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发展实践与探索

2018-01-17 02:01汤旭东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2142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宜兴市稻米水稻

汤旭东 钱 萍 (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 21420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以及农村土地与劳动力的快速流动,江苏省宜兴市稻米产业经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分散、粗放的传统经营方式很难适应现代稻米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宜兴市以杨巷镇稻米产业为着力点,深入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农产品加工、农业专业服务、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稻米种加销的全产业链经营,且这种“龙头带动、共建共营、壮粗链条、各方受益”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笔者拟对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并对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为类似地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杨巷镇位于宜兴市西北郊,区域面积86 km2,耕地面积3 993.33 hm2,其中粮油种植面积2 660 hm2,粮食产能与加工水平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以生产优质稻米而享誉江南,如“杨巷大米”在江浙沪米市的反响一直较好。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行,杨巷镇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大米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现有规模大米加工企业9家,稻米加工能力超过5×105t。随着大米加工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扩充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但当地的水稻种植仍以零星、分散的小规模种植为主(据统计,杨巷镇共有水稻种植户9 618户,平均每户水稻种植面积仅2 073.33 m2,水稻种植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仅有2户,土地经营碎片化严重),再加上水稻种植劳动力年龄老化、技术素养偏低,导致农业新技术难以推行,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迫切需要从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的角度对稻米产业进行变革,从而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1.1 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稻米产业融合经济体

在政府主导下,当地大米加工企业与水稻种植能手、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了金裕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专业网络销售公司一起组成稻米产业发展联合体,实现了生产要素、发展资源、经济利益“三融合”。合作的主要内容有:(1)实行土地分级流转。主要由大米加工龙头企业百粮米业有限公司、中川米业有限公司流转10个行政村3 480户农户承包的548.67 hm2土地经营权,具体是由行政村先行流转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然后经统一打包再将连片农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2)明确分工合作。大米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水稻的种植品种、目标产量、质量标准,然后以契约的方式委托金裕穗农业公司按照“六统一”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再将已加工的大米分级包装后委托“三品”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进行品牌推广。(3)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米加工企业向村级土地合作社支付土地流转费,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土地流转费由村集体享有;大米加工企业获得了优质的加工原料,为创品牌、赢市场争得主动;销售环节又通过品牌效应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共赢。同时,通过稻米产业深入融合,各环节的盈利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融合经济的增值效益得以体现。

1.2 发展资源要素集聚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

杨巷镇的稻米产业融合模式中,大米加工企业既享有土地经营权,又掌握市场信息需求,在全产业链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快速、自主地按照市场需求决定适销的水稻品种和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大米加工企业与农业专业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组建成产业化联合体,弥补了水稻种植、品牌推广上下游的技术短板,实现了“种什么”“怎么种”“怎么销”三个环节的无缝对接。这种创新性经营模式,参与的各方既有分工,又有股权作为纽带,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弥补了“公司+农户”单一购销合作关系中的不足,使各方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充分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1.3 建成效率优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杨巷镇建设了近5 000 m2的宜兴杨巷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农资直供、育秧配肥、农机服务、统防统治、烘干仓储、冷藏加工、农民培训、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满足了试点地区的服务需求,还将服务功能辐射到周边地区。同时,通过对稻米加工环节的装备、智能化恒温仓储等关键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现了稻米全产业链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1)作为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宜兴市经过一年的融合发展探索实践,突破了由家庭承包经营带来的土地碎片化日益严重、农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瓶颈,稻米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致富。(2)通过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实现了水稻生产从育秧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网络化营销。(3)通过科研对接,落实了稻米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了品牌含金量,“杨巷大米”也成功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证明商标。(4)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拓展了营销渠道,“杨巷大米”在沪宁杭米市广受欢迎,且价格明显高于同类产品。(5)通过土地流转,杨巷镇10个村村集体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近100万元,而项目区农户不仅每667 m2可获得1 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通过领取225 kg粮票的方式(折合现金1 260元)实现收入增加。

3 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宜兴市稻米产业融合试点示范立足杨巷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质,因地制宜,从破解农村“三化”角度出发,培育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体,发展了农村产业融合经济,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促进了新型经营体系的形成

宜兴市稻米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从以往加工企业与农户单一产品购销合作到多元素融合共享的转变,推动了订单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相对于农户家庭经营而言,龙头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较完善、经营理念较新、市场洞察力较敏锐,是农业经营主体中最活跃的因子,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以入股、组建新主体等联结方式实现深度合作,有助于进行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种加销一体化布局,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且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必然会给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3.2 为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宜兴市稻米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利益联结机制将原本分散在稻米产业各环节的先进生产力和资源要素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全产业链生产、经营、管理各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实现了技术装备、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与经营方式的高效对接,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不失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

3.3 为财政支农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宜兴市稻米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稻米产业,力求以一个示范带动一片企业、以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并通过财政资金精准引导,扶持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设施装备,撬动了社会投资参与“三农”建设,实现了稻米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弯道超车”,稻米产业链的综合效益大幅度提升,最终使产业链上游的农户受益。同时该发展方案的顶层设计体现了高质量的财政绩效管理水平,能为今后财政支农政策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宜兴市稻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宜兴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跑出抗疫“加速度”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宜兴市探索“双盲”应急演练提升实战效能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