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推广策略

2018-01-17 02:01李晓丹杨俊杰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插秧机崇明机械设备

陈 峰 李晓丹 杨俊杰

(上海市崇明区堡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0215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种植方式与市场经济间的矛盾日趋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上海市崇明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而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一种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的水稻移栽方式,是水稻种植方式的重大变革,该技术突出了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且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了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因此,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既是崇明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崇明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为全面提升崇明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最佳应用效果,笔者拟对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推广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1 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现状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水稻种植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是机插秧种植技术)在崇明区进行重点推广应用。据统计,崇明区机插水稻种植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2006年机插稻种植面积为666.67 hm2;2007年机插稻种植面积增加至3 353.33 hm2,分布于全区14个乡镇、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区属垦区,占全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2.5%,占全市机插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2009年机插稻种植面积超过8 666.67 hm2。此外,机插稻比直播稻增产稳定在7%左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崇明区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取得的成效

2.1 确保了群体质量

研究表明,大面积人工移栽水稻种植密度严重不足,每667 m2应栽1.8万~2万穴,但往往仅在1.5万~1.6万穴,甚至更低,这使得水稻高产群体起点难以保证。而应用机插秧技术,能实现宽行、窄株、定穴、定苗栽插,且机插秧技术操作规范有序,能使秧苗充分利用光能,稻苗插植深度适中,抗倒性好,能抵抗强风的正面袭击而不发生倒伏,从而确保了水稻群体质量。

2.2 增加了水稻产量

据2015—2017年水稻机械化种植实践,机插稻每667 m2产量稳定在550 kg左右,高产方甚至每667 m2产量可达600 kg左右,比常规插秧每667 m2增产50~80 kg。同时,2016年崇明区堡镇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严重,机插稻每667 m2产量也可达550 kg,比常规插秧每667 m2增产30 kg。

2.3 提高了农民收入

据2015—2017年水稻机械化种植实践,机插稻每667 m2可节省生产成本25元,且每667 m2增产50 kg,按平均粮价1.5元/kg计,合计每667 m2增收100元。若崇明区堡镇1 060 hm2稻田全部推广应用机插秧,则可增收159万元。

3 崇明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崇明区机插稻种植面积虽不断增加,但在具体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户认同度低、生产成本高、配套服务缺乏等,导致机插稻较直播稻、人工插秧增产增效不明显,从而阻碍了机插稻种植技术的推广。

3.1 农户认同度低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崇明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与应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户对机插稻种植方式的认同度并不高,不仅不能充分意识到机插稻所具有的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还无法理解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机插稻的实际应用效果差(机插稻分为前期育秧与后期插秧两个阶段,所需时间较长、工艺复杂,且大部分的插秧工作均需人工完成,再加上育秧环节包含一整套的播种、施肥、软硬盘等流程,技术复杂,无法被大多数农户所掌握,导致水稻机插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差),更是无法获得农户的认同,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1]。

3.2 生产成本较高

在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现实下,崇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尤其是农忙时节,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育插秧阶段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因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土地流转增多,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增加,使得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降低。此外,稻谷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3 配套服务缺乏

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需要有水稻收获机、高速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作支持,但这些机械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而每年可利用的作业时间又短,再加上水稻工厂化育秧投资大、效益低,这从根本上限制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发展。同时,水稻种植机械设备技术性强,且作业环境特殊,受各项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设备故障,若缺乏系统的售后服务,根本无法达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目的。此外,水稻工厂化育秧还需要有优质的床土作支持,但农民取土难度大,需要采购大量的育秧基质与营养土,这又使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2]。

4 崇明区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策略

4.1 加强专项宣传

想要大范围地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首先要获取农民的认同,使其认可机械化技术,然后配合政府工作引入种植机械设备,搭配完整的后期机械维护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一直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充分发挥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因此,崇明区农机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稻种植点的农户进行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专项宣传。具体方法为:向农户发放机插稻技术操作流程和育秧技术要点等宣传册,引导农民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与当地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宣传;在农村指定位置安装宣传栏,定期更新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为进一步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奠定基础。

4.2 加强机械设备推广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关键是机插秧,而机插秧的推广重点是插秧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因此,农机部门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水稻种植示范区内演示乘坐式插秧机的应用方法,通过手把手教学向农民传授机插秧技术要点,及时解决农民所提出的问题,使农民能更完整地了解机插秧种植的优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向农户推广技术含量更高且产品质量更好的新型插秧机,以求用更小的劳动强度来取得最高的作业效率。此外,农机管理部门还可与农机合作社、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通过提供政府补贴,引导其购买先进的水稻插秧机等机械设备,促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4.3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在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同时,要注意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农民能掌握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关键,并将其有效应用到水稻实际种植中,从而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同时,农机部门要加大对种植机械设备应用的培训力度,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并采取现场授课和田间地头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解决农民在机械设备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4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例如,加大惠农力度,提高土地流转费补贴,鼓励农民合法合规转让、转租土地,促使土地流转,尤其要促进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中,从而实现较大规模的集中经营,使其具有承担水稻机械化种植的能力,促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猜你喜欢
插秧机崇明机械设备
水稻插秧机发展综述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的安全隐患及其处理对策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超智能插秧机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