要采取鼻窦鼻中隔的联合手术治疗,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而传统前鼻镜的因为视野比较局限,加之,手术存在盲目性,容易加大局部损伤,并且手术的操作较为费时与鼻窦手术的同期完成难度比较大[3]。此外,在存在鼻窦炎情况下,很多医生会考虑手术的安全性,经常会采取分次分侧的手术。而在内镜下的鼻中隔矫正手术有着手术的损伤小、照明度好、操作简单以及视野清晰等优势。并且手术的切口可以按照情况进行灵活掌握,能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能够有效完成同期鼻窦手术[4]。

在临床上,同期实施鼻中隔矫正的手术,主要是先对偏曲中隔进行矫正,其可以给鼻腔鼻窦的手术提供良好操作空间与视野,确保术后鼻腔可以正常通气,进行鼻窦的引流,同时方便术后鼻腔的清理,避免发生鼻腔粘连情况,降低鼻窦炎与鼻息肉复发率[5]。本次研究中显示,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5.45%,单治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为77.27%,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单治组大,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外形VAS评分比较后显示,差异不够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腔通气VAS评分与鼻腔外形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联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单治组,联合组和单治组相比有统计的意义,P<0.05。但是在实施同期手术治疗时,术者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避免损伤鼻腔鼻窦正常粘膜[6]。同时在进行鼻腔清理时,不能盲目进行,防止鼻中隔发生戳伤。在结束手术以后,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口服泼尼松片,降低鼻腔粘膜渗出与肿胀,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7]。

综上,在慢性鼻窦炎并发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与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能够规避传统手术治疗的缺陷与不足,改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和鼻腔外形情况,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可推广。

[1]邓同民.慢性鼻炎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行鼻镜下鼻窦开放术及鼻中隔矫正术的可行性[J].临床医学 ,2016,36(01):84-85.

[2]周炬.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实施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及鼻中隔矫正术观察[J].医药前沿 ,2016,6(01):190-191.

猜你喜欢
偏曲鼻中隔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Medpor联合鼻中隔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