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YOD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8-01-16 11:27金绍娣顾东雅项东升申宏丹
科技视界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践

金绍娣 顾东雅 项东升 申宏丹

【摘 要】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含量”为例,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应用于课堂,构建基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的“课前自学、课中教学、课后拓展”三个方面来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结合教学目的和生产实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探究结果能力,促进了学生对食品分析课程学习兴趣,为食品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BYOD;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11.1-4;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7-009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7.043

1 前沿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作为技术的前沿,它也是一场面对教育、面对理念的改革,是时代潮流所赋予教育者前行的使命,跟上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有助于资源的重复利用,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并有更多的可能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锻炼。不少高校已经在校园内部展开BYOD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依托校园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专业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带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最为常见)。兰州大学汪丽在《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建立移动标本馆的方式,在学生的设备上安装标本馆的软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软件进入到标本馆,并对标本馆中的植物科属、生长环境等内容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振宇利用蓝墨云班课手机app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师生自带的设备,在《药品保管》课程中翻转课堂建设数字化的教材、课程资源库,优化学习行为跟踪和教学评价,收到较好的效果[1-5]。

本文将教学互动app平台和常用分析仪器虚拟仿真app软件有效融合,发挥移动端教学互动平台的优势,改进传统教学、单一网络教学模式的不足。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类专业的食品分析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的实践,依据“校中厂”产教融合项目,提炼真实检验任务,转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来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

2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2.1 前端分析

2.1.1 内容分析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主要是食品中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天然毒素等项目的测定,依据食品分析岗位需求,课程标准,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本案例选自项目四,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食品分析》(金明琴主编),学习地点是食品分析实训室和“校中厂”光谱实验室。

2.1.2 学情分析

课程面向工业分析专业二年级学生,云平台手机app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学生具备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样品分析操作流程,会使用仿真软件,对食品中不同的分析项目如何选择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充满好奇,信息化智能设备使用熟练,不喜被动说教。结合往届学情分析云端大数据分析学生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测定较难掌握。

2.1.3 教学目标

按照食品分析岗位职业标准,确定本案例三方面的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食品样品的制备预处理方法,掌握原子吸收测定食品中铅的原理;二能力目标能够规范操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教学难点),能准确测得铅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教学重点);三素质目标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 教学策略

遵循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引导(A.铅的来源、进入人体的途径、铅的危害;b.铅如何测定)、任务驱动(收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知,你作为抽检工作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合作讨论(4名学生一组分组学习)等学习方法,分析仪器仿真app软件、仪器数据分析工作站和实操练习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综合运用3D动画、云课堂课程平台app互动软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目标。

2.3 教学过程

教學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教学活动思维导图所示。

2.4 教学反思

2.4.1 教学任务源自校中厂,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依据产教融合项目,提炼真实的检验任务,邀请校中厂企业教师指导学生食品安全检测,让学生与企业师傅零距离交流,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4.2 仿真软件助力智慧学习,提高检测成功率

灵活运用AlLab仿真app,基于自带设备让学生快速掌握大型分析检测仪器使用、操作技能,样品分析结果精密度、准确度稳步提高,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4.3 合理使用课程网络平台,贯穿教学课前课中课后

合理使用课程网络平台,全面贯穿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探究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实现课堂内、外互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3 结语

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食品分析教学特别是大型分析仪器检测的开展尤其适用,今后应进一步丰富本课程乃至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仿真软件、虚拟实验室、“校中厂”真实工作环境等资源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邓巧妹.基于BYOD的高校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黎加厚,王竹立.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0),4-12.

[3]田健,阳嵘莎,杨改学.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24-27.

[4]田生湖,赵学敏.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趋势与发展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6,11:37-39.

[5]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实践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