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桃树栽培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8-01-17 14:12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油结果枝桃树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743400)

桃是我国传统果树之一。2017年我国鲜食桃(含油桃)总产量达到1 430.0万t。近年来桃树栽培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桃产业发展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顺应变化,解决问题,将有力推动桃树栽培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益。

一、我国桃树栽培发生的变化

栽培品种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桃分毛桃、油桃、蟠桃三大类,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变异种类多,品种选育相对较容易,因而桃树的品种更新速度快。随着栽培的专业化,桃栽培品种也开始向专用方向发展。如东北地区研发的“冬桃”“秋雪桃”具有极强的抗寒性,果实在10—11月成熟;河北省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艳保”“脆保”自花结实,不需配置授粉树,无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也可很好地结果;山东省枣庄果树研究所培育的黄肉系列蟠桃具有极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成为桃树栽培中的另类,各地纷纷引种建设观光果园,成为桃树栽培的新宠;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中油蟠系列很好地解决了红色蟠桃着色、丰产和品质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蟠桃的快速发展;硬溶质、耐贮运、甜风味的中油蜜王、中农金辉、中油金瑞等品种的推出,将油桃栽培提高到了新的层次,中油4号、中油5号、中油12号、中油13号、中油14号、中农金硕、中油金辉、华光、南方金蜜、春美、春雪等品种需冷量小,抗性强,品质优,适宜设施栽培,成为设施栽培的当家品种;陕西推出的大果型、丰产、优质品种——秦王桃,已成为我国北方露地栽培桃的骨干品种等。

栽培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一是推广宽行窄株密植栽培。桃树生长量大,传统栽培较稀,大多每667 m2栽植株数在54株以下。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机械化的逐步推行,桃树栽培模式开始向宽行窄株密植转变。该模式通风透光性好,适应桃树喜光的特性,行间间距较大,有利机械作业,实行机械代人,降低果园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成为桃树栽培的主要模式之一。通常可采用株距1~1.5 m、行距5 m的标准栽植。由于桃树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树冠控制较易进行,密植栽培有利于提高前期产量,增加早期收益。进入盛果期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隔株间伐的方法,改造成株距2~3 m、行距5 m。二是推广高垄栽培。桃树根系好氧性强,不耐涝,起垄栽培能将养分含量相对丰富的表土集中到根际附近,形成有利桃树生长的土壤结构,还可有效地控制根系分布区的水分供给,防止雨涝的发生。在降雨量大的南方地区,高垄栽培已成为主要栽培方式。三是推广生草栽培。桃树生产中果实风味变淡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引起风味变淡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补给不充分。目前农家肥肥源不足,桃园发展后劲乏力,已成为制约桃生产的主要原因。推广桃园生草,在生长季进行刈割,覆盖树盘或栽植行,杂草腐烂后,可有效地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桃果风味,是提高桃果品质的可行之举。

轻简化修剪。一是树形由开心形为主向主干形过渡。由于桃树喜光,光照不良时,内膛枝极易枯死,导致结果部位外移,因而传统修剪中桃树的树形以开心形为主。但开心形以平面结果为主,不利产量提高。近年来“Y”字形和纺锤形等高光效树形在桃树生长中逐步应用,不但适应桃树喜光的特性,而且结果由平面向立体转变,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受到栽培者欢迎。二是修剪方法由短枝修剪为主向长枝修剪转变。传统修剪时,为了控制结果部位外移,修剪时多采用枝条三芽短截的方法。这种剪法的弊端,常导致生长季大量冒条,增大抹芽除萌的工作量,而长枝修剪通过对有空间处的枝长放,过密枝疏除的方法修剪,不再对枝条进行短截,这种剪法适应桃树的生长习性,对树体刺激作用小,冒条少,易于操作。三是结果枝的更新。传统的结果枝更新有单枝更新、双枝更新等方法,更新程度难掌握。现代桃树结果枝更新主要以替换更新为主,每年将结果后的结果枝疏除,在主干或主枝上选留新的结果枝,利用新的结果枝结果;在疏除部位附近注意选留新的替换枝,以备来年进行结果枝更新。

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增强。果品质量安全受到国家和消费者高度关注,国家明令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应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出了农药化肥零增长的战略目标。大力倡导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确保桃果的食用安全。

施肥的科学化程度大幅提高。我国桃树施肥种类经历了传统农家肥、氮素肥料补充为主、施用磷钾肥、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和生物肥料等阶段,桃树施肥的科学化程度大幅提高,提升了桃树产能和生产效益。我国桃树施肥方法也由传统的土壤施肥为主,向土壤施肥、叶面补肥、树干涂肥、肥水一体化应用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效地克服了土壤酸化、板结等弊端。化学肥料在提高桃树产量的同时,也造成果实品质的下降,风味变淡,好看不好吃,主要是土壤有机质下降严重。近年来,有机肥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机肥垫底,化学肥料增效,生物肥料加劲”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管理开始转向轻简化。桃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田间管理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果园生产成本上升,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此,我国果树科学工作者和广大果农多方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宽行窄株密植栽培模式的应用,主干形、纺锤形整形的推广,长枝修剪的普及,肥水一体化措施的实施,小型农机的应用,黑膜覆盖保墒捂草措施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桃果供给周年化。桃树需冷量少,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是设施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我国桃树生产呈现出露地栽培为主,保护地暖棚、冷棚促早或延迟栽培为辅的特点。加之早中晚熟不同品种的配套,不同产区的相互配合,我国桃果基本上实现了周年供给,从 “五一前后”到寒冬腊月市场上均有鲜桃供市,能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名优特桃生产增效明显。为了占领市场,生产者普遍实施精品生产。通过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增加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加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提高精品果比率。通过补硒、补SOD、补钙等措施,生产富硒、富钙、SOD桃果,提高桃果产值,提升生产效益。

规模化生产已成潮流。在桃产业的发展中,为了有效地与消费市场衔接,多采用区域规模化生产。通过“一地一业多品”的方式,将分散的农户聚集到桃产业中,形成产品的集散地,为商品化打好基础。比如新疆石河子的蟠桃基地,甘肃兰州市安宁、秦安的水蜜桃基地,陕西大荔油桃等基地。

品牌化营销。各地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从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应用和保护,均作了大量的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度,拓展桃果市场,促进桃果品的流通,提高桃果的市场竞争力。如新疆农垦兵团第八师143团就有“中国蟠桃之乡”之称,注册了“古丽巴古”“莎阿娜”等商标,将蟠桃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蟠桃在西北卖得很火。

销售方式创新。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向乡村的延伸,以及高铁的快速发展,桃果从产地到市场的运送时效有效地缩短。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我国桃果销售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热捧,成为购物的重要方式之一。

桃树的旅游功能放大。20世纪80年代,蒋大为在兰州黄河水滨的安宁唱了一曲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使得安宁一夜之间家喻户晓,拉开了安宁桃花节的序幕,也开启了我国桃园观光之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桃产区将桃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旅游品牌,通过农家乐、采摘、桃园踏青赏花等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桃产业的附加值。

二、桃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桃产业发展的盲目性。按用途分,桃有鲜食和加工品种;鲜食品种,有早、中、晚熟之分;加工主要以罐头和果汁加工为主。近年来,由于国际消费市场变化,我国桃加工品的出口量直线下降,桃罐头加工已无利可图,大部分加工厂转产,桃加工品种的种植已举步维艰。早、中熟鲜食品种成熟时,市场上瓜果供给丰富,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较大,售价很难提高,种植早、中熟品种效益提升难度大。有的种植者对发展前景不认真考察,盲目上马,辛苦种植的桃果卖不出好价钱,影响了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

桃树跟风种植的风险较大。桃树成花容易,进入结果期早,易早受益,种植桃树是农村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同时桃树种植技术简单,易吸引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种植。短期内桃果产量快速上升,集中上市,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现象,引发果价下跌,出现卖难现象,造成资源、人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比如,近年来陕西油桃发展过快,导致卖难现象发生,曾整车整车地倒掉,造成极大的损失。

商品性不高。以家庭为主的桃果经营单位过于零散化,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栽培措施很难落地生根,优质果、精品果比率较低。果实的商品性不高,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售价很难提高。

科技普及力度不大。由于我国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许多技术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应用,而大部分果农靠摸索、模仿进行生产。因而,科技对桃产业的发展贡献有限。

产业吸引力不强。桃树在农村分户种植,土地过于零散;大型机械作业不具备条件,小型机械研发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整体上,桃树生产的机械化进程缓慢,大量的田间管理仍需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不高,产业的吸引力不强。而且从事桃树种植的人员以中老年为主,年轻人大多向城镇转移,导致桃产业劳动力紧缺,产业后继乏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容乐观。

三、高效生产建议

走效益型发展道路。要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要进行特色化生产,走小众化发展道路,避免雷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有限的市场占领,提高生产效益。

提高桃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流转土地,整合农村资源,建办家庭农场,发展桃树种植合作社等方式,将分散的种植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提高果农素质,推进标准化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科技种果能力,向科技要效益。

增强产业的凝聚力。有条件的桃产区应普及宽行窄株栽培模式,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推广滴灌、喷灌等现代水分管理方式,肥水一体化省工管理法;主干形树形,长枝修剪措施,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产业收入。增强产业凝聚力,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解决产业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中油结果枝桃树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黄腐酸肥料对日光温室中油5号桃的增产提质效果
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结果枝叶片数影响早熟柑桔果实品质
大扁杏枝条种类研究
棚架梨枝组培养和更新技术
“中油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联动生活平台
桃树醒了